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讀書報》2022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或長按二維碼在線訂閱。 這里是由中華讀書報編輯部評選的年度十佳圖書。選書的范圍: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內地首次公開出版發(fā)行的圖書。評選著重考量如下因素:人文性,思想性,獨創(chuàng)性,品質,趣味。學界和讀者口碑亦曾參考。點評文字除有署名者為特別約請的專家撰寫外,其余均由本報編輯部撰寫。 1. 《百年科學往事:楊振寧訪談錄》,季理真、王麗萍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89.80元 2016至2019年間,數學家季理真教授對楊振寧先生作了八次訪談。從數學到物理學,從數學家到物理學家,從科學家的偉大工作到浪漫故事,從學術上的親密合作到互生嫌隙等,話題無所不包。本書就是這八次訪談的記錄。弦理論和卡拉比-丘成桐流形、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數學家的人數估計、數學和物理學的不同、生命的意義和鄧小平、楊-米爾斯理論的提出、陳省身和華羅庚之爭對中國數學的影響、諾貝爾和他的女朋友們、楊振寧的初戀、楊振寧為何沒有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兩百余個話題,呈現了楊先生非凡的人生經歷和親歷的科學往事,信息量巨大,包含頗多學界秘辛,史料價值突出。楊先生還就科學及其他很多人和事發(fā)表了看法,如關于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比較、中國和西方價值觀的不同、人物傳記應該怎樣寫等,即便片言只語,亦彌足珍貴。本書以“實錄”的方式成書,令讀者如置身現場,聽兩位科學家擺龍門陣,在輕松的氛圍中收獲教益和感悟。 2. 《北方有棵樹:追隨大自然的四季》,歐陽婷著,商務印書館2021年1月第一版,75.00元 這是一部自然觀察和城市物候筆記,以一年的12個月為序,記錄了北京城市、公園、郊野的自然風物,敘寫的兩大宗是樹木和鳥,也兼及花草、氣象等,并融入了相關閱讀和觀影的心得,一個自然愛好者的生活世界和心靈空間袒露在我們面前。“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觀察!备璧逻@句格言或可傳達本書的精神。觀察,并不只是看,而意味著更多。觀察一棵樹,不僅在它繁花似錦時,也在嚴冬里它光禿禿的時候;觀察一朵花,不只以人類審美的視角,也不妨換以授粉昆蟲的角度……只有足夠投入和細致,才能看到更多。作者顯然深受西方自然文學和博物學寫作傳統的影響,生動展示了一個人日復一日、深度觀察身邊的植物動物,所能獲致的精神滿足和心靈自由。得益于作者積累的豐富的博物知識,書中對自然的描述是精準的——比如關于云彩,“如果不能叫出每一種云的名字,不能分辨出每一種云的類別,那絕對是我的失責”。抒情、審美和知識并重,觀察、思考和感悟同行,《北方有棵樹》從復合的維度,向我們演示了中國博物愛好者對自然進行書寫的一種新的可能性。 3. 《發(fā)現與推理:考古紀事本末(一)》,許宏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58.00元 近些年,公眾對考古的興趣隨著一系列重大考古發(fā)現的傳播而漸長,但人們對考古事件的背景、考古的門道仍知之有限?脊艑W者許宏多年來致力于在其專業(yè)工作之外以多種方式向公眾普及考古知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上佳的效果。他在2021年出了好幾本書,有前作再版,也有新作問世,《發(fā)現與推理》是其中特別的一本。 這本書側重講述作者親歷考古現場的見聞和體驗,透視諸多考古事件背后的故事,呈現考古工作的復雜,以及考古人的甘苦!熬褪窍M岩恍┛脊虐l(fā)現及其論爭探索過程,述而不作地娓娓道來”。書中有九篇作者的考古親歷記,涉及丁公龍山文化、二里頭都邑“不動產”、綠松石龍、中國最早青銅鉞、偃師商城等重要考古發(fā)現;作者還在書中對秦代造船遺址、武威銅奔馬、西晉周處墓鋁片等考古史上有代表性的發(fā)現進行“重述”和評價。本書資料扎實、信息量豐富、筆觸生動,且不乏“紀事”之外對考古事業(yè)發(fā)展以及考古人心態(tài)、觀念等方面更深的思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許宏的考古觀,相信對學界同行以及一般公眾都能有所啟發(fā)。 4.《瓜亞基印第安人編年史》,[法]皮埃爾·克拉斯特著,陸歸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98.00元 僅憑書名,這本書大概率會被視為曲高和寡、囿于人類學專業(yè)范疇的學術專著,事實上,這部出自英年早逝的法國人類學者克拉斯特的作品在專業(yè)性毋庸置疑的同時,還有引人入勝的敘事力量和觸及心靈的情感內涵。 作者師從有著國際影響力的法國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曾在南美巴拉圭多個印第安部落生活數年,其中就包括瓜亞基部落。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深入該部落,與瓜亞基人朝夕相處。在書中,克拉斯特秉持人類學學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角度,系統、詳細、嚴謹地記錄了瓜亞基人的生老病死、婚育祭祀,也介紹了他們的勞動方式、處世規(guī)則與獨特風俗。不難看出,作者在這個題材上的投入程度已超越常規(guī)意義上的田野調查,也帶入了作者與當地人之間微妙的關聯、情感,這種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作者反思外來者的俯視、獵奇視角,盡量擯棄對未知世界和他者生活方式的偏見,進而努力以自己的記述為這個在現代社會發(fā)展中日漸衰微的族群留下一份記錄。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是這本書最早的讀者之一,也是其英文版譯者,他的判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部民族志的魅力:“作者寫作時的慎重與耐心,觀察之犀利,其中的幽默,思維之嚴謹與書中的悲憫——這些品質相得益彰,共同造就了這部重要又令人難忘的著作。” 5.《流俗地》,[馬來西亞]黎紫書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55.00元 《流俗地》是馬來西亞作家黎紫書“寫給老家的情書”。所謂“流俗”,是馬來怡保的的市井風俗、浮世百態(tài)。小說中,作家黎紫書回到自己熟悉的馬華城鎮(zhèn)生活題材,置身于眾多小人物之間,與他們同喜同悲。小說以盲女銀霞的成長為線索貫連全篇,以馬來小城的“樓上樓”近打組屋里人們的庸常生活為中心,洞開馬來西亞的華人世界,他們的愛恨、生死、出走、回歸,無不沾染此時此地的風俗與況味。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人情錯落,加上晚近來此的印尼人和孟加拉人,一個眾聲喧嘩的多元族群社會畫卷徐徐展開。小社會里亦有大歷史。時代動蕩不安,人生載浮載沉,善良樸素的人們終不免奔波之苦、風流云散。在華人世界里,國族隱喻與精神暗疾如影隨行,終難滅塊壘胸中冰與炭。每一個個體的浮沉,都滲透著作者對歷史飽含關懷的回望、對現實政治有距離的觀望,以及對海外華人族群身份的復雜情結。這是一部充滿市井氣俚俗味的長卷浮世繪,也是一次他人無法復制的對于故人故鄉(xiāng)的回望。 6.《她來自馬里烏波爾》,[德]娜塔莎·沃丁著,[德]祁沁雯譯,新星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58.00元 娜塔莎·沃丁1945年生于德國,從小說俄語,但在大半輩子的時間里,都不曉得自己是奴工的后代!拔抑恢,我屬于某種廢物,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某種垃圾!蹦赣H在她10歲時投河自盡,給她留下的感覺多過記憶。2013年,沃丁第一次上網尋找母親的來歷時,手頭只有她的名字、出生日期、結婚證、勞工證、三張黑白照片和她帶到德國的一尊圣像。幸運的是,她在網上結識了一位俄國業(yè)余家譜學家,一路追蹤,慢慢推開了家庭記憶的大門。發(fā)現的過程不乏奇遇和巧合帶來的驚喜,得來的內容卻遠遠難讓人快樂,而且有時怪異,常常令人毛骨悚然。最終,作者沒能了解母親的全部,卻通過網絡尋根,承繼了一份珍貴的記憶,從而對母親的無家可歸和無盡的悲愁有了更好的理解。 “后記憶”這個名詞是生于羅馬尼亞的美國文學評論家瑪麗安娜·赫希發(fā)明的,用以描述“后一代”與前一代個人、集體和文化創(chuàng)傷的關系!昂笥洃浥c過去的聯系實際上不是通過回憶,”赫希說,“而是通過富于想象的投入、投射和創(chuàng)造來作為中介的!边@種想象的投入、投射和創(chuàng)造正是本書主要的創(chuàng)作手法。因此,德文原版標明它是小說。但有沒有小說這個標簽,完全不妨礙我們對作者所述事實的認定。她所用的一切技藝,只是正當地加深了文字和情感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我們能夠把它放進2021年的最佳書目。 7. 《我的幾何人生:丘成桐自傳》,[美]丘成桐、[美]史蒂夫·納迪斯著,夏木清譯,譯林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68.00元 本書是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先生的口述自傳。貧困清苦的童年,艱苦奮進的求學路,傳奇般的研究生涯,對發(fā)展中國數學事業(yè)的深度參與……傳主娓娓道來,講述了一個勵志動人、精彩紛呈的人生故事。書中關于數學的內容,非數學專業(yè)的讀者也許不能讀懂,但藉此略窺數學發(fā)展的前沿以及數學家工作的實況,機會亦堪稱難得。特別予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坦率,關于他牽涉其中的很多觀點紛爭和人際糾葛,如他與自己的老師陳省身先生在一些事情上頗多齟齬,他與一位弟子師徒不和,又如佩雷爾曼證明龐加萊猜想、2002年世界數學家大會等重要事件的幕后故事,書中都直言無隱——這份坦率,在華人傳記作品中堪稱罕見,事實上卻是傳記這一文體應有的質素。傳主還略無躲閃地對很多問題發(fā)表了看法,他的價值觀,他關于中美教育之對比、中西文化之差異的看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傾聽。我們還可領略丘成桐不俗的人文修養(yǎng),書中收錄傳主創(chuàng)作的《中華賦》,洋洋灑灑30余頁,其對文化母國文學和歷史的熟諳和熱愛躍然紙上。 8.《武則天研究》,孟憲實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108.00元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作為歷史研究的對象,無疑蘊藏著豐富的解釋空間。孟憲實耕耘唐史數十年,由太宗而高宗,甚至遠眺高昌,碩果累累。此次通過梳理武則天研究史發(fā)現,專業(yè)史學內部紛爭不止,公共史學領域則一面倒地予武則天以負面理解。為何會有這種現象?為求索真相,他剖析《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核心文本的“武則天觀”,試圖研究武則天相關史料的來龍去脈,努力探尋背后的因果關系,從總體上把握武則天現象,體悟武則天現象具有的歷史文化意涵。對于此前聚訟紛紜的話題,如唐太宗為何看中武則天,武則天是否殺死了小公主,武則天為何要為李君羨平反,武則天的面首是否代表了其生活荒淫等等,都做了抽絲剝繭的剖析,讓人透過重重迷霧,看到歷史的真面目。關于武則天稱帝成功,作者認為是“政治偶然事件”,“不是一個清晰目標的達成,而是一個不斷探索、選擇和妥協的結果”。但孟憲實無意單純做一篇翻案文章,逼近歷史真實,思考“歷史誤會”何以發(fā)生,理解中國歷史書寫的秘密,進而認識中國傳統政治的真實,才是作者的苦心孤詣所在,也是本書予我們極大沖擊的原因。(譚徐鋒) 9.《一把刀,千個字》,王安憶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56.00元 以寫作履歷、作品水準、獎項肯定以及評論界、讀者的認同而論,說王安憶是當代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并不過譽。一直以來,她保持著連貫的寫作狀態(tài)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而這部新作所呈現的她對于題材、敘事等方面的拓展尤為難得。 書名源自清人袁枚的詩句,別具深意。主人公的經歷不乏天賦與運氣推進,但也有時代洪流的助力。故事從紐約法拉盛華人區(qū)一家酒家包間里的幾位華人夜宴開始,精準到位的人物言行白描,寥寥數筆就勾勒出賓主數人的樣貌和來頭,其中就有本書主角,那位叨陪末座的淮揚廚子陳誠。通過對這個人物人生經歷的倒敘,作品的筆觸從紐約到上海再到中國東北,以幾十年的時光流逝為時間軸,串聯起幾位主人公的人世浮沉。他們因社會變遷而被影響的生活軌跡,以及個人對未來與情感的選擇,引人唏噓。語言精細講究,描寫傳神準確,不同時空間的切換流暢自然,文學性、可讀性俱佳。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在作品字里行間清晰可辨,而文本背后蘊含的作者在寫作上自我挑戰(zhàn)的勇氣,以及對時代、人物命運等難以言說之處的得體表達,令人尊敬。 10.《張醫(yī)生與王醫(yī)生》,伊險峰、楊櫻著,文匯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68.00元 東北,近年來漸成文學書寫的熱點,比如雙雪濤、班宇等以改革開放以來東北社會變遷為題材的小說就頗受關注。本書則是書寫東北的一部非虛構力作。資深媒體人出身的兩位作者通過動筆前大量的資料準備以及對幾十位有關人士的采訪,講述了兩位七零后沈陽醫(yī)生的家族往事、成長故事與學業(yè)、事業(yè)發(fā)展。張醫(yī)生與王醫(yī)生都來自工人家庭,在近三十年中國社會巨變中,他們成長、求學、就業(yè)直到實現某種意義上的“階層躍遷”,其中的個人奮斗與時勢推力成分以及一些細節(jié)相當耐人尋味。與此同時,講述中也回溯并透視沈陽這座城市(亦涵蓋更為寬泛的東北地區(qū))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滄桑變化,其中涉及闖關東、蘇聯援建、社會主義建設、國企改革、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等意蘊豐富的關鍵詞。全書人物眾多,線索繁雜,關聯的時間節(jié)點、社會事件等也不可謂不復雜,應該說對作者是種考驗,最終出現在讀者面前的作品顯示了作者資料整合取舍、敘事節(jié)奏拿捏的扎實功力。 本文為中華讀書報原創(chuàng)作品,如需轉載請留言。歡迎轉發(fā)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中華讀書報》 書業(yè)的風向標 學者作家的交流平臺 教師學生的課外園地 編輯的案頭參考 書店圖書館的采購向導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中華讀書報》由光明日報社和中國出版協會主辦,彩色對開大報,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萬字,單價4.5元;全年50期,總價225元。新出好書、學術前沿、文壇風云盡在其中!您可以隨時通過當地郵局訂閱,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 郵發(fā)代號:1-201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60 咨詢電話??:010-67078085,67078076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珠市口東大街5號 郵編:10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