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年末,各大媒體都會評選出自己年度好書榜,2014年也不例外,11月已經(jīng)慢慢拉開了評選活動的大幕。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深圳讀書月2014年度十大好書100本初選書目,有興趣可以點擊鏈接閱讀,下面小編為大家找來的是新京報2014年度好書榜入圍書單。相對于其他排行榜,新京報的排行榜質(zhì)量稍微高一些,也正因為如果,新京報每月的排行也基本都會收錄!肮擦,專業(yè)品格,獨立思想,現(xiàn)實情懷”這是新京報的評選標(biāo)準,希望他們能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好書。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看新京報自己的評價,稍后會奉上這份2014年度好書榜入圍書單。 開評了,我們的年度好書,又一次如約而至。回眸這一年,眾書紛紜之下,要找出那本一枝獨秀的書,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wù)。由此,我們的候選書單,也擴展成了長長的120本。從對歷史的探詢到對現(xiàn)實的思考,從對異域的觀想到對內(nèi)心的省思,從對社會的介入到對生活的回味,這些書深入不同的專業(yè)領(lǐng)域,共同呈現(xiàn)出2014年的文化與思想生態(tài)…… 第一次評選年度好書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公共立場,專業(yè)品格,獨立思想,現(xiàn)實情懷”的十六字標(biāo)準,如今回眸望去,雖然今日的閱讀與寫作生態(tài)已經(jīng)完全不同,出版行業(yè)更是在十年之間發(fā)生了巨變,但所有我們需要堅持的,我們依然在堅持。稍稍有不同的,或許是我們對當(dāng)下社會的理解,比之當(dāng)年,變得不再急迫,變得更加從容,而我們所關(guān)注的,也不再僅僅是公共場域的大詞,每一個個體都必須面對的艱難精神跋涉,更令我們心有戚戚。 2013年,新京報年度好書評選擴容增加了童書和教育兩大主題,直接指向整個社會巨大的成長和教育知識需求。2014年,我們更進一步,增加了國故、新知、暢銷和再版四個分類主題,希望以更全面的視野,關(guān)注到不同人群的閱讀興趣。我們看到,在文化崛起的背景之下,傳統(tǒng)文化的復(fù)興之態(tài),我們也看到,在高速變化的世界里,人們對新知識領(lǐng)域的渴望。我們發(fā)現(xiàn),暢銷書已經(jīng)度過了它的韓寒郭敬明時代,如今的暢銷書更加多元,我們也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曾經(jīng)發(fā)生過巨大社會影響的往昔好書,正越來越多地被發(fā)掘出來。11年前,一本好書可以發(fā)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11年后,人們的讀書取向已經(jīng)越來越多元,公共價值被削減的同時是不同個體在個性選擇上展現(xiàn)出來的活力。 是的,好書越來越多,好書也越來越難選。但所謂選擇,并不是為了蓋棺論定,而是為了在茫茫書海中稍稍給普通讀者提供一點參考。下面給出的,是書評周刊編輯部按照12個不同分類選出的120本好書,年度好書評委會將最終從中評出2014年的年度好書。 “公共立場,專業(yè)品格,獨立思想,現(xiàn)實情懷”,哪怕一本本書最終會變成Kindle或者手機里面的一個個文件,但我們對讀書的這一點點堅持,卻是初心不改的。這120本書,是我們的選擇,也是我們的堅持,我們愿意邀請所有愛書的讀者,共同分享。 《光芒漸逝的年代》 歐根·魯格《慶祝無意義 》米蘭·昆德拉《沈從文的后半生:1948-1988》張新穎《1966年》王小妮《三個三重奏》寧肯《小于一》布羅茨基《雪隱鷺鷥》格非《道濟群生錄》 張萬康《黃宗羲傳》 李潔非《紐約客故事集》 安·比蒂《R·S·托馬斯晚年詩集》 《吾民無地 》文貫中《法的中國性》 王人博《民國初年的國會政治》嚴泉《榮耀與丑聞》薩弗蘭斯基《好公民 》邁克爾·舒德森《獨裁者手冊》布魯諾·德·梅斯奎塔等《自我顛覆的傾向》赫希曼《統(tǒng)治史》 塞繆爾·E·芬納《天空的另一半》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鄧恩《民主崩潰的政治學(xué)》包剛升《啟蒙的三個批評者》以賽亞·伯林《戊戌變法的另面》茅海建《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羅杰·克勞利《事實即顛覆》蒂莫西·加頓艾什《耳語者》 奧蘭多·費吉斯《一個戴灰帽子的人》邵燕祥《葉》周錫瑞《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紀之旅》威廉·夏伊勒《時過境未遷》王海光《失敗的帝國》祖博克《俄國革命史(全三冊)》列夫·托洛茨基《兒子,你要活下去》品雅特!肚鸺獱柕暮诠 》安東尼·斯托爾《共情時代》弗朗斯·德瓦爾《洛杉磯霧霾啟示錄》奇普·雅各布斯、威廉·凱莉《生命記憶》西藏戶外協(xié)會 主編《靠近點,科學(xué)是最性感的世界觀》馬克·亞布拉罕《大象如何站在鉛筆上》史蒂夫·米爾斯基《耶魯大學(xué)公開課:死亡》謝利·卡根《看不見的森林》戴維·喬治·哈斯凱爾《萬獸之靈:野生動物攝影書》 奚志農(nóng)等《群體性孤獨》雪莉·特克爾《翻開這本小小的書》蘇西·李 等《動物記事》 徐仁修《小水的除夕》姚紅 等《荷塘月色》 徐一文 等《物種起源(少兒彩繪版)》苗德歲《親愛的天才》(美)倫納德·S·馬庫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陳衛(wèi)平《夢書之城》[德]瓦爾特·莫爾斯《爸爸帶我看宇宙》烏爾夫史塔克 等《媽媽,為什么》谷川俊太郎 等《此生是我嗎》劉葦《一日一花》川瀨敏郎《怎樣看到鹿》周瑋《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克里斯汀·金柏爾《優(yōu)雅地老去》大衛(wèi)·斯諾登《祖父的六抽小柜》楊凱麟《快活饞》高軍、徐路《故宮日歷(2015年)》華胥《文雅的瘋狂》尼古拉斯·A·巴斯貝恩《一發(fā)致勝》 德約科維奇《翻轉(zhuǎn)人生的教育》喬治·古斯里奇《是什么帶來力量》盧安克《下鄉(xiāng)養(yǎng)兒》馮麗麗《大學(xué)小言 : 我眼中的北大與港中大》陳平原《童年的王國》魯?shù)婪颉に固辜{《學(xué)校會傷人》柯爾斯滕·奧爾森《愛·恨與修復(fù)》梅蘭妮·克萊因 瓊·里維埃《一個獨立教師的語文之旅》 郭初陽《被選中的》杰羅姆·卡拉貝爾《造就全人的藝術(shù)教育》 托馬斯·維爾德格魯伯《盜火者》鄧康延 梁羅興《政府與市場 : 變革中的政府職能》維托·坦茨《布雷頓森林貨幣戰(zhàn) : 美元如何統(tǒng)治世界》本·斯泰爾《自由市場革命 : 終結(jié)大政府之路》亞龍·布魯克、唐·沃特金斯《正義的成本:當(dāng)法律遇上經(jīng)濟學(xué)》熊秉元《零邊際成本社會》杰里米·里夫金《資本主義大變形》戴維·斯托克曼《重讀哈耶克(精裝)》韋森《我的互聯(lián)網(wǎng)方法論》周鴻祎《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孫機《章太炎全集》章太炎《國學(xué)小史》梁啟超(著) 夏曉虹、陸胤(校訂)《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榮新江《傳書堂藏書志》王國維(著) 王亮(整理 )《顧隨全集》 顧隨《杜甫全集校注》蕭滌非 主編《帝國的流亡》張暉《審丑:萬物美學(xué)》史蒂芬·貝利《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明代陶瓷》霍吉淑《古典風(fēng)格 》查爾斯·羅森《洛書河圖》阿城《一部自傳 :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穿越火焰》盧·里德《圖說中國繪畫史》高居翰《邁爾斯·戴維斯自傳》邁爾斯·戴維斯、昆西·特魯普《盧浮宮私人詞典》皮埃爾·羅森伯格《中國古代金銀首飾》 揚之水《如何成為一個妖孽》 胡紫微《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嚴明《奇石:來自東西方的報道》 彼得·海斯勒《給孩子的詩》 北島《四季便當(dāng)》 吉井忍《21世紀資本論》托馬斯·皮凱蒂《紙牌屋》邁克爾·道布斯《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白巖松《世界與你無關(guān)》丁丁張《甲午殤思》 劉聲東 張鐵柱《創(chuàng)業(yè)時,我們在知乎聊什么? 》知乎《吳宓與陳寅恪·增補本》吳學(xué)昭《哈耶克傳》艾倫·艾伯斯坦《學(xué)詩淺說》瞿蛻園、周紫宜《澄衷蒙學(xué)堂字課圖說》劉樹屏《顧準文集》 顧準《我的一生》果爾達·梅厄《甲午戰(zhàn)爭史》戚其章《田園之秋》 陳冠學(xué)《篳路維艱》蕭冬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