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古畫新品錄、黑洞之心、每個人的經(jīng)濟學、碰巧的杰作、神經(jīng)的邏輯、圣經(jīng)與利劍……" decoding="async" src="https:pic.huiyankan.com/wp-content/uploads/2022/02/ytsfsjsfzgn29947-3955739.jpg" width="65%" width="500" height="647" /> 陳嘉映先生被認為是“中國最可能接近哲學家稱呼的人”,且不說這個標簽貼切與否,至少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是一位有著原創(chuàng)性哲思的思想者!赌戏饺宋镏芸 通過這本小書,你將了解21世紀人類所需要知道的關于迷人的黑洞的一切!▏破諈f(xié)會 兩度普利策獎獲得者、歷史學家巴巴拉·塔奇曼以她貫有的洞察力和生動語言,探討了英國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復雜關系如何使現(xiàn)代猶太國的建立成為現(xiàn)實,并導致現(xiàn)今中東地區(qū)的紛爭。塔奇曼是一位睿智、詼諧的作者,一位敏銳的觀察者,對戲劇性歷史事件具有極高的駕馭能力!顿M城調查者報》 通過這本小書,你將了解21世紀人類所需要知道的關于迷人的黑洞的一切。——法國科普協(xié)會 《用通俗方式解釋復雜概念(全14冊)》包括《<存在與時間>讀本》《古畫新品錄》《黑洞之心》《每個人的經(jīng)濟學》《碰巧的杰作》《神經(jīng)的邏輯》《圣經(jīng)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萬古江河》《物質的秘密》《現(xiàn)代藝術150年》《一切皆契約》《余下只有噪音》《哲學小史:西方哲學四十講》《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 1.《<存在與時間>讀本》:讀得下來的《存在與時間》,翦除蕪雜、不再望之生畏。著名哲學家陳嘉映為中文讀者精寫20世紀巨著《存在與時間》 2.《古畫新品錄》:重溫熟悉的經(jīng)典,打撈隱沒的杰作,10年蓄積,央美教授顯微鏡視角精讀35幅古畫 洞穿紙素墨彩,品味國畫深意。 3.《黑洞之心》:如果你掉進黑洞會發(fā)生什么?科普×哲學×文學,每個人都能讀懂的黑洞科普入門讀本。 4.《每個人的經(jīng)濟學》:劍橋大學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經(jīng)濟學家張夏準教授,從基本概念出發(fā),以開放態(tài)度解讀各個經(jīng)濟學派觀點,簡潔幽默地揭示每個經(jīng)濟角色的行動邏輯。 5.《碰巧的杰作》:最通俗易懂地解釋藝術,最深刻極致地體驗生活。 6.《神經(jīng)的邏輯》:從8個令人驚奇的問題開始,帶你理解迷一樣的人類行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自身。 7.《圣經(jīng)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通過生動的細節(jié)、文學的筆法,以及堅實的史料支撐,記述了從不列顛起源到《貝爾福宣言》的漫長歷史中,文化和政治的動機。 8.《萬古江河》:極具世界眼光的中國通史,大歷史敘述的經(jīng)典之作,第三屆“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 9.《物質的秘密》:敲開一顆粒子,發(fā)現(xiàn)整個宇宙的秘密,粒子物理比你想象得更重要、更貼近日常生活,法文第一版于2008年出版,暢銷十年,火熱程度不輸《時間簡史》。 10.《現(xiàn)代藝術150年》:藝術就像個游戲,你真正需要知道的,只是它最基本的規(guī)則。 11.《一切皆契約》:在真實世界中,幾乎所有的決策都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本書就是要給大家提供一個理論分析框架,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來解釋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并且?guī)椭蠹易龀鲎顑?yōu)決策。 12.《余下只有噪音》:講述那些特立獨行的人格,他們抵制對古典主義的過去的崇拜,與廣大民眾的冷漠作斗爭,并違抗獨裁者的意志。 13.《哲學小史》:生動的西方哲學簡史/故事講述52位哲學家思想,探討我們該怎樣生活、如何認識外部世界等議題,引導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14.《打開: 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100篇有趣、有料,不高冷、不輕佻的哲學普及文章;一部有營養(yǎng)、有態(tài)度,讀得懂、讀得動的西方哲學史;一部越讀越精神的哲學入門書。 作者簡介 陳嘉映,著名哲學家,現(xiàn)為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黃小峰,1979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湖南桃江。1998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中國美術史,致力于中國古代繪畫的研究; 奧海良·巴羅,法國物理學家,專業(yè)領域為黑洞、粒子天體物理和宇宙學; 邁克爾?基默爾曼(Michael Kimmelman),《紐約時報》首席藝術評論家,評論作品曾入圍普利策獎; 埃利澤·斯滕伯格(Eliezer Sternberg),塔夫茨大學醫(yī)學博士,耶魯-紐黑文醫(yī)院住院神經(jīng)科醫(yī)生;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國著名歷史學者、作家,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首位女性院長,兩度獲得普利策獎; 許倬云,1930年生于江蘇無錫,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學貫中西的史學耆宿,精通中國上古史、文化史、社會史,熟悉西方歷史及其理論與思想,擅長利用不同學科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歷史,尤其是考察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不囿于書齋,時時心懷天下,關心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與走向; 埃蒂安?克萊恩,法國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科普作家; 威爾·貢培茲,1965年生,一個會說“單口相聲”的藝術評論家,曾被紐約《創(chuàng)意》雜志評為世界上最有創(chuàng)意的50位思想家之一; 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博導,美國哈佛大學經(jīng)濟學系博士后(師從2016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Oliver Hart教授)。他主要研究政企關系、企業(yè)理論和制度經(jīng)濟學; 亞歷克斯·羅斯(Alex Ross),1990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1996年起為《紐約時報》撰寫樂評; 奈杰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哲學教授; 周濂,1974年生于浙江。北京大學哲學學士、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杰出青年學者,曾任哈佛燕京、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