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詹姆斯·亞當斯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者,流行至今的“美國夢”就是他首先提出的,其對英美歷史的研究精湛到位,并憑借“新英格蘭三部曲”成為普利策獎獲得者,其另一本美國之作《美國史詩》入選《生活》雜志“1924~1944年百部杰出作品”。 2.?一部暢銷八十年的英國通史經典之作,以優(yōu)雅而易懂的文筆,帶領讀者重回英國歷史現場,通過一個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連點成線,以線帶面,生動地勾畫了從羅馬入侵到“二戰(zhàn)”爆發(fā)之前長達2000年的歷史,極富畫面感。 3. 著眼于“英國如何從一個最小島崛起為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從地理環(huán)境、民族性格、人文歷史三大方面去尋找根源,對當今各國的歷史走勢、政治決策有極為現實的借鑒意義。 內容簡介——PDF電子書 《締造大英帝國:從史前時代到北美十三州獨立》 大英帝國是人類歷最強大的殖民帝國,曾統(tǒng)治全球1/4的陸地與人口;在其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是為“日不落帝國”。那么,最初僅僅是孤懸于歐洲大陸外的一個海島,如何成為后來的龐大帝國?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普利策獎得主詹姆斯·亞當斯在本書中,以時間順序為框架,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我們帶回一個個具體的歷史場景:被羅馬人與野蠻人相繼入侵、島上七大王朝興衰更替、與法國等大陸強國數百年的血腥廝殺、以商業(yè)和殖民稱霸全球、北美十三州反叛獨立……通過對近2000年歷史的仔細梳理,亞當斯從王權與議會的斗爭、法制、宗教、文化等諸多方面,為大英帝國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歷史中擔任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重鑄大英帝國:從美國獨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本書講述在北美獨立戰(zhàn)爭失利、帝國解體之后,英國如何在1784到1939年間,經過一步步的改革、發(fā)展和擴張,從而重新崛起的過程。 就國內而言,面對人口增長和工業(yè)革命帶來的貧富分化,英國并未受到抽象理念的蠱惑,而是以議會為改革機制,本著互相遷就的精神,使得叢生的社會矛盾沒有激化成大規(guī)模暴力。 就海外帝國而言,北美的失敗使得英國的帝國主義進入新階段,不再進行僵化控制,而是強調以自由的價值和王權的象征為紐帶,賦予殖民地更多自治,也得到了世界大戰(zhàn)的檢驗。 作者簡介——PDF電子書 詹姆斯·查斯洛·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1878~1949)? 普利策獎獲得者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作家 1878年出生于美國紐約,1900年畢業(yè)于耶魯大學,獲碩士學位。專注于英美歷史的研究,其代表作是“新英格蘭史三部曲”,其中第一部獲普利策獎;另著有暢銷書《美國史詩》(The Epic of America),該書被《生活》雜志譽為“百部杰出作品之一”。 譯者? 張茂元?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創(chuàng)新與社會變遷、社會治理等領域。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等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兩次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 黃瑋? 畢業(yè)于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獲碩士學位,現為華南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金融政策的比較研究。 目錄——PDF電子書 《締造大英帝國》 第一章 從史前到羅馬時代 第二章 從羅馬滅亡到諾曼征服 第三章 諾曼人的統(tǒng)治 第四章 愛德華一世:中世紀的不列顛 第五章 14 世紀:舊秩序的終結 第六章 15 世紀:踏入新世界的門檻 第七章 亨利八世:英格蘭的新航向 第八章 都鐸王朝的插曲 第九章 伊麗莎白的榮光 第十章 活力大爆發(fā):航海、探險與文藝 第十一章 詹姆斯一世:從對外貿易到海外殖民 第十二章 走上斷頭臺的專制國王 第十三章 護國公和短命的共和國 第十四章 復辟王朝 第十五章 光榮革命:從獨裁到立憲 第十六章 英法爭霸延續(xù) 第十七章 北美大。捍笥⒌蹏至 《重鑄大英帝國》 第一章 新時代 第二章 帝國與法國大革命 第三章 擴張的帝國 第四章 拿破侖戰(zhàn)爭 第五章 后拿破侖時代 第六章 思想革命 第七章 新生活氣息 第八章 維多利亞時代早期 第九章 轉折之年 第十章 新興大國和新力量 第十一章 1880 年代 第十二章 新帝國主義 第十三章 帝國主義引起的反應 第十四章 愛德華時代 第十五章 世界大戰(zhàn)及后續(xù) 前言——PDF電子書 作者序 西方文明里有四段獨具魅力的偉大歷史。其他歷史或許也相當有趣或浪漫, 但與它們相比, 這四段歷史不僅偉大,而且舉足輕重。它們分別是:古希臘人類智慧的興起與解放;羅馬帝國作為世界性帝國的發(fā)展; 大英帝國從一個“半島”(16世紀時對當時英格蘭王國的蔑稱)擴張為統(tǒng)治全球四分之一領土的帝國;最后是,北美大陸在三百多年內發(fā)生的史無前例的人口大遷移和大增長,之前近乎荒寂的北美大陸,如今已經有約一億四千五百萬民眾,他們文明發(fā)達,能夠自行治理國家。 我多年來一直專注于上述的最后一段歷史,尤其是美國的歷史、治理和社會生活。美國和大英帝國的民眾雖大不相同,但我們的歷史卻是密切相關的,且超過半數的美國人就來自大英帝國。對美國歷史、生活和制度的持續(xù)研究,必然會牽涉到英國歷史。而我為了了解那片土地及其人民,還在英格蘭生活了大概六年, 并獲益良多。我對英格蘭的認識,絲毫不亞于我對生我、養(yǎng)我的美國本土的認識。 大英帝國有文字記錄的擴張史將近兩千年,覆蓋了地球上的每個區(qū)域。很明顯,要想在一般的兩卷本書里詳細描述這段歷史是不可能的。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關于事件、個人和時代的文獻數不勝數。不過,我們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對能夠獲得的大量歷史資料進行挑選、節(jié)略,而是要發(fā)現(假設能做到)英國究竟是什么樣的?是什么導致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它又是如何在三百年前從人口不足如今紐約或倫敦一半的島國,變成統(tǒng)治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龐大帝國?諸多學者對本書作出了卓越貢獻,對此我深懷感激。不過,我還是要向威爾·D. 豪(Will D. Howe)博士和默文·戴維斯(Mervyn Davies)先生特別致謝。他們非常認真地審閱了手稿全文并提出了很多頗具價值的建議。當然,書中所可能出現的事實錯誤和解釋偏差都是我的責任。 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 譯者序 詹姆斯·查斯洛·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1878~1949)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作家。他出生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富裕家庭,先后于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和耶魯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898 年)和碩士學位(1900 年)。畢業(yè)后先是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后來成為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合伙人。1912 年,覺得已經賺夠了錢的亞當斯,轉行專心著述!靶掠⒏裉m史三部曲”是亞當斯的成名之作,其中的第一部就讓他獲得了普利策獎。另一部著作《美國史詩》也是國際暢銷書,并入選《生活》雜志的“1924~1944年間百部杰出作品”。亞當斯還是多卷本的《美國歷史辭典》《美國歷史地圖集》和《美國歷史專輯》的編輯。1930 年后,亞當斯活躍于美國藝術文學院并任院長。 人們如今仍津津樂道的美國夢, 其實就出自亞當斯的《美國史詩》。亞當斯認為美國夢,固然是指人人都能有更富有、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但又絕非簡單的汽車夢,也不僅是指高收入;而是指能促使所有人都能獲得與其天賦、才智相匹配的充分發(fā)展的社會秩序。 正如亞當斯在本書序言中所指出的,他一直關注的還是美國的社會歷史,并在此過程中,無可避免地了解到英國歷史:“我多年來一直專注于(上述的最后一段)歷史,尤其是美國的歷史、治理和社會生活。美國和大英帝國的民眾雖大不相同,但我們的歷史卻是密切相關的,且超過半數的美國人就來自大英帝國。對美國歷史、生活和制度的持續(xù)研究,必然會牽涉到英國歷史! 而對于本書來說,亞當斯的目的就是要探究:英國究竟是什么樣的?是什么因素導致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它又是如何在三百年前從人口不足當前紐約或倫敦一半的島國變成統(tǒng)治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龐大帝國? 正如學界所認可的那樣,亞當斯的歷史研究實際上是社會歷史觀。這在本書中體現得尤其充分。亞當斯在分析英國人的民族特性及歷史事件的時候,非常重視自然環(huán)境、多民族融合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如他在開篇就指出:“對英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因素,無疑是‘大不列顛是個島’這一事實。” 他還特別指出威爾士和英格蘭西北部的山脈,以及蘇格蘭高地在大英帝國歷史中的重要性。因為正是在這些山林里,第一批遷入者成功抵擋了后來者的入侵,并最終在這些山林里定居下來。濃霧和雨水將人們堵在家里,導致家里而不是廣場,成為人們交往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亞當斯認為,正是氣候因素導致英國城市中沒有像歐洲大陸那樣的露天廣場、露天咖啡屋,人們的生活主要在室內而非戶外。氣候迫使人們選擇室內生活, 而室內生活又培育了人們的獨處和隱居的習性。 當然,亞當斯也清醒地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雖然重要,卻也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各民族的特性及其融合無疑也是亞當斯重點強調的。亞當斯歷數高盧人、羅馬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斯堪的納維亞人等族群在英國的統(tǒng)治和融合,進而分析各個種族在其中所施加的影響。如羅馬人結束了種族混戰(zhàn),帶來了長時間的和平和穩(wěn)定秩序;建設城市為民族交流和融合提供了重要平臺;其血脈、習性和文化成為不列顛民族的一部分。當代英國人還繼承了凱爾特人的“憂郁”以及他們的仙境知識。亞當斯認為莎士比亞和所有英國傳統(tǒng)中的相關知識絕大部分正是來自凱爾特人。而與凱爾特人品質大不相同甚至對立的日耳曼人的品質,也是當今英國人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撒克遜人合作、忠誠、失敗時的堅定和無所畏懼的勇氣,作為掠奪者和拓荒者的兩面性。撒克遜人的政治理念更被亞當斯認為影響深遠,乃至塑造了當代英國的政治理念和政治體制。如撒克遜領袖只有獲得成員同意才能夠維持其職位,而群體成員和民眾都是自由的。而撒克遜人的“群眾大會”和“賢人會議”更被視為自由制度甚至是議會的起源。 此外,亞當斯還通過典禮儀式(如盛裝大典)、體育競賽等,來達到以管窺豹的目的。體育“已經不是簡單的身體健康、肌肉強壯或是眼明手快,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這一層次。每種戶外運動都有團隊之間的對抗、競爭,這也塑造了英國人的一個重要品質——妥協……團隊必須相互協作; 此外,這還滋生了英國政治的最大發(fā)現,那就是兩個團隊其實都只是在游戲里扮演各自的角色。將這個原則應用到政治上,英國人最終發(fā)現,會中有一個有組織的反對黨的存在,對于實現議會自治和監(jiān)督暫握大權的政府都是極其必要的”。 在諸多品質中,亞當斯還著重分析了英國人的集體責任觀,并用諺語表述了“一個英國人,是個傻瓜;兩個英國人,是場足球賽;三個英國人,成就大英帝國”的觀點。這一諺語,也可說是很好地表述了亞當斯解釋大英帝國締造的核心觀點。綜合來看,亞當斯還指出英國人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宗教、體育、紳士風范和勢利等四種力量所塑造的。為此,亞當斯在書中各個章節(jié)幾乎都會對上述多個方面進行闡述。 盡管如此,亞當斯還是比較清醒地認識到不可能套用某一簡單模式來解釋大英帝國的崛起及擴張。為此,他在各章節(jié)還概要描述了英國各時期的建筑風格、文學、詩歌、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并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將讀者拉回到一個個具體的歷史場景中,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歷史事件、自己去體會歷史可能帶來的啟示。 您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啟大英帝國曾經的締造之旅吧。 張茂元 2018 年于廣州大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