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閱讀,永遠是對抗渺小的絕招丨8月新書書訊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5 00:52:16

  AUTUMN
  詩人韓東曾這樣描述八月,
  "你不可能完全忘記一個夏天,
  就像你不能忘記一個秋天,
  八月在高原有夏日的光照,
  足夠你帶回家冬藏。"
  在夏天尾聲來臨之際,
  我們帶來了39本新書,
  希望在即將來臨的燦爛金秋,
  我們能在書里,
  收獲更多的詩和遠方。
  ▼掃碼即可購買新書
  #寵粉福利#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qū)告訴我們
  你最想讀本月書單中的哪本書以及為什么
  我們將在留言中結合點贊數(shù)和留言質量
  抽取1名幸運讀者
  贈送新書一本哦~
  文學類
  1
  1
  《夢旅店》
  著者:[美]帕蒂·史密斯
  譯者:陶立夏
  “我知道的是,山姆死了,我哥哥死了,我母親死了,我父親死了,我丈夫死了,我的貓死了,我的狗死于 1957 年,現(xiàn)在也沒有活過來。然而我依舊想著某些美好的事將要發(fā)生;蛟S就在明天。”
  費爾莫劇場的新年演唱會后,帕蒂·史密斯獨自漫步在圣克魯斯的海岸,即將開始一整年的漂泊。
  她的腳下是加利福尼亞州小旅店和亞利桑那的沙漠,摯友所在重癥病房和肯塔基州的農場,而頭頂,一塊旅店招牌邀請帕蒂玩一場游戲,記憶中的艾爾斯巖和波拉尼奧舊居時刻牽引著帕蒂,通往中世紀佛蘭德的道路在夢境中被打開……面對動蕩的時局和親友離世,帕蒂在步入人生第七十年之際寫下這部現(xiàn)實、想象與記憶交織的回憶錄。
  生活周而復始,卻在變化中向前。意外、悲傷與幻滅面前,帕蒂以她不變的探索之心“向新的疆域進發(fā)”,動人的文字和銳利目光時刻展現(xiàn)她對更美好的世界的熱望。
  2
  《如此曙藍》
  著者:張翎
  本書是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得主、著名海外華文作家張翎最新中篇小說精選集,包括《如此曙藍》《何處藏詩》《戀曲三重奏》三部中篇小說。《如此曙藍》借由兩位“鳳凰男”始亂終棄的故事外殼,通過亡靈敘事與情節(jié)逆轉,實現(xiàn)女性的自我救贖與成長!逗翁幉卦姟芬栽姼璐(lián)起一個抱團取暖的故事,兩個被生活逼迫到犄角的人磕磕碰碰一起生活,進而相互了解、萌生愛情!稇偾刈唷分v述的是女主人公的三段情緣,每一段都帶有一定的社會烙印,摻雜著希冀、失落、困頓、清高、孤獨等諸多情緒。
  3
  《鄉(xiāng)村詩人札記》
  著者:李浩
  本書是作家李浩中篇小說精選集,所選精品力作包括《故,事》《鄉(xiāng)村詩人札記》《被噩夢追趕的人》《為了,紀念》《變形魔術師》《夏岡的發(fā)明》《藏匿的藥瓶》《丁西,和他的死亡》八篇。這些作品涵蓋了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代主義或后現(xiàn)代主義等多種小說類型,大多帶有鮮明的先鋒文學的遺風流韻。作者選擇“意象”作為切入點和必要構成因素,如《鄉(xiāng)村詩人札記》中的“詩歌”意象,《藏匿的藥瓶》中的“藥瓶中的人”及“死亡”意象,貫穿小說始終,既具有現(xiàn)實的指涉意義,又具有某種寓言和象征作用,具有“現(xiàn)實”“虛幻”相互交織的獨特審美力量,相對而言,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塑造則退居其次。李浩的寫作,是對他一貫強調的“純文學”理念的踐行。
  4
  《自我、鏡子與圖書館》
  著者:李浩
  本書是作家李浩短篇小說精選集,所選精品力作包括《飛過上空的天使》《父親樹》《碎玻璃》《二十九個飛翔故事》《虛構:李一的三次往生》《自我、鏡子與圖書館》等十篇!陡赣H樹》中的“父親”像是一件制服——具有強烈的象征意味,作者不注重故事的編排與好看,只專注于對人、對世界的鉆探,從而發(fā)現(xiàn)并挖掘出一些形而上的存在與思考!端椴AА啡际巧倌暌暯牵撬碾[喻則毫不含糊地直指成人世界。李浩小說著力描寫意象,其所具有的獨特審美力量,使小說的內容主題擁有了詩歌的“意在言外”的審美特征,同時也擁有了超越性的、多重的深層內涵。
  5
  《群魔》
  著者:[法]阿爾貝·加繆
  譯者:沈志明
  本書是加繆根據(jù)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長篇小說《群魔》改編的劇作,創(chuàng)作并演出于1959年,由加繆親自導演。彼時加繆已獲諾貝爾文學獎。
  《群魔》是加繆非常偏愛、對他影響至深的作品。加繆改編的《群魔》劇作中的人物,與嚴格意義上的小說情節(jié)是剝離的。加繆在塑造人物時采取思想立場的人格化方法,使人物的舉止態(tài)度、立場行徑顯示著和預示著新的虛無主義,由此,整部作品更鮮明地表現(xiàn)了反抗精神和虛無主義的沖突。
  本書根據(jù)加繆原始版本譯出,恢復了《群魔》首演時被刪除的文字,并收錄加繆《西西弗神話》中與《群魔》相關的章節(jié),以及《群魔》公演后加繆與觀眾的座談實錄。
  6
  《本名張愛玲》
  著者:張小虹
  在卷帙浩繁的張愛玲研究成果面前,是否有可能重新出發(fā)?臺灣大學教授、女性主義研究者張小虹在本書中給出了答案。本書在歷來張學研究以考據(jù)、傳記、書信為“本”的方法論之外,提出“無主文本”這一核心概念,從張愛玲及其作品本身出發(fā),探尋一條“文本化張愛玲”的全新文本閱讀模式,于細微處提出新見。同時結合張愛玲的家庭與婚姻遭遇,凸顯了張愛玲文本中對宗法父權的強有力批判,展示了20 世紀張愛玲借由文字掀起的一場為女性爭取話語權的感性革命。
  7
  《約翰·濟慈傳》
  著者:[美] 沃爾特·杰克遜·貝特
  譯者:程匯涓
  濟慈的一生短暫而偉大,為研究文學天才之滋長蕃盛及其背后的助因提供了素材。貝特的《濟慈傳》是濟慈研究的典范之作。本書提供了濟慈早年生活的大量珍貴文獻,作者注重挖掘詩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外部廣闊的人文環(huán)境之間的關聯(lián)。在生平敘述的框架內著力還原濟慈詩歌風格和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從源頭而起的演進全景,以信件和主要詩作為索逐年逐月回溯其詩藝淬煉、打磨、革新、成熟、突破的來路,并追索詩人的人格成長與詩藝精進之間的聯(lián)系。濟慈的個人魅力、噴薄而出的活力、童心和強烈情感,在貝特的筆下得到了 “再造”。
  與此同時,本書也展現(xiàn)了一位現(xiàn)代詩人如何在前人的“偉大”陰影之下,荷重升階,浮出地表。濟慈的成就舉世皆知,這本獲獎傳記體量豐厚,頗具洞見,敘述溫婉動人。是一部富于學術原創(chuàng)性的詩人精神生活史及作品評論集,出版六十年來已成為解讀濟慈其人其詩的參考書。
  8
  《花逍遙》
  著者:[日]澀澤龍彥
  譯者:張斌璐
  水仙、山茶、薔薇、波斯菊、櫻花、向日葵……日本博物學家澀澤龍彥在隨筆集《花逍遙》中描寫了25種花,并配之以精美彩色插圖。文化史中的花和作家獨特感受中的花交相輝映,構成了澀澤寫作生涯中極為優(yōu)美閑雅的博物志。澀澤涉獵廣泛,興趣駁雜,被稱為書齋型作家,筆下征引無數(shù),時常引人遐思。書中收錄了東西植物志中的76幅精美插圖,由植物學家八坂安守提供。抒情與閑緩交織,現(xiàn)實與幻想融合,本書圖文并茂,是一部兼具可讀性和觀賞、收藏價值的奇書。
  9
  《書店不屈宣言》
  著者:[日]田口久美子
  譯者:季珂南
  信息化大潮洶洶來襲,數(shù)字化對紙質書造成強烈沖擊。書店作為紙質圖書傳統(tǒng)的銷售渠道,也受到了電商顛覆性的侵略。目前生存惟艱的書店經(jīng)營者,都在做怎樣的掙扎和努力呢?《書店不屈宣言》是日本從業(yè)長達半個世紀的頂尖書店人——田口久美子的書店觀察日記。本書以和不同店員的訪談為線索,串連起雜志、漫畫、輕小說、童書、語言類書籍在日本市場上的發(fā)展現(xiàn)狀,細膩又全面地介紹了書的銷售方式和書店店員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作者田口經(jīng)歷過日本書業(yè)的黃金年代,曾是日本現(xiàn)象級書店LIBRO“今泉時代”的三位靈魂人物之一,但也目睹了書店行業(yè)隨之而來的衰敗,千帆過盡,仍斗志盎然,以巨大的激情和信念宣告自身決不屈服!這對于當今日漸陵夷的書店行業(yè)、堅持不懈的書店從業(yè)人員和熱愛實體書的讀者而言,無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10
  《片刻與永恒:九十九個幸福時刻》
  著者:[英]喬治·麥爾森
  譯者:莊安祺
  英國作家喬治·麥爾森爬梳了古往今來不同身份的人的檔案文件,不只是文學作品,還包括一般人忽視的文獻資料:私人信函、日記、旅行日志、詩文。他得到的并不是重大的啟發(fā),也并不想借此籌劃偉大的作品,而是從這些文本中摘取充滿快樂和活力的片刻,與讀者分享這些毫不矯飾的小小歡喜。
  橫跨各文化、縱觀數(shù)千年的收集的九十九個幸福片刻,鑄就出永恒的生命精華。
  11
  《獨行的繆斯:自傳、性別研究及其他》
  著者:[美]孫康宜
  本書是一本自傳與性別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傳部分,主要收錄有《張我軍、張光直與我們家》《虎口余生記》等篇章,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外,還詳細追述了求學、治學經(jīng)歷。性別研究及其他部分,主要包括《中國文化里的“情”觀》《道在何處》《在愛字交會》《何謂男女雙性》等篇章。在對明清女性文學的研究中,孫康宜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男女兩性間的互補與合作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糾正了西方性別理論一味強調“差異觀”的偏頗。
  12
  《千年家國何處是:從庾信到陳子龍》
  著者:[美]孫康宜
  本書是一本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著集,主要收錄有《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和《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兩輯專論!妒闱榕c描寫:六朝詩歌概論》,孫康宜先生一改傳統(tǒng)文人評論六朝詩歌冠以“浮華”“綺靡”的泛泛之論,而是從“表現(xiàn)”和“描寫”這兩個既對立又互補的范疇來討論,認為中國古典詩歌就是在表現(xiàn)與描寫兩種因素的互動中,逐漸成長出來的一種既復雜又豐富的抒情文學!肚榕c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孫康宜先生將“面具”美學和性別理論運用于明清詩詞研究之中,指出“面具”不過是一種“方便”的手段而已,即借他者之口,表自我之實。
  13
  《長亭與短亭:詞學研究及其他》
  著者:[美]孫康宜
  《長亭與短亭——詞學研究及其他》是孫康宜先生漢學研究論集。收錄專著《詞與文類研究》及《“古典”與“現(xiàn)代”——美國漢學家如何看中國文學》《柳是對晚明詞學中興的貢獻》《漢學研究與全球化》《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女子無才便是德?》等二十多篇學術論文,內容廣涉孫先生的詞學研究成果、對中西經(jīng)典文學及中西文學比較方面的心得和洞見、邊緣論題、最新探索的生荒領域,其中對中國古典作家的審美追求、中國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問題等,均做了饒有趣味的探討,從中可以窺見孫康宜先生海外漢學研究的發(fā)展脈絡和重要研究成果。
  14
  《細味人間》
  著者:徐國能
  本書是臺灣地區(qū)知名作家徐國能的隨筆散文集。書中既有對人生過往的感傷與懷念,也講述了流行文化與大眾日常生活,兼談對書籍和電影的淺評淺憶。作者善于捕捉日常瞬間,在日常小物、小事中發(fā)現(xiàn)詩意和樂趣,探知愛與真諦,并擅長以文字呈現(xiàn)心境。文字清新雋永,富有哲思。
  這些帶有煙火氣息的文字,用微小的視角參透人間的廣闊,治愈你我的都市病,對抗世間的嘈雜和無聊。世事紛擾,何必匆匆,慢下來細味人間三餐四季。
  社科類
  2
  15
  《帝國的伙伴:革命年代奧斯曼帝國的秩序危機》
  著者:[土耳其]阿里·亞伊哲奧盧
  譯者:宋寧剛
  18世紀和19世紀初,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包括落入轉型危機的奧斯曼帝國。為應對政治動蕩、體制危機和民眾叛亂,奧斯曼帝國設計了各種改革方案。帝國成了一個政治劇場,其中各種政治行動者發(fā)起了斗爭、合作和競爭。
  本書研究了三種相互競爭的秩序,“帝國的新秩序”“顯要的秩序”和“社群的秩序”,或者說集權–官僚的、分權–契約的、參與–民主的。為了解決危機而簽訂的《同盟誓約》則意味著奧斯曼歷史中的一種激進的、基于“伙伴關系”的可能性。這些探索在不脫離全球史框架的同時,對西方中心論的傳統(tǒng)敘事提出了質疑,放大了過去被忽略的地方政治文化實踐,為我們進入土耳其歷史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16
  《古典世界的城市:從地圖探尋文明的細節(jié)》
  著者:[英]科林·麥克伊韋迪
  編者:[美]道格拉斯·斯圖爾特·奧爾斯
  譯者:湯楚珊
  本書是一部西方古典時期的城市史,也是一部簡要的古典文明史。作者追溯了120個古城的建城歷史,著重厘清它們在古典時期的發(fā)展歷程,也交代了它們或是被廢棄或是幸存至今的命運。在分析城市的選址與地形時,作者采用統(tǒng)一的比例尺繪制城市平面圖,直觀地呈現(xiàn)了不同城市之間的布局與規(guī)模差異。對于每個城市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人口規(guī)模,作者旁征博引,論斷有理有據(jù),邏輯嚴密。除政治史、軍事史、宗教史和文化史,本書還涉及交通史、人口統(tǒng)計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領域,將城市放在一個立體、動態(tài)的古典世界來研究,可增進讀者對西方古代城市和古典時期歷史的全面了解。
  17
  《最后的達·芬奇》
  著者:[英]本·劉易斯
  譯者:白文革
  2005年,達·芬奇的油畫《救世主》重現(xiàn)于世,在美國的一家二流拍賣行被人以1175美元購得。輾轉于畫廊、修復室、博物館、自由港、拍賣行之后,2017年,《救世主》以4.5億美元的創(chuàng)紀錄價格成交,頂著“男版蒙娜麗莎”“世界最昂貴畫作”“最后的達·芬奇”等頭銜,再次隱匿。
  這幅畫真的是達·芬奇創(chuàng)作的嗎,還是由他和學徒們共同繪制,更甚者,是一幅偽作?消失200多年,這幅如此重要的畫去了哪里?過度修復之后,我們還能稱其為達·芬奇的作品嗎?是誰重金買下了《救世主》?4.5億美元是物有所值,還是營銷天才瘋狂的杰作?
  這是一個關于尋找深埋之寶和探索藝術真相的冒險故事。從英王查理一世與同時代其他歐洲君主的藝術收藏寶庫,到二戰(zhàn)后美國中產階級漂洋過海進行藝術淘寶,再到當今俄羅斯寡頭、中東皇室的揮金如土,《救世主》見證了全球藝術收藏如何一步步發(fā)展到今天,也透露了藝術品交易的諸多內幕。
  18
  《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增訂版)》
  編著者:季進
  本書是季進教授對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大家的訪談錄結集,訪談對象包括宇文所安、夏志清、李歐梵、王德威、葛浩文、顧彬等學者。訪談內容既涉及學術,又時而穿插閑話,機警回答與瑣碎閑話的背后,往往滲透著學者們深厚的學養(yǎng),頗能予人以啟發(fā)。作者以一種比較理性的立場來審視評價海外漢學,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既尊重文化差異和漢學家獨有的文化視角,又以自覺的文化意識依托本土資源與之展開平等對話。這樣的訪談以及相應的海外漢學研究,對于我們考察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思考中國文化的輸出戰(zhàn)略、建構中國文學的世界性維度都是極有意義和價值的。
  19
  《住在愛麗舍宮的母親:克洛德·蓬皮杜》
  著者:[法]阿蘭·蓬皮杜
  譯者:史利平
  審校:邱舉良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向讀者講述了法國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真實完整的一生(1912—2007),并重點記錄了她在藝術時尚與慈善事業(yè)上的作為。
  在法國第一夫人光環(huán)籠罩的公眾生活背后,克洛德·蓬皮杜是位靦腆的女性,她雖然不喜歡政治,但是當丈夫蓬皮杜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她也全身心追隨其后。除家庭生活外,她的一生有兩大重心:克洛德·蓬皮杜基金會以及對藝術時尚的追求。1970年,蓬皮杜夫人正式成立基金會,主要致力于為殘疾兒童、老年人和住院病人等提供志愿服務,基金會的理念是:無益于人,便毫無用處。
  本書由其子阿蘭·蓬皮杜撰寫,從一個兒子的視角來看母親的一生,向我們展現(xiàn)出法國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不為人知的家庭生活與精神世界。這是只有愛子才能寫出的母親的生命史詩,它為我們打破了世俗的標簽,讓我們看見榮耀背后一位傳奇女性的孤獨與執(zhí)著,以及她所綻放出的屬于自己的光芒。
  20
  《甚至還未過去》
  著者:[美]托馬斯·薩格魯
  譯者:葉一
  《甚至還未過去》涉及的是種族這個美國社會最根本的問題之一,提綱挈領地呈現(xiàn)了美國社會種族方面的全貌,并清晰地梳理出了美國種族問題發(fā)展的歷史。
  書中不僅有具體的歷史和事件,更有關于種族問題的若干理論和思潮,寓分析于敘事,深入淺出,易于普通讀者閱讀,但也不失嚴謹和科學性。
  《甚至還未過去》告訴我們,那種認為奧巴馬的當選意味著美國進入后種族時代的論點過于樂觀,美國依舊深陷種族的悖論,承受著種族分歧的重負,并不能指望黑人總統(tǒng)本身能為美國社會帶來根本的改變。
  本書的出版,將有助于中國讀者加深對美國社會的理解。
  21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改變日本》
  著者:[日] 竹中平藏
  譯者:魏海波 趙靜瑋
  本書介紹了由AI、機器人、共享經(jīng)濟、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五個要素組成的21世紀經(jīng)濟大變革。一方面,新的行業(yè)正在誕生,新的生活方式接踵而來,“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波及社會各個領域。另一方面,必須要改變現(xiàn)有的社會經(jīng)濟結構,定下改革目標,緩和各種政策限制,創(chuàng)造更加自由的民間投資環(huán)境,開放民間經(jīng)營特許權,促進必要的基礎設施投資。針對如何強化日本經(jīng)濟,作者最后提出了4條建議:打造維護大數(shù)據(jù)的控制塔;建立回流教育憑證制度;建立金融科技與自動駕駛的監(jiān)管沙盒;擴大民營化范圍。
  22
  《改變日本酒歷史的創(chuàng)新戰(zhàn)略:
  “One CUP大關”的成功秘密》
  著者:[日]株式會社鉆石商業(yè)企劃
  譯者:魏海波 李慧卿
  本書從“創(chuàng)新”這個角度,詳細介紹了日本酒業(yè)翹楚大關株式會社的拳頭產品One Cup大關。產品的靈感產生、產品制造、市場開拓,以產品問世五十周年為新起跑線的再次開拓,本書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One Cup大關這一在全日本大熱的清酒產品。全書最后一章,是對一橋大學教授楠木建、作家西村賢太郎等One Cup大關愛好者的采訪,從這些愛好清酒的名人口中,讀者可以對這一日本酒業(yè)產品有更清楚、深刻的認識。
  23
  《〈西游記〉新論集》
  主編:侯沖 王見川
  本書收錄了《西游記》研究方面的多篇成果,主要特點為文章新、資料新、視角新、觀點新。所收文章在明確《西游記》成書確切年代的基礎上,結合新發(fā)現(xiàn)的《西游記》相關儀式文獻,對《西游記》的成書過程、版本、思想內涵及文本演繹進行了深入且新穎的探討,深化并豐富了《西游記》的研究。書末附錄新整理的《西游記》相關儀式文獻資料三種。
  24
  《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
  著者:[英]斯蒂芬妮·達利等
  編者:[英]斯蒂芬妮·達利
  譯者:左連凱
  審校:王碩
  自19世紀亞述學興起之后,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長達百余年的研究,讓西方人在經(jīng)歷知識和信仰的文化震動的同時,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起源,重新認識古希臘、希伯來文明與更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之間的淵源關系。
  本書由牛津大學東方研究院考古學家斯蒂芬妮·達利和其他四位學者合作撰寫,聚焦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對外傳播與影響,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美索不達米亞與古希臘、波斯、希伯來、羅馬等古代文明之間的交互關系,重點研究了兩河流域的語言文字、政治和律法制度、社會習俗、藝術、天文學及其他科學對地中海沿岸世界和周邊地區(qū)文明發(fā)展變化的影響,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的古代文明史研究著作。
  25
  《黑格爾的〈精神現(xiàn)象學〉》
  著者:[英]羅伯特·斯特恩
  譯者:丁三東
  作者斯特恩是黑格爾研究領域的專家,書中對《精神現(xiàn)象學》,尤其是黑格爾思想的辯證特性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讀,從客體、主體、理性、精神、宗教等多個角度深入黑格爾思想。除了《精神現(xiàn)象學》全書的導論式概覽外,本書在每章結尾寫有內容概覽和延展閱讀書目,并介紹了《精神現(xiàn)象學》的成書經(jīng)歷和接受史,等等。本書邏輯流暢、語言扼要,以一種簡明的方式掃去了籠罩在黑格爾該著上的霧靄,啟迪和激勵著讀者有勇氣走進黑格爾的這部巨著。
  26
  《胡塞爾與〈笛卡爾式的沉思〉》
  著者:[英]A.D.史密斯
  譯者:趙玉蘭
  這是一本關于著名哲學家胡塞爾晚期代表作《笛卡爾式的沉思》的經(jīng)典導讀。作者對原著進行逐章逐節(jié)的解讀,總結了文本中的主要論點,對胡塞爾的關鍵學術術語也進行了細致闡釋,帶領讀者理解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精要之處,以及其他晦澀之處。作者還試圖解釋胡塞爾的論點的更廣泛的含義,并回應一些針對胡塞爾的論點的批評。本書簡潔明快,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沉思》的艱澀煩雜,是一部研讀原著、乃至研究胡塞爾現(xiàn)象學不可或缺的導讀作品,非常適合哲學專業(yè)學習、研究者,以及哲學愛好者閱讀。
  27
  《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
  著者:[英]約翰·利皮特
  譯者:郝苑
  本書是了解克爾凱郭爾哲學思想的重要入門書籍。《恐懼與顫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質,是克爾凱郭爾影響最廣泛的作品之一。本書為《恐懼與顫栗》經(jīng)典導讀,開篇即概述了克爾凱郭爾的生平及思想,介紹了克爾凱郭爾的方法論;而后依照原著的寫作順序,對其主要思想進行逐一的闡釋;最后圍繞學界歷來對《恐懼與顫栗》這一文本的多元化闡釋展開討論,梳理其接受史,并記述其在哲學史上的重要影響。文本細讀的方式與清晰易懂的闡釋,使得本書成為哲學專業(yè)學生和其他初次接觸克爾凱郭爾的讀者們的理想導讀。
  28
  《《維特根斯坦與〈邏輯哲學論〉》
  著者:[英]邁克爾·莫里斯
  譯者:李國山
  本書是一部關于維特根斯坦早期代表作《邏輯哲學論》的經(jīng)典導讀。作者在書中按照原著七大論題的寫作順序對文本進行了逐段逐句的串聯(lián)解讀,并引介多方學術觀點,對核心問題及爭論段落進行著重探討。本書還介紹了維特根斯坦的思想來源,論述了其對弗雷格、羅素思想的傳承與批判,深入地探討了《邏輯哲學論》的內在邏輯,試圖勾勒出原著完整的學術框架。全書寫作嚴謹,作者反復比對多個譯本的優(yōu)缺點,力爭做到對維特根斯坦原意的準確把握。適合哲學專業(yè)學習、研究者,以及哲學愛好者閱讀。
  藝術設計類
  3
  29
  《色彩的故事:英國V&A博物館顏色小史》
  編者:[英]蒂姆·特拉維斯
  譯者:王曉龍
  這是一本關于色彩應用的經(jīng)典讀本,也是一部從色彩的角度解讀世界文化的另類藝術史。書中的色彩案例均由著名的英國V&A博物館展開,卻不局限于館內藏品,12種經(jīng)典色系,464件獨特藏品,從珠寶、紡織品,到玻璃器皿、陶瓷制品以及家具等,作者詳細介紹了每種顏色的歷史、象征和在世界范圍內的設計應用,解析不同物品之間的色彩聯(lián)系,并通過人類文化史上那些讓人著迷又沉醉的色彩故事,從全球視角展示人類文明背后的色彩文化。該書引進自國際知名藝術出版商Thames&Hudson,并由在屢獲國際大獎的平面設計工作室Here Design操刀設計。翻開這本關于色彩的故事集,你會穿梭在世界頂級藝術藏品之中,12種色彩排序如光譜分布,一場關于色彩的探索由此開啟。
  30
  《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全九冊)
  著者:[英]馬喬 里·E. 威斯曼 等
  譯者:汪暢 等
  讀懂一幅畫作,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jié)不斷涌現(xiàn)的過程,而藝術的故事之所以動人,便在于這些常被疏忽的細節(jié),細究名畫系列(A Closer Look)便是這樣一套帶領讀者在細節(jié)之中探究藝術的經(jīng)典書系。該叢書于2009年由英國國家美術館推出,2022年首次授權中文版,是備受全球藝術愛好者追捧的藝術進階讀本。叢書云集了英國文博界頂級學者的深邃目光,他們在浩若煙海的偉大藝術作品中精心遴選,提煉出技巧、色彩、面孔、畫框、靜物、風景、贗品、構圖、修復九個維度,以厘清和解釋我們對這些藝術品的興趣、激動和沮喪,使讀者得以靠近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感受他們的情緒,貼近藝術史中那些關鍵的時刻。
  31
  《微影海上:時間的風景》
  著者:徐明松
  攝影:徐明松
  本書為徐明松的微攝影作品集,輔以藝術評論精選,構成一部精心編排的圖文集。徐明松是上海著名藝術評論家,對手機微攝影有多年拍攝實踐,已形成有突出個人特色的手機攝影風格,其作品在藝術圈內頗有名氣,曾經(jīng)舉辦過《微影海上》攝影展,廣受好評。本書分為五輯,主題包括城市建筑、公共藝術、光影、靜物、當代繪畫等,彰顯了作者捕捉瞬間之美的藝術天賦和審美意趣,及其對攝影思潮的演進與現(xiàn)代藝術現(xiàn)象之關聯(lián)的思考與闡釋,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既具當下性、個人性,又具藝術性的觀看世界的路徑。
  32
  《哈里森·伯特威斯爾音樂時間思維研究》
  著者:張曄林
  哈里森·伯特威斯爾(Harrison Birtwistle,1934—2022)是英國重要的現(xiàn)代作曲家之一,也是20世紀英國現(xiàn)代音樂的代表人物,在國際樂壇享有很高的聲譽。本書選取了伯特威斯爾這位十分重要且目前在國內較少被研究的作曲家為對象,并將視角聚焦于其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時間思維,旨在闡明其中的時間觀念、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意義。全書共分為五章,通過對作曲家創(chuàng)作思維的細致分析與深度解讀,嘗試對伯特威斯爾音樂時間思維的“多重性”的總體特征作出界定,并評估了其音樂時間思維的價值以及通過這一視角進行研究的意義。
  兒童類
  4
  33
  《有味道的動物科普》
  著者:[英]克萊爾·海倫·韋爾什
  繪者:[英]妮古拉·奧伯恩
  譯者:常悅
  “有味道的動物科普”系列圖書共3冊,分別是《便便!是你的嗎?》《尿?不是我的!》《黏液!是誰的?》。本系列圖書講述了環(huán)尾狐猴萊尼在南美洲度假的時候,他找到了一個陽光充足、適合打盹兒的好地方。突然,刮起了大風,一股臭味飄進了他的鼻子。環(huán)尾狐猴萊尼在阿拉斯加度假的時候,他蹦蹦跳跳地穿過雪地,一不小心滑倒在一個水坑里。坑里全是尿!環(huán)尾狐猴萊尼在加利福尼亞度假的時候,他在高高的紅杉樹上蕩秋千,玩得非常開心。突然,哎呀呀,他的頭上粘上一團惡心的黏液!這都是誰干的?萊尼要找出制造臭味的討厭鬼、害得他跌進尿坑的家伙和制造黏液的討厭鬼。
  34
  《把爸爸從火星上摘下來》
  著者:常笑
  繪者:"強哥小秋的小屋"工作室
  本書是一部童詩集。書中收錄了四種類型的童詩,分別是“我和爸爸”“我和萬物”“我和故事”和“我和自己”。在“我和爸爸”中,爸爸是最好的朋友、玩伴,和爸爸游戲、聊天,溫暖和愛撲面而來;在“我和萬物”中,與萬物往來,感受萬物之神奇,萬物皆有靈;在“我和故事”中,感受故事滋養(yǎng)的童年所特有的快樂和詩意;在“我和自己”中,與自己交朋友,綻放天真和逍遙之樂。
  這部童詩集充滿著獨屬于孩子的幽默和深情,呈現(xiàn)著濃濃的親情和自然之美。有爸爸陪伴的童年豐富而多彩,在親近自然中與萬物往來,綻放天真和快樂。
  35
  《世界的標點》
  著者:張曉楠
  繪者:孔雀綠
  《世界的標點》是張曉楠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30年來的精短詩歌選粹。詩歌短小精致、靈動諧趣,分別以春天的逗號、夏天的頓號、秋天的書名號、冬天的句號、童話的破折號、鄉(xiāng)村的省略號為章節(jié)名,全書六輯,共99首詩歌,描述了四季景象、童話趣味和鄉(xiāng)村記憶,機巧而有趣。
  本詩集想象奇特,構思巧妙,將常見的標點符號賦予詩歌生命,把它們與四季變換、童話趣味、鄉(xiāng)村記憶熔鑄一體,使靜態(tài)的景物在字里行間跳動起來,用詩歌激活了千百萬讀者童年的想象。
  36
  《我的身體有話說》
  編繪者:KaDa故事
  本套書共包含12冊,分為牙齒、口腔、胃、腸道、骨骼、眼睛、耳朵、腎臟、鼻子、呼吸道、皮膚、脂肪12個主題,12個冒險故事,12個日常疾病預防,12個日常習慣養(yǎng)成,12個科學防護小知識,是一套給孩子身體認知啟蒙的趣味故事繪本。
  該套書的畫風明亮而有質感,角色創(chuàng)意有趣味,基本涵蓋了3—6歲孩子常見的健康問題,引導孩子養(yǎng)成認真刷牙、努力鍛煉、保持衛(wèi)生、好好睡覺等健康成長好習慣。
  除此之外,本書附贈音頻故事,方便親子共讀。文本內容符合低幼孩子認知,通過幽默好玩的故事,向孩子傳遞小習慣背后的大學問。
  37
  《雪花讓冬天虛驚一場》
  著者:張曉楠
  繪者:孔雀綠
  《雪花讓冬天虛驚一場》是以鄉(xiāng)土題材創(chuàng)作的兒童詩集作品,作者童年魯西南的鄉(xiāng)村生活在他青壯年時經(jīng)過歲月的反芻和發(fā)酵,釀出濃烈的詩情畫意。春夏秋冬四季,高粱玉米棉桃麥穗,花生油菜,桃子石榴,荷葉葵花、青蛙燕子……這些常見的鄉(xiāng)村景物在他的筆下都以別樣的姿態(tài)和韻味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既有童真又有鄉(xiāng)趣,是用童聲唱出的一曲田園交響詩。
  書中收錄了張曉楠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30年來的代表性作品,含括了作者入選統(tǒng)編版語文課本及各種文學選本、大中小學生閱讀教材的90首詩歌作品。文本展現(xiàn)了作者清新、透明、空靈、諧趣的創(chuàng)作風格,對中小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培養(yǎng)詩歌興趣、提升文學素養(yǎng)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部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優(yōu)秀詩歌作品集。
  38
  《山海經(jīng)里的神奇動物》(全6冊)
  編著者:五色神石
  《山海經(jīng)》是一本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奇書,最早被人們當 作記錄上古時期山川、河流和物產的地理志,這本書所展現(xiàn)的世界是如此奇幻,到處是奇異的植物和動物。
  小朋友們閱讀《山海經(jīng)》,不僅可以了解《山海經(jīng)》里記錄的神奇動物,還能以童心童趣與懵懂天真的上古人類進行心靈交流。讓小朋友們知道,中國的經(jīng)史子集,不僅有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還有天馬行空的浪漫想象。
  《山海經(jīng)里的神奇動物》是從《山海經(jīng)》中挑選了170種神奇動物,包括紹虎、狼等現(xiàn)實中的動物,從而構建一個奇幻的野生動物園。小朋友們在里面暢快地“游覽”,既能體驗到《山海經(jīng)》里記載的動物的神奇之處,又能獲得關于動物的科學知識。
  為了貼近現(xiàn)實中的動物園,把所有需要介紹的動物做了分類。不同于現(xiàn)代生物學上綱目科屬的分類方法,借用古代的五蟲綱思想“毛羽昆鱗蠃”, 外加神通廣大的猴子類——禺,用這6個類別模擬出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樣一來,我們構建的山海經(jīng)野生動物園,就被分為了蠃門館、鱗門館、毛門館、羽門館、昆門館和禺門館。
  了解完以上內容,相信各位小朋友已經(jīng)準備好了,那就開始我們這趟特殊的“游覽”旅程吧!
  39
  《郵遞員的故事》
  著者:[捷克]卡雷爾·恰佩克
  繪者:[克羅地亞]薛藍·約納科維奇
  譯者:徐德榮 張璐璐
  《郵遞員的故事》是恰佩克的經(jīng)典童話。有一群住在郵局里的精靈,他們在晚上悄悄出沒,幫助郵遞員處理各項事務,然后他們會把信件當做紙牌,玩上幾局紙牌游戲。精靈根據(jù)信的分量來判斷牌的大小——冷漠的信摸起來是涼的,點數(shù)小;表達真摯愛意的信,摸起來很溫暖,點數(shù)大。并且,精靈只要把信貼在額頭上就知道信里寫了什么。郵遞員沃克先生知道了這個秘密,有一天他拿到一封沒有寫地址的信,便請精靈幫忙看看信里寫了什么。這是一封叫鮑勃的司機寫給瑪麗小姐的求婚信,滾燙、真摯。沃克先生決心要把信送到瑪麗小姐手里。于是他走啊走,每到一個地方就打聽當?shù)赜袥]有一個叫瑪麗的小姐在等一個叫鮑勃的司機的來信,他整整走了一年零一天……
  ▼掃碼即可購買新書
7月最值得期待的新書駕到,錢包請準備好!
編輯丨廖茹畫、梁紋綽(實習)
    





上一本:8月新書推薦|27本中信好書,初秋宜讀 下一本:2022年8月|入庫新書推薦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閱讀,永遠是對抗渺小的絕招丨8月新書書訊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