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華讀書報評出2020年度十大好書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5 01:20:37

  長按二維碼訂閱《中華讀書報》
  這里是由中華讀書報編輯部評選的2020年度十大好書(按書名音序排列)。選書的范圍: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內地首次公開出版發(fā)行的圖書。評選著重考量如下因素:人文性,思想性,獨創(chuàng)性,品質,趣味。學界和讀者口碑亦曾參考。點評文字除有署名者為特別約請的專家撰寫外,其余均由中華讀書報編輯部撰寫。
  1.《大宋之變,1063—1086》,趙冬梅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88.00元
  本書以司馬光的后半生為線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壇風云,敘述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司馬相業(yè)等歷史事件,再現(xiàn)了北宋王朝在仁宗之后由盛而衰的演變軌跡。本書是一本通俗歷史讀物,但通俗的形式之下,包含了頗多關于北宋史的新闡釋。在作者看來,仁宗朝政治已接近于王朝政治的“理想狀態(tài)”——分權制衡的制度設計、國家—社會平衡的政策取向、有效的批評糾錯機制——國家“百年無內亂”,經濟發(fā)展,文化發(fā)達,雖然不是沒有問題,但有問題能夠及時指出和糾正。而經歷了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北宋政治文化漸次崩壞,“國破家亡的慘劇雖然發(fā)生在徽宗—蔡京治下,根子卻在王安石和神宗”。但本書并不是專為否定王安石變法而作,作者對王安石依然多有肯定,變法本身也并非作者論述重心,與變法相伴隨的政治文化的“法家轉向”才是本書聚焦所在:政府逐利,“寬簡不擾”的政風喪失,民心日漸背離;王安石反對“異論相攪”,言論空間變窄,批評糾錯機制失效;皇權乃至相權大張,北宋政治從寬容走向專制。作為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的譯者,趙冬梅對宋代歷史的解讀無疑受到前者影響。不過劉書關注時段是兩宋之際,趙書關注時段則提前到了北宋后期——此點或值得讀者留意。
  2. 《分身:新日本論》,李永晶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0年1月第一版,78.00元
  作者在后記中說,《分身:新日本論》的原書名為《近代日本精神史》,很清楚地指出,本書的主旨在重構日本近代精神的演化過程。而分身這個意象,非常巧妙地將這一過程與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對照起來。作者認為,剝開兩國近代以來那些血與火的沖突,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中日彼此在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分身”,看到了“另外一個自我”。而中日兩國互相關注的熱情,是一種自我確認的欲望和結果。書中直接探討的對象是近代日本崛起的精神機制或者說精神秘密,但通過“分身”這種關系模式,這種探討隨時就可以導向對我們自身、對近代以來中國的精神分析。確實,對于中國而言,“日本問題”集“古今東西之變”于一身,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相互沖突的一個象征;“認識日本”可以說就是“認識自己”。對近代日本的東亞觀念、世界觀念、儒學觀念乃至民族主義、世界主義的緣起、演進和糾纏,作者作了精巧、別具一格卻令人信服的分析,呈現(xiàn)了日本“另類普遍性”的失敗,和回歸“世界主義”的歷程。中日在同一體系內相互建構、相互創(chuàng)生,從這個體系的角度來看,本書還可以理解為一部新的亞洲論。由此,作者對中日歷史和解以及東亞共同體建構的可能與意義,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黃曉峰)
3.《記憶記憶》,[俄]瑪麗亞·斯捷潘諾娃著,李春雨譯,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11月第一版,78.00元
  十歲那年,俄羅斯作家、詩人斯捷潘諾娃便已立下書寫家族史的宏愿。這個愿望伴隨她30多年,直到2018年《記憶記憶》在俄羅斯出版。
  這是一部歷史與現(xiàn)實穿插、虛構與非虛構交錯,兼有回憶、紀實、散文、小說特質的跨文體長篇力作。作者由辭世姑媽留下的日記、書籍、剪報寫起,但這些遺物實在有限,無從拼貼出哪怕逝者一個人的輪廓。她遂踏上尋根之旅。書中記述了她從家族源頭的遙遠小城開始,足跡遍及歐亞大陸一處處家族先輩駐足過的地方,視角從一個個具體的家族人物再延伸到更為寬泛的歷史背景,逐漸累積起豐富文本資料與其他素材。通過書寫,慢慢明晰了這個猶太家族五代人歷經一個半世紀的人生起伏,其中不少人物與俄羅斯(蘇聯(lián))的時代變遷緊密相連。
在追尋家族史脈絡的同時,書中還以相當篇幅談及作者對記憶本質的看法,對猶太民族多舛命運的憂思,以及與曼德爾施塔姆、塞巴爾德、茨維塔耶娃等蜚聲世界的文化前輩在歷史、文學、哲學層面的“對話”。因為作者的詩人身份,這本書有非虛構寫作的扎實厚重,亦有沉郁、流暢的美感與詩意。值得一提的是此書問世后在俄羅斯乃至歐美文壇產生很大反響,獲得一系列重要文學獎項的肯定,也得到讀者認同,堪稱當代俄羅斯文學的現(xiàn)象級作品。
4.《你和我》,萬方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68.00元
  《你和我》是今年文學界的一個現(xiàn)象級話題。曹禺女兒、作家萬方的這部作品以父親和母親方瑞的相識相愛及方瑞逝世后曹禺對她刻骨銘心的思念為主軸,書寫了一個古典愛情及其隕滅的故事。同時,它濃墨重彩地記錄了大時代里一些大事件對個人命運的摧折。它引人關注的原因不止于它是名人寫名人,女兒寫父母,更在于它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大時代和這個時代里文人的心靈史。
《你和我》時間跨度很長,它寫到外公一輩的故事,也幾乎寫了曹禺的一生,回答了諸如曹禺晚年創(chuàng)作悖論等讀者關心的話題。它也以曹禺第二任妻子方瑞的眼睛看世事,從一個閨中少女、與世無爭的中年家庭婦女的視角側寫動蕩時代對個人的壓抑和毀損。萬方大量使用第一手材料,特別是書信,以及對人物原話和一些細節(jié)的回憶,來還原父母輩的人生故事和心靈世界;尤其是巧妙采用時空穿插和多聲部講述方式來呈現(xiàn)往事,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你和我》看似寫家史,卻絕非止于寫一己之私。它著意于記錄歷史車輪碾壓下人的命運。它描寫大時代里抗爭和圖存的精英,也寫了普通人;兼寫了主角和配角、演員和觀眾。它述說的遠不止是一個家庭的悲歡,而是一個民族在動亂時節(jié)的一段痛徹心扉的經歷。(海龍)
5. 《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田豐、林凱玄著,海豚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58.00元
  近年來,關于“三和”的新聞、話題屢屢見諸報端、網絡、新媒體、紀錄片,本書則是以社會學方法對“三和”開展調查訪問,完成的一部具有學術眼界的非虛構佳作。
所謂三和,原指廣東深圳龍華的一處地名。由于當?shù)厝肆κ袌鰹閬碜匀珖鞯氐膭展ふ撸ǘ酁榍嗄辏┨峁叭战Y”謀生機會,這些務工者與圍繞他們形成的相關行業(yè)自然形成有一定空間范圍和人口數(shù)量、產業(yè)規(guī)模的就業(yè)生態(tài)與社會群落。《豈不懷歸》即聚焦在三和的人、事、環(huán)境、未來上。為寫此書,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學者田豐與學生林凱玄從理論探討與田野調查兩方面分工協(xié)作,林凱玄深入三和,近距離接觸三和大神(當?shù)赝鈦韯展ふ撸┑纳鏍顩r。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第一手的三和務工者工作、生活現(xiàn)狀的個案,客觀反映這個群體乃至更為廣義的社會話題的真實面貌,將非虛構寫作的在場感與社會學研究的專業(yè)性相對有機地結合起來,思考三和現(xiàn)象的成因、合理性,進而探尋解決底層社會問題的進路!安灰呶萁,不要鴻篇大論,來一點點簡單的事實和描述,記錄和分析之后,寫一些看得懂的淺薄文章!边@是該書后記中的一句話,道出了作者寫作的誠意,顯示了作者關心人的命運的情懷——這也正是這部作品打動人心的緣由。
6. 《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與愛情》,[瑞典]本特·揚費爾徳著,糜緒洋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148.00元
  馬雅可夫斯基在三十多年的短暫人生中充分揮灑了他的詩意與才情,留下重要詩作、劇作。他跌宕起伏的經歷、鮮明的個性,以及關于他的作品的爭議,使他成為二十世紀蘇俄乃至世界文壇的傳奇人物。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俄國文學教授、翻譯家本特·揚費爾徳在這部傳記中生動而不失嚴謹?shù)刈肥隽诉@位詩人的一生,未必全然揭開傳主創(chuàng)作、情感乃至最終歸宿的一些謎團,但起碼試圖接近真相,走進他的生活與內心世界,更對他的生前身后聲名、評價的落差有所審視。
本書作者對俄羅斯未來主義詩歌特別是馬雅可夫斯基其人其作很有研究,與不少和馬雅可夫斯基有關的人物頗多交往,在籌備階段曾多次前往俄羅斯搜集資料。對家庭、成長環(huán)境、不同時期的友人、感情歸屬等對傳主思想、情感以及創(chuàng)作有影響的人與事,書中都有不少著墨。而傳主豐富、戲劇性的情感經歷,還有他不同階段的創(chuàng)作,在所處家國大背景下的思想變化,是這本傳記的重頭內容。不同時期傳主身邊的各色人物的命運與傳主的人生走向亦息息相關,共同構成那個強調英雄氣概又帶有悲情意味的特定時代的底色。在文本的好讀與厚重之外,插入書中的大量傳主不同階段相關照片和關聯(lián)的歷史圖片為本書錦上添花。
7.《晚熟的人》,莫言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59.00元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諾獎后的首部作品。作品中的十二個故事,依然扎根于高密東北鄉(xiāng),講述故鄉(xiāng)人與事,從上個世紀到當下社會,從歷史深處步入現(xiàn)實百態(tài),有荒誕有現(xiàn)實。十二個故事里的人物,都是莫言過去的小說里面沒有出現(xiàn)過的。如《斗士》中的人物——武功,莫言給他的定位是一個兇殘的弱者,一輩子受盡別人欺凌,也干了很多突破底線的壞事,睚眥必報。而《紅唇綠嘴》中的人物“高參”擅長在微信公眾號上販賣謠言并借此謀生;ヂ(lián)網時代農村人物的形象,在莫言幾十年的農村題材小說里也沒有出現(xiàn)過。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是作者的朋友、知己,甚至是兄弟,他們的經歷和體驗,映照出時代的波瀾壯闊風起云涌。莫言還把自己寫進了小說。書中莫言被書寫,也被打量。我們可以看到,面對復雜世界,他的遲疑、迷惘、感嘆!巴硎斓娜恕备拍钬S富,有無限闡釋的空間。從藝術的角度講,成熟代表固化,晚熟則暗含作家為使創(chuàng)作生命延長,躲避成熟、抵抗成熟之意。另一方面,晚熟也代表著一種謙遜的姿態(tài)。我們能從晚熟的“莫言”中,發(fā)現(xiàn)自我,同時發(fā)現(xiàn)與自我完全不一樣的人物。
8. 《陽明大傳:“心”的救贖之路》,束景南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2月第一版,198.00元
  這是束景南先生二十年王陽明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與他之前的朱子研究一樣,也是分三步走:先充分開拓資料,著成《王陽明佚文輯考編年》;考定生平行事,寫出《王陽明年譜長編》;開展思想研究,最終寫出這部思想大傳。束景南認為,王陽明與朱熹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繼承與發(fā)展關系:朱熹“性即理”的性學主要是解決人性問題,陽明“心即理”的心學主要解決人心問題;他們分別舉起“復性”與“復心”兩面人本旗幟,在儒學思想體系內部構成互補共進的關系。這部《陽明大傳》采用“文化還原的心態(tài)研究”方法,嘗試把儒學史上被神化的、以及當代被抽象為一個哲學符號的王陽明,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真實的王陽明”。本書深入傳主所處“歷史世界”,描繪出一個政治黑暗、文化紛亂的時代,講述傳主波瀾壯闊的一生經歷,在此基礎上,對王陽明“思想世界”的演進作了精細梳理,其中頗多新的論說,如提出陽明心學思想發(fā)展經歷了“心學之悟”“龍場之悟”“良知之悟”“天泉之悟”的“四里程碑說”;如認為“天泉之悟”所悟為“八句教”而非“四句教”,等等。諸多新的史事考辨、理論闡發(fā),新人耳目,令學界為之震動,必將對當代陽明學研究的發(fā)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9.《醫(yī)學的溫度》,韓啟德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10月第一版,39.00元
  一邊是現(xiàn)代醫(yī)學進步引來的熱烈歡呼,一邊是公眾對醫(yī)療現(xiàn)狀的普遍不滿。為什么會這樣?是哪里出了問題?在韓啟德院士看來,當代醫(yī)學因技術化而變得冷冰冰的,因商業(yè)化而變得貪婪,醫(yī)本仁術,但醫(yī)者卻常常忘記了對病人情緒、心理的關懷……面對這種狀況,韓啟德院士大聲疾呼:“醫(yī)學是人學,醫(yī)道重溫度。”本書結集了韓院士近些年來對醫(yī)學本質、醫(yī)學倫理、醫(yī)學社會學等的思考,表達了對精準醫(yī)學、循證醫(yī)學、敘事醫(yī)學等的意見,闡述了對中醫(yī)、死亡等話題的看法……總之,本書是一種醫(yī)學人文的思考。書中包括了很多醫(yī)學方面的新知新識,比如指出有一類癌癥為“惰性癌”——這類癌癥未被發(fā)現(xiàn)其實并無礙健康,而在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方針下,發(fā)現(xiàn)并施加治療,卻帶來一系列負面作用;又如高血壓人群服用降壓藥,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fā)生率能降低30%,但絕對效果不過是發(fā)病率由5.6%降低到3.9%,相當于100個人服藥只有2人受益,這樣的治療值得嗎?……諸多論述,既富理性的力量,又有人文的情懷。對于醫(yī)界人士,閱讀本書是反思自己職業(yè)和專業(yè)的一個機會;對于相關管理者,本書有助于他們思考醫(yī)療政策方面的一些深層次問題;而對于一般公眾,本書也許會改變我們對與健康有關的很多問題的看法,每個人的健康,總歸要自己來照顧。
10.《暫坐》,賈平凹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58.00元
  《暫坐》寫的是城里事。在西安已經生活了四十多年,賈平凹像熟悉自己的家一樣熟悉這座城,但似乎寫它的小說卻不多。因此許多人認為,賈平凹是鄉(xiāng)村題材作家。其實現(xiàn)在的小說哪能非城即鄉(xiāng),城市化大潮下,城鄉(xiāng)都交織在一起,如一枚分幣成為我們身份的兩面。
  《暫坐》以西京城為背景勾勒出十多個都市女子形象。《暫坐》中仍是日子的潑煩瑣碎,這是賈平凹一貫的小說作法,不同的是這次人物更多在說話。話有開會的,有報告的,有交代和叮嚀,有訴說和爭論,再就是說是非。小說以生病住院直到離世的夏自花為線索,鋪設了十多個女子的關系,她們各自的關系、和他人的關系、相互間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在關系的脈絡里尋找著各自的身份和位置。《暫坐》里沒有多少情節(jié),這種日常生活的敘述,靠的是細節(jié),細節(jié)使這部作品變得豐滿充盈,搖曳生姿!皬V博的知識”是《暫坐》的特征之一。作品涉及文學藝術、政治、養(yǎng)生、宗教、美食、植物、戲劇、古玩等,正如中國古代小說傳統(tǒng)中,知識是關鍵的藝術要素之一。盡管是“百科全書式的寫作”,但是賈平凹更為看重的,是《暫坐》中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形成的,時代、社會的背景是什么,她們活得是不是自在。賈平凹用《暫坐》為當代都市女性心靈立傳,也為自己的寫作開拓了新的可能。
  本文為中華讀書報原創(chuàng)作品,如需轉載請留言。歡迎轉發(fā)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下載2021年溫馨年歷
歡迎訂閱《中華讀書報》
  書業(yè)的風向標
  學者作家的交流平臺
  教師學生的課外園地
  編輯的案頭參考
  書店圖書館的采購向導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中華讀書報》由光明日報社和中國出版協(xié)會主辦,彩色對開大報,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萬字,單價3元;全年50期,總價150元。新出好書、學術前沿、文壇風云盡在其中!您可以隨時通過當?shù)剜]局訂閱,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
  郵發(fā)代號:1-201
  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11-0160





上一本:文學報2020年度好書榜揭曉 下一本:當當2020好書榜出爐:經典占據主流,新作大放異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華讀書報評出2020年度十大好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