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三聯·生活書店 中國社會學經典文庫


作者:費孝通, 賀雪峰等     整理日期:2023-01-28 18:09:58

  
  《金翼:一個中國家族的史記》 林耀華著 豆瓣8.6
  《金翼》1944年英文原始版,社會學經典著作最新譯本首次出版,一部堪比《白鹿原》的雄奇家族史詩!本書是著名社會學家林耀華先生用小說體寫作的社會人類學學術專著,通過小說中張、黃兩家在社會生活與經濟變遷中的興衰沉浮,刻畫出了中國南方鄉(xiāng)村生活的全景。面對生活中的機遇與挑戰(zhàn),張、黃兩家的不同選擇,演變出截然不同的家族命運與個人際遇。作者娓娓道來,在敘述張、黃兩家生活場景的同時,對地方社會的信仰、習俗等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對個人在人際關系中的調適與制衡進行了分析與評述,為讀者更好的解析人物故事內涵、解讀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運行機制與內在邏輯,提供了社會學領域的最佳讀本。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費孝通著 豆瓣8.5
  本書收錄費孝通先生改革開放之后獲得“二次學術生命”之后,在學術界和知識界獲得廣泛關注和深遠影響的學術文章,這些文章已經成為新的經典。從這些經典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先生晚年對文化的反思,已經從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考,升華到天下大同的全球社會,也關注我們今天強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先生認為,他所吁求的“美好社會”是人類社會的共相,是世界性總體社會中人與人相處的規(guī)范,是主觀意識和客觀律令的內外統(tǒng)一。因此,文化自覺是對自身之美和他者之美的雙重自覺,目標是創(chuàng)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全球社會。
  《社會變革與婚姻家庭變動》 王躍生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王躍生將歷史與現實問題相結合,采用人口學與歷史學互動的研究視域,在長時段的時間跨度上,結合社會變革的重要因素,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學一手資料,功莫大焉。在社會學范疇之外,社會變革對社會組織、家庭結構、倫理道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也可由本書窺見一斑,這對我們理解20世紀中國社會史,乃至中國革命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陸學藝文萃》 陸學藝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原所長陸學藝作品。本書收錄陸學藝先生的二十四篇文章,分為“‘三農’問題”“社會結構問題”“社會建設問題”三個篇章。
  《鄉(xiāng)村治理的社會基礎》 賀雪峰著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鄉(xiāng)土派”代表人物之一賀雪峰教授作品。本書共分三編:上篇為基本概念,包括《論村莊社會關聯》等;中篇為分析方法,包括《村莊權力結構的三層分析》等;下篇為實證研究,包括《村級治理的村莊基礎》等。在這密密聯結成網的21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轉型期鄉(xiāng)村社會性質問題,通過大量實地調查,試圖理解當前中國農村的真實圖景以及鄉(xiāng)村治理的社會基礎,站在中國農村本位的立場來觀察和理解農村,從鄉(xiāng)村治理社會基礎的角度來理解農村及農村政策和制度,從而為鄉(xiāng)村治理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組織社會學與決策分析》 李友梅著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法蘭西金棕櫚教育騎士勛章獲得者李友梅作品。曾師從費孝通。本書以框架概要的表述方式,歸納法國組織決策分析學派的基本理論思路和推論方式,將其整體面貌呈現于讀者面前,希望讀者從中可以看到組織社會學的一個學術領域得以深入開墾的重要方法,以及它對當代中國社會與組織轉型研究帶來的重要啟發(fā)。
  《中國的單位組織:資源、權力與交換》 李路路著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路路作品。“單位”在中國社會中一度是使用頻率極高的名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吨袊膯挝唤M織:資源、權力與交換》一書依據問卷抽樣調查數據,對中國城鎮(zhèn)社會中的“單位”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分析了“單位組織”在本質上不同于一般工作組織的諸多方面,探討了在中國的單位組織內,資源是怎樣形成和分配,權力在資源的形成和分配過程中怎樣產生,資源和權力怎樣制約和規(guī)范人們的社會行為,以及在單位組織中人們的服從行為又怎樣與資源、權力相交換。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 李強著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北京市社會學會會長李強作品。這是一本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狀況的全景式杰作。作者李強教授是中國社會學界的領軍人物,潛心研究社會分層數十年。同時這本書又通俗易懂,和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即使是大眾讀者,也應該了解自己身處的社會階層以及個人未來命運。無論是社會學研究者還是大眾讀者,都可以 從這本中國當代社會學經 典之作中獲得必要的啟示。
  《中國農村村民自治》 徐勇著
  教育部首批文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徐勇作品。徐勇教授二十余年來堅持不懈有關村民自治的調查研究,深入梳理中國農村村民自治的產生、發(fā)展,以及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與困境。本書的上篇由徐勇教授的博士學位論文構成,名為“制度分析”;下篇收錄了2000年至今其代表性論文數十篇,名為“專題研究”。上下兩篇可以完整地反映徐勇教授從事村民自治研究的全過程。本書的出版也算是對村民自治研究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小鎮(zhèn)喧囂:一個鄉(xiāng)鎮(zhèn)政治運作的演繹與闡釋》 吳毅著 豆瓣8.9
  本書以后現代敘事策略,圍繞基層政權、村級組織和農民在復雜的鄉(xiāng)村權力場域中博弈共生的過程和狀況,深度闡釋了21世紀初中國中部地區(qū)某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域政治”的運作實踐與支配邏輯。本書出版十年來,獲得學術界內外的廣泛好評,被權威專家和普通讀者譽為數十年來少見的以“抵近現場”“深度描寫”的方式、以“比小說還精彩”的敘述來“復雜化理解”中國基層社會的作品。重讀此書,不難發(fā)現,雖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鄉(xiāng)鎮(zhèn),但是,對于“故事”背后種種復雜因素的頗有見地的理論探討,讓它在今天仍然極具啟示。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 翟學偉著
  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翟學偉作品。本書根植于中國本土視角,以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為參照系,對中國人的表與里、心理機制與行動邏輯,及所處的中國社會具體階段與文化脈絡,進行了方法論、概念以及經驗和理論的探討。尤其注重對中國人的行動策略同中國社會結構、文化情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力圖從中國人日常而真實、現實而具體的層面上建構起分析中國人社會行動的理論框架。
  《跨越邊界的社區(qū):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項飚著豆瓣9.5
  豆瓣熱門人類學圖書TOP10 No.2. 持續(xù)至今的真實“北漂”史。轉型中的中國城市、流動人口、經濟與社會。北京“浙江村”與“浙江村人”三十年生活記錄研究。
  《銀翅:中國的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 莊孔韶著
  莊孔韶教授是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第一位人類學(民族學)博士,是中國人類學研究的翹楚學者!躲y翅》是莊孔韶先生最重要的學術著作,也是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研究者的案頭必備著作。莊孔韶教授《銀翅》一書,是林耀華先生著名人類學小說《金翼》的學術性續(xù)本。1986—1989年間,莊孔韶數次回訪“金翼”黃村及相關市縣鎮(zhèn)村,累計十四個月的人類學田野工作,完成了這部混合多種寫作手法的學術作品。《銀翅》展示了上個世紀20至80年代末中國閩東鄉(xiāng)鎮(zhèn)社會文化變遷的絢麗畫面,其中,基層軍政結構、古今關聯、理念先在和文化的直覺論是本書特別倚重的創(chuàng)新理論!躲y翅》這一攜帶著完整傳承與應變信息,以及重擬“察機”之家族過程的中國樣本,應該得到特別的關注,并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和尋味。





上一本:中國現代圖像新聞史:1919-1949 下一本:胡塞爾文集: 共主觀性的現象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三聯·生活書店 中國社會學經典文庫的作者是費孝通, 賀雪峰等,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