小編掐指一算,說這5本書將中國文學抬到了世界高度,肯定有人并不認同。 這種情況小編早已料到,你們不認同就不認同吧,如果你不僅不認同,還想侮辱我,那請盡情地侮辱我。但是,你只可能侮辱我的肉體,不要妄想侮辱我的靈魂。 《黃金時代》 王小波 小編認為,任何一個民族,你去看它對待性的態(tài)度,那就是洞悉一個民族精神密碼的最隱秘通道。 性太奇妙了。小編認為,你懂的。 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有三本關于性的世界級名著,《金瓶梅》《北回歸線》《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而《黃金時代》這本小說,出現(xiàn)在世界上的時間,比這三本書都要晚。 但是,它的光芒萬丈,已經(jīng)晃瞎了無數(shù)年輕人的眼睛。 小編認為,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把性放置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他成了一個人追求自由的象征,在一個特殊年代,也成為了一個人對世界的全部興趣,甚至還成為了他活著的意義。 讀懂《黃金時代》,小編感覺比看上1萬部島國動作片還要爽。 因為你可以由性而入道,獲得一個在小編看來,萬載難逢的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人性,重新認識什么是愛與自由的機會。 《許三觀賣血記》 余華 作家余華的《活著》,在中國的當代文學史上,可能是讀者最多的一本書。 直到現(xiàn)在,還在以每年接近百萬冊的恐怖銷量持續(xù)熱賣著。 而相對于《活著》,作者的另一本書《許三觀賣血記》就沒有那么有名了。 而在小編看來,《許三觀賣血記》才是某種意義上真正的“活著”。 或者說,《許三觀賣血記》是一個更具體的,有名有姓有活法的,關于“活著”的故事。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但凡有一點辦法,估計都不會去賣血。 賣血幾乎是一個窮途末路的人最后的生存方式。也是一個人最初,生而為人就攜帶的一種生存方式。 在《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一共賣血12次,一次為娶妻,一次為全家,一次為私情,七次為兒子一樂,一次為兒子二樂,最后一次為自己(但是未賣成),每次許三觀選擇賣血,他都有必須賣的理由。 12次賣血之中,你可以感受到一個人活在人世的全部卑微與溫柔。 《人生》 路遙 路遙和余華很像,他最廣為人知的小說作品是《平凡的世界》。 而小編認為,更能表達他作為一個作家的世界觀的作品是《人生》。 世界可以是平凡的,也可以是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書名本身,已經(jīng)帶有了作者的傾向。 而人生,則是一個相對而言,更客觀的概念。 人生就是人生。沒有任何形容詞有資格修飾它。 作者提供的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世界。作者像上帝一樣,在小說世界中克制著自己的喜好。 也正因為這種罕見的上帝般的克制,每個讀者,都可以從這篇小說中,讀到屬于自己的宿命般的人生。 《羊的門》 李佩甫 了解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除了性,還有一個角度,就是權力。 這本小說,描寫了一個半人半神似的權力人物。 他沒有一官半職,也不喜歡在任何場合露面,大多數(shù)時候,他只是在呼家堡的小院子里,揣著手踱步。 但縣長卻聽他差遣;市長聽他差遣;省長給他三分薄面;省銀行行長來拜壽,只是在院子外面領了句“還是不見了吧”便打道回府了。 小編認為,他不僅是權力的象征,在這個人物身上,你也可以看見中國人對權力的全部想象。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王朔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著名作家王朔的短篇小說集。 其中作為書名的這篇小說,十幾年前,小編第一次讀,把小編這樣一條頂天立地的小編活活虐哭了。 小編一條小編趴在小床上,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來。 歲月變幻,十幾年過去,小編看了無數(shù)的愛情故事,也嘗到了一些人世冷暖,依然認為王朔這篇愛情故事是最虐的。 可以說,他把我們所有人的青春歲月,寫成了一個人類寓言式的愛情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一個代表所有男人的男人,狠狠地傷害了一個代表所有女人的女人。 這種傷害,幾乎讓我作為一條男性的小編,都抬不起頭來。 愛情,在王朔眼中,就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那根人類最關鍵的頭發(fā)。 讀完這本小說之后,我的那根頭發(fā)一直在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