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家校釋,功底深厚。劉盼遂治學與王念孫、王國維的學術路數(shù)一脈相承,又曾得章黃小學之精髓,轉益多師,形成自己的學術風格。他將文字、音韻、訓詁等方面的學問,用到上述古代文獻的箋釋、?、辨?zhèn)、輯佚等方面,故多有所?chuàng)建,且很具科學性。 2.使用底本精良,求取原文本真。劉盼遂校箋批注上述17種古籍的特點,首先在于選用的底本精良。劉盼遂本身為版本學家、藏書家,生前擁有國內的“宋版十三經(jīng)”,明版秘本尤多。他校書常用自藏善本,如校《世說新語》用明袁氏嘉趣堂本,!额伿霞矣枴酚帽Ы(jīng)堂補注本,!墩摵狻酚猛ń虿萏帽,校《天問》用汲古閣重刊宋本《楚辭補注》等,這些本子皆是公認的善本。他在現(xiàn)代學者當中,較早使用這些本子來校書,因而其校箋批注,多有意義或獨到價值,能夠較多還原文獻本來面貌。 3.注意使用出土文獻等新材料。劉盼遂?睍r還注意利用出土文獻和新材料。他是較早接觸王國維兩重證據(jù)法的學人。如他為《廣韻》作校注時,使用了敦煌文獻;又如作《古小學書輯佚表》,注重利用日藏漢籍和和刻本。他自己輯佚的古小學書就達17種,今有存目。 百鶴樓主人劉盼遂生前先后對《莊子》《荀子》《廣韻》《淮南子》《說文》《世說新語》《論衡》《天問》《后漢書》《顏氏家訓》《文選》《水經(jīng)注》《補全唐詩》《敦煌曲子詞》《海日樓札叢》《魏晉南北朝歌謠》《陶淵明集》等17種古籍, 以校釋、校箋、疏、批校等方式, 做了較為系統(tǒng)的整理工作。本書將劉盼遂的這些校箋、批注完整呈現(xiàn)出來, 另附劉盼遂輯佚的古代小學書目錄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