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苑書店月度榜,精選上月暢銷好書,為閱讀指導方向,一起來看看,8月份大家都在讀什么吧!如果您有覺得有趣又有料的好書推薦,歡迎留言告訴青苑君~ 看暢銷好書 《回鄉(xiāng)記》 作者: 江子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1-12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作者江子出生于贛江以西,曾經出版過鄉(xiāng)村主題專著《田園將蕪》引起過較大反響,而這本《回鄉(xiāng)記》就是《田園將蕪》的續(xù)篇!痘剜l(xiāng)記》以吉水贛江以西區(qū)域的歷史與現實為研究對象,全面田野式考察農民進城、傳統(tǒng)留存、異鄉(xiāng)與故鄉(xiāng)、出走與返回、新鄉(xiāng)賢的責任與命運等,以圖全息呈現一塊經典鄉(xiāng)土的歷史與現實,為當下的鄉(xiāng)土中國留一份證詞。中國現在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期,這種變局,鄉(xiāng)村的變遷是其標志。江西是農耕文明最有代表性的省份,通過書寫新的歷史節(jié)點江西鄉(xiāng)村的常與變,可以解碼當下中國。 《起初·紀年》 作者: 王朔出版社: 新經典文化 | 新星出版社出版年: 2022-8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起初·紀年》是四卷本長篇小說《起初》中的一卷。本卷取材自漢武帝故事。王朔以我們熟知的歷史為出發(fā)點,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安放其中,憑借豐富的想象力,講述了從漢武帝親政到去世為止近五十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時代的眾多立體飽滿的人物。 李廣、李陵、司馬遷、張騫、司馬相如、陳阿嬌、衛(wèi)子夫、霍去病等各自跌宕起伏又彼此交織的經歷,匯成群星璀璨的故事之網。一場大夢,有嬉笑怒罵,也有蕩氣回腸。情大于盛名。這是一代帝王的故事,但歸根結底,是人的故事。 《秋 園》 作者:楊本芬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6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聽八旬奶奶講述她和媽媽的故事。1914年,世上有了“秋園”這個人。1918年,漢語有了“她”這個字。秋園,她來過,掙扎過,絕望過,幸福過。今天,她80歲的女兒,把普普通通的她,講給世界聽。 “我寫了一位普通中國女性一生的故事,寫了我們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掙扎求生,寫了中南腹地那些鄉(xiāng)間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寫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終將匯入人類歷史的長河! 《尋味東西》 作者:扶霞·鄧洛普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扶霞美食隨筆集 譯者:何雨珈 出版年:2022-4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英文作品能夠促使西方讀者擯棄偏見,重新思考對中餐的態(tài)度;也希望它們被何雨珈翻譯成中文后,能讓中國讀者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對所謂“西餐”的成見! 在這部美食隨筆中,扶霞通過“吃東吃西”“奇菜異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題,用自己一貫的細膩與幽默筆觸,生動描寫了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各種差異和關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可能性的藝術》 作者:劉瑜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比較政治學30講 出版年:2022-4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面對林林總總的政治問題,作者帶領我們以一種比較的視角,在民主問責和國家能力兩個政治比較的核心維度下,建立起觀察的參照系,將不同體制、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國家納入比較的視野,去分析我們的時代背景和全球化進程,討論不同國家的政治轉型與國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經濟對政治變遷的影響。 《漫長的余生》 作者:羅新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副標題: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 出版年:2022-7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公元466年,宋明帝劉彧與在潯陽稱帝的侄子劉子勛二帝并立,內戰(zhàn)幾乎波及劉宋全境,繼而演變?yōu)榕c北魏之間的戰(zhàn)爭。生于南朝中層官僚家庭的王鐘兒,被迫卷入,家破人亡,兩年后被掠為平城宮的普通宮女,時年三十歲。可是,她的命運卻偶然地與“子貴母死”制度發(fā)生了聯系,意外卷入權力斗爭的漩渦,先后以宮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為撫育兩代皇帝的關鍵人物,竟在北魏宮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羅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講述了王鐘兒漫長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處其中的時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宮女都還原為具體的人,看到他們面對權力時的喜悅、疑懼、張狂、絕望……隨著王鐘兒人生故事展開的,還有從獻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歷史,當然也有被時代的驚濤駭浪席卷的許許多多人。我們關注遙遠時代的普通人,是因為他們是真實歷史的一部分,沒有他們,歷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磨 字》 作者:北大路魯山人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譯者:侯詠馨 譯 出版年:2022-7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日本全才藝術家北大路魯山人,深諳書法之道。他以通俗優(yōu)美且極具生活化的語言,從美學、文化、技巧、鑒賞、心理、誤區(qū)等角度對“書法”這一歷史悠久的藝術做出新的詮釋,讓現代人重新認識和感受“書法”的樂趣和美感。 魯山人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天才,他不僅在書法上有著杰出的成就,還在陶藝、美食、篆刻、書法、繪畫等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這使得魯山人比普通的藝術家更能在各個領域里融會貫通,對于美學有著極為獨特的理解。 《人生小紀》 作者:馬群林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與李澤厚的虛擬對話 出版年:2022-6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本書以親切自然的對話體,講述了李澤厚一生之經歷、論著、思想、治學、交往等,試圖探尋其獨特的學思之路,讀者從中亦能生動具體地感受李澤厚的人格魅力與鮮明個性。本書形式雖“虛擬”,內容卻很“實在”。 主要源自李澤厚的各類論著、文章、書信等,經作者重組、拼接、整理,并由李澤厚多次修改、增刪而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許多內容是作者與李澤厚在多年交往中獨家掌握且首次披露的。此外還配有大量插圖,多為首次公開,極具史料價值。 《葛劍雄說城》(精裝) 作者:葛劍雄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副標題:城市因人而生動 出版年:2022-6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于城市的雜文集,作者是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全書收錄了六十多篇文章,分為城市品性、城納百川、古城遺風、異域之城四個部分。這些文章或是展現了作者對城市本質的長遠思考,或是表達了作者對于城市生活的獨特見解,或是憑借深厚的學識敘述城市的來龍去脈,或是記錄了作者在中外城市的所見所聞。文章寫作時間跨度大,內容貫穿古今。 有態(tài)度嚴肅、見解深刻的學術文章,有文字輕松、色彩明亮的隨筆。作者用細致動人的筆觸讓一座座或繁華至今、或掩于黃土的城市鮮活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王賡武回憶錄》(上下) 作者:王賡武/林娉婷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家園何處是》(上卷) 《心安即是家》(下卷) 譯者:林紋沛/夏沛然 出版年:2022-5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王賡武是享有盛譽的海外華人歷史學家和教育家,其生長于1930年代的南洋,時逢戰(zhàn)亂和動蕩,不得不在中國、南洋和英國等地輾轉求學,加之出身中國江南耕讀世家的知識分子父母強烈的鄉(xiāng)愁情懷,使作者對華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尋找家園”的歸屬感這一復雜的命題,有曲折的經歷和真切的人生經驗;成年后,在橫跨三大洲幾十年的學術與教育生涯中,他與同時代的史學、漢學界重要學者,幾乎都有交往;一生摯愛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領悟“愛”與“家園”的人生伴侶——由此構成的個人與時代的畫卷,經由樸素儒雅的筆墨,展現得波瀾壯闊,又發(fā)人深思。 本書是歷史學家王賡武親筆撰述的唯一的回憶錄,其在年近九旬之際,回溯上下求索、“長年半游牧”的一生,回憶錄兼具豐富的文學與史料價值,筆調平實深厚,謙遜動人,堪稱二十世紀歷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畫卷;貞涗浌矁删。上卷《家園何處是》,王賡武回顧了對他影響至深的父母家世,他在南洋出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統(tǒng)英文教育。因日軍入侵東南亞,他不得不輟學,數年間在街頭游蕩,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學會廣東話、馬來語、客家話、閩南語,并對殖民地錯綜復雜的“華人性”有了最初的領會。憑藉奇跡般的機緣,他在日本戰(zhàn)敗前夕重拾學業(yè)、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卻親身見證父母諄諄教導的那個故園中國終歸于幻滅。然而,青年王賡武對“家園何處是”的困惑與不安在此際漸漸撫平。站在兒時經歷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匯處,他“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賡武與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說他們由青年時期在馬來亞、英國求學,學成后在吉隆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治學與生活,在三大洲移動的切身經歷,更內在地成就了他對海外華人研究的學術生涯,同時在不確定的時代洪流中,探索并創(chuàng)造家園歸宿感,充滿了睿智與樸素誠摯的情感。 《筆醒山河》 作者:黃克武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中國近代啟蒙人嚴復 出版年:2022-3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筆醒山河》是一部建立在扎實學術基礎上的通俗化、大眾化的嚴復傳記。嚴復是中國近代重要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本書以“筆醒山河”為名正是要凸顯嚴復在啟蒙方面的重要性。 書中圍繞兩條軸線展開:第一條軸線是嚴復的歷史處境與人際關系,從他生長環(huán)境、個性特質、婚姻家庭、師友關系等來看他的生命歷程,并反映他所身處的清末民初的動蕩時代;第二條軸線則是關注嚴復的思想內涵,尤其透過嚴復翻譯作品的分析,展現他的政治和經濟思想特點。作者試圖從學術普及的角度,簡明扼要地向讀者描述嚴復“走向世界”所遇挑戰(zhàn)、所經挫折與所得成就。 《風俗與歷史觀》 作者:[日本] 岸本美緒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明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原作名:岸本美緒 譯者:梁敏玲/毛亦可 出版年:2022-6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本書收錄的文章分為五部。第一部與“時代劃分論”有關;第二部選取了日常的“風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劇烈的變動期為中心,討論國家意識與秩序問題;第四部是與所有權和審判相關的法制史論文;第五部則是以日本的中國史研究為中心的方法論文章。 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從作者的學問生活來看,它們就如同一個樹干上生長出的枝葉,其中流淌著同根的問題關心:依據當時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時代的社會現象,以及將這些社會現象的變化放在廣域性的視野下,用比較史的眼光進行把握。 《圓圈正義》 作者:羅翔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副標題:作為自由前提的信念 出版年:2019-8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圓圈正義》一書共收錄作者的49篇隨筆文章,分為“圓圈正義”“何謂榜樣”“道德譴責的打開方式”“身負權力 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數人的情感”“生命的尊嚴”“心懷永恒 活在當下”七大部分,作者在本書中運用特有的坦誠、自省而尖銳的筆調,探討了法律、正義、道德、權力的理念與現實、分析了如張扣扣案、莫某縱火案等社會熱點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學經驗和對人生的思考。本書不僅啟蒙讀者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更在于幫助讀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層次的價值基礎。 《友誼的辯證法》 作者:[德] 西奧多·阿多諾 [德] 瓦爾特·本雅明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阿多諾、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 譯者:劉楠楠 出版年:2022-8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作為德國20世紀舉足輕重的兩位大思想家,本雅明和阿多諾之間的友誼一直被學界津津樂道。本書收錄了兩人留存至今的全部121封信件,并附有詳細注釋。這些書信記錄了兩人非同尋常的深摯友誼和思想碰撞,從側面描繪了一幅動蕩時代的歷史畫卷,見證了猶太知識分子在黑暗歷史時期的悲慘遭遇。 阿多諾比本雅明小11歲,初遇本雅明便被其獨特思想所吸引,并一直受其影響。納粹上臺后,本雅明逃亡到巴黎,在那里艱難繼續(xù)著他的寫作和拱廊街研究計劃;阿多諾先是到牛津莫頓學院,后來追隨霍克海默到了美國,成為法蘭克福社會科學研究所的骨干。 阿多諾不僅在經濟上和實際事務上,更從精神上始終支持著本雅明;兩人在思想上形成一種同盟,相互信任,彼此激發(fā),這些都反映在1928—1940年間的通信里。這些信件也為理解本雅明后期著作,特別是他未完成的拱廊街計劃以及在阿多諾批評建議下成稿的《發(fā)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一手材料。 《西洋鏡:中國寶塔II》(噴繪本) 作者:恩斯特·伯施曼主編:趙省偉/編輯:趙開放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譯者:張胤哲/代榮欣出版年:2022-7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本書是對伯施曼經典著作《中國寶塔I》的補充。1949年伯施曼去世后,書稿突然消失了,直到2010年代才在漢堡大學的教室中發(fā)現部分書稿。就如同書稿的經歷一樣,部分寶塔受到氣候、戰(zhàn)爭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已發(fā)生變化,有些已經不復存在。2006年,桑嘩老師在伯施曼中國考察百年的時候發(fā)起了一項民間計劃:原地點、原角度復拍伯施曼拍攝的建筑,并記錄百年淪桑的變遷故事。 征得桑略、徐原等老師的同意,我們于2017年出版了《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筑師眼中的中國1906-1909》,部分展示了徐原老師的照片,并約定繼續(xù)復拍。無奈西洋鏡叢書幾經波折,復拍一直處于計劃。2021年3月,《西洋鏡:中國寶塔I》 的出版又燃起了我們的希望,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終于有了《西洋鏡:中國寶塔Ⅱ》的170余張復拍圖。 《敬畏生命》 作者:阿爾貝特?史懷哲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譯者:楊巍 出版年:2017-4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史懷哲是歐洲優(yōu)秀文化蘊育出的杰出人物。青年時代多才多藝,不僅是神學博士和哲學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譽的管風琴演奏家和巴赫音樂的研究家。三十歲時投身醫(yī)學,三十八歲獲得醫(yī)生執(zhí)照,攜妻子一起前往非洲,創(chuàng)建診所,為當地居民治病。 在本書里,史懷哲不僅細述了自己傳奇的生活經歷,也對道德倫理、生命本質等人生問題發(fā)表了獨到的洞見。他的人生歷程和思想閃光,對于今天這樣一個金錢至上、道德沉淪的年代,具有領航人一樣的意義。 《戰(zhàn)安慶》 《戰(zhàn)安慶》 作者:周祿豐出版社:岳麓書社副標題:曾國藩的中年突圍出版年:2022-8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本書圍繞湘軍與太平天國會戰(zhàn)安慶來布局謀篇,深入地解讀了咸豐皇帝、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晚清軍政名人在大變局中的選擇與行動,堪稱一部翔實的晚清軍政史。 同時它也是一部關于人情世故的博弈史,表面上寫的是戰(zhàn)爭,實際上寫的是背后各種人情世故和各種勢力之間的博弈。翻開本書,看曾國藩如何以一種拙誠的精神,詮釋一個持續(xù)奮斗者的升級之路,一個敢于擔當者的覺醒歷程! 《文明的兩端》 作者:何懷宏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2-6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本書核心要探討的是文明的“前”、“后”兩端:前端是指人類將要進入文明和進入之后一直到物質基礎、政治秩序和精神文明的形態(tài)基本確立,即幾大文明的根本價值觀開始分流的一段時間;后端是指人類進入思想啟蒙和工業(yè)文明以來的時代,尤其是進入高科技迅猛發(fā)展的當代。在文明開始的一端,先是追溯宇宙、地球、自然生命的演化,接著探討人類和它們的關系,文明形成和發(fā)展的初始動因,從物質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精神文明的基本過程,信仰和價值觀在和政治的互動中所起的作用,等等。在現代的一端,則主要是反省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代以來的成敗,認識現代文明的性質和特點,注意價值的轉換和趨同,觀察它的推進者和抵制者,思考它遇到的挑戰(zhàn)和危機,預測它可能的走向。 同時,本書也會注意兩端之間的聯系和對照,尤其是物質層面對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的基礎性影響,以及不同價值觀對各種文明的引導及其在全球的匯合與撞擊。揆諸西方學者的文明史著作,從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到湯因比的文明史研究,雖然都是觀察與思考并重,但對中華文明卻不易有深刻的親身體驗;而中國學者的中華文明史著作,則往往局限于自身,且反省和危機意識不足。 因此,本書在文明的始端,更多地關注中華文明的歷史起源和演變;在文明的近端,則更多地關注人類共同體的未來命運。 《蘇聯的心靈》 作者:[英國] 以賽亞·伯林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共產主義時代的俄國文化 譯者:潘永強/劉北成 出版年:2010-7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本書收錄了以賽亞?伯林關于蘇聯的一些從未發(fā)表過的文章。既有對二戰(zhàn)后他與帕斯捷爾納克和阿赫瑪托娃等蘇聯作家的幾次著名會晤的記敘,也有他呈交給英國外交部的關于斯大林統(tǒng)治下蘇聯藝術狀況的公文;既有對曼德爾施塔姆和帕斯捷爾納克的肖像描繪,也有他訪問蘇聯后對蘇俄文化的印象速寫等等。 以賽亞?伯林從身世與文化上都與俄國有著直接的淵源,對俄國知識階層有深刻的同情與了解,本書為我們了解蘇聯時期俄羅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狀況,以及知識分子的遭遇與命運,提供了非常珍貴的材料。 《大象曼舞》 作者:肖軍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后冷戰(zhàn)時期的印度周邊外交 出版年:2022-7 掃碼即可購買 圖書簡介 在當今的國際權力政治中,印度已成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后冷戰(zhàn)時期,印度不斷夯實與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合作基礎,不斷推進周邊外交的整合力度,在日益變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不斷拓展自身的戰(zhàn)略空間,獲取更大的外交與安全主動權,在地區(qū)層面崛起的同時為成為世界大國創(chuàng)造條件。 本書在探討印度的周邊外交時主要探討印度與巴基斯坦、伊朗(與印度隔阿拉伯海相望)、阿富汗、中國、南盟、東盟、海合會以及中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外交關系。印度與上述國家和地區(qū)的有效互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印度的外交成效,也影響著印度在地區(qū)事務中的權力投射。 更多精彩好書敬請關注下期書單 你正在讀哪本好書呢? 快來評論區(qū)跟我們分享下吧 青苑書店1月份暢銷書排行榜單 青苑書店2月份暢銷書排行榜單青苑書店3月份暢銷書排行榜單青苑書店4月份暢銷書排行榜單青苑書店5月份暢銷書排行榜單青苑書店6月份暢銷書排行榜單青苑書店7月份暢銷書排行榜單 交通提示:乘坐公交13路、231路、28路到江西廣播電視大學站下車即到。 或乘坐地鐵1號線自師大南路站2號口步行500米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