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人文科技套裝”(全21冊)分為人文、科技兩大部分。 1《老子譯注》,《老子》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較多的文化名著。 2《莊子譯注》,本書收錄了傳世的《莊子》全部文本,對33篇進行了詳細通俗的注釋和全文白話翻譯,每一篇都有題解部分作導讀、解析部分作總結。本書是讀者體會涵泳《莊子》人生智慧與藝術魅力的上乘之作,也是體現(xiàn)閱讀者人生品位的上佳選擇。 3《淮南子譯注(全二冊)》,陳廣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本書揚清代樸學求實之精神,以研究、普及兼顧為原則,力在為讀者提供一部新的《淮南子》研究讀本。 4《韓非子譯注》,本書不僅對原著有注釋,還有精煉曉暢的譯文,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是研究法家代表作《韓非子》的必備參考書。 5《列子譯注》,本書中的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tǒng),各有主題,凸顯了古人的智慧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書貫穿了作者多年來的研究見解與心得,是一本學術性與普及性兼具的經典讀物。 6《山海經譯注》,本書對《山海經》作了較為詳細通俗的注釋和翻譯,以便讀者更方便地閱讀和理解這古代奇書。 7《穆天子傳譯注 燕丹子譯注》,本書譯文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重現(xiàn)小說原有的行文魅力。在原文各卷前皆配有題解,略述該卷要旨,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8《世說新語譯注》,本書是中國傳統(tǒng)的志人小說的名著,主要記述了漢末魏晉人物的言談風尚和遺聞軼事。全書共36篇1130則,所記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絕大部分篇幅記的是東漢末至劉宋初近三豐百年間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思想等許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9《人物志譯注》,《人物志》是我國zui早系統(tǒng)研究人的才能、個性及政治作為的著作。伏俊璉《人物志譯注》進行了全文翻譯,并做了不少注釋,書稿譯文準確,文字曉暢,有助于讀者了解《人物志》的內容,汲取其思想精華。 10《唐宋傳奇集全譯》,《唐宋傳奇集》是唐宋兩代卓然興盛的傳奇小說這一文體的選集,由魯迅編校,影響較大。原文駢散結合,多用典故。譯文由我社編輯杜東嫣撰寫,釋義準確,流暢雅致,可讀性強,文白對讀,文義曉然。對于需要借助譯文領略原文魅力、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讀者,是一本適于入門的好書。 11《孫子譯注》,當代知名軍事家郭化若長期研究《孫子兵法》,不但為全文作了?、注釋、今譯,還撰有題解及考訂、評論文字,既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淺顯易懂!秾O子兵法》在郭化若注評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曹操的注,將孫武、曹操、郭化若的軍事思想融為一書,以裨讀者把握我國兩千年來軍事思想演化的脈絡。 12《鬼谷子譯注》,鬼谷子有"捭闔"之術,又有陰符七術,為縱橫家之鼻祖。本書對《鬼谷子》進行了全文翻譯,并做了不少注釋,書稿譯文準確,文字曉暢,有助于讀者了解《鬼谷子》的內容,汲取其思想精華。 13《墨子譯注》,本書在每篇開頭都做解題,講明大概內容,類似于導讀;解題后為正文,正文后為簡明的注,釋梳理文字,隨后為流暢的現(xiàn)代漢語翻譯;每篇末尾有詳細的評析,以現(xiàn)代人的視角來進行古為今用的闡釋。這一系列的整理工作,非常有利于普通讀者的閱讀。 14《茶經譯注(外三種)》,既是中國茶學的拓荒之作,又是后世茶書的楷模。《茶經譯注(外三種)》的出現(xiàn),對唐代飲茶風氣的進一步流行,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書中詳細描述了復雜、細致的制茶、煎茶、飲茶的方法,使人倍感雅致;記載的飲茶史料,也增添了飲茶的趣味。 15《酒經譯注》,主要介紹酒的歷史、對人生的意義及釀酒的一般理論。本書有注釋和白話譯文,兼有專業(yè)性和可讀性。 16《洗冤集錄譯注》,《洗冤集錄譯注》之所以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重視和推崇,是因為該書所具有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它內容之系統(tǒng)、涉獵之廣泛、研究之深刻,以及理論與實踐結合之緊密,無不使歷代法醫(yī)學家驚嘆不已。此書共五卷53篇,有關法醫(yī)學的敘述比較全面而完整。 17《天工開物譯注》,《天工開物》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科技著作。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全書共十八卷,123幅圖片。其圖文并茂,注重實際,重視實踐。本次出版以崇禎十年南昌府本為底本,由我國著名的科學技術史院士潘吉星先生進行了校注和翻譯。 18《飲膳正要譯注》,我國第一部營養(yǎng)學專著,具有很高的中醫(yī)食療養(yǎng)生的參考價值。此書卷一、卷二以食療、飲食制作、飲食宜忌為主要內容,列養(yǎng)生避忌、聚珍異饌、諸般湯煎、神仙服食、食療諸病等15大類;卷三載食物本草約200種,并附插圖,一一介紹性味、主治。 19《金匱要略譯注》,本書是我國現(xiàn)存較早的雜病學專著,奠定了雜病的理論基礎和臨床規(guī)范,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對后世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