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旸及其《樂書》簡介 《樂書》二百卷,北宋陳旸撰。陳旸字晉之,生卒年不詳,今福建閩清人,宋哲宗紹圣年間中制科,官至禮部侍郎,事跡見《宋史》本傳!稑窌返木帉,始于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1068—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進獻徽宗,前后40余年。《樂書》內(nèi)容豐富,體例分明,圖文并茂,篇章達1124條,圖540余幅;征引豐富,考證細密,辨論精審,保存了不少現(xiàn)已散失的音樂資料。王世襄先生稱《樂書》為“中國現(xiàn)存歷史上較早出現(xiàn)的音樂百科著作”。 《樂書》的前95卷為儒家經(jīng)典訓(xùn)義,后105卷為《樂圖論》。卷1至卷95采摘《禮記》《周禮》《儀禮》《詩經(jīng)》《尚書》《春秋》《周易》《孝經(jīng)》《論語》《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文獻中有關(guān)音樂的論述加以訓(xùn)義;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類論述律呂、樂器、歌、舞、雜樂;卷189至卷200為吉、兇、賓、軍、嘉等五禮儀注。陳旸及其《樂書》簡介 《樂書》二百卷,北宋陳旸撰。陳旸字晉之,生卒年不詳,今福建閩清人,宋哲宗紹圣年間中制科,官至禮部侍郎,事跡見《宋史》本傳。《樂書》的編寫,始于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1068—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進獻徽宗,前后40余年。《樂書》內(nèi)容豐富,體例分明,圖文并茂,篇章達1124條,圖540余幅;征引豐富,考證細密,辨論精審,保存了不少現(xiàn)已散失的音樂資料。王世襄先生稱《樂書》為“中國現(xiàn)存歷史上較早出現(xiàn)的音樂百科著作”!稑窌返那95卷為儒家經(jīng)典訓(xùn)義,后105卷為《樂圖論》。卷1至卷95采摘《禮記》《周禮》《儀禮》《詩經(jīng)》《尚書》《春秋》《周易》《孝經(jīng)》《論語》《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文獻中有關(guān)音樂的論述加以訓(xùn)義;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類論述律呂、樂器、歌、舞、雜樂;卷189至卷200為吉、兇、賓、軍、嘉等五禮儀注。陳旸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為北宋宮廷雅樂派的代表人物,思想有一定的保守成分。他力主雅樂,對胡、俗音樂采取否定態(tài)度。但可貴之處在于,編寫《樂書》時,他并未摒棄民間乃至外來的音樂,而是按雅、胡、俗三部,分門別類進行詳述。書中保留了大量有關(guān)胡、俗的音樂史料,許多樂器和舞蹈用繪圖和說明的方式作了具體介紹,這些當為此書價值*突出的部分!丁礃窌迭c!芬栽堂鬟f修本為底本,以四庫本、光緒本校底本之錯訛、補底本之缺漏。宋元之際,馬端臨著《文獻通考》,其中大量引用陳旸《樂書》中的內(nèi)容,亦作為重要參考!稑窌分袌D片較多,底本有的比較模糊,有的缺漏,本次整理時,圖片的選用兼采底本和校本,擇善而從,并對底本、校本均不清晰的文字類圖片進行了重新繪制。底本書首之《三山陳先生樂書序》《樂書序》《進樂書表》《建中靖國元年尚書禮部牒并皇帝詔》,置于本書《前言》后;附錄了一些相關(guān)文獻,以供讀者參考。 1.《樂書》為我國現(xiàn)存diyi部大型音樂文獻,內(nèi)容豐富、體例分明,以廣佂博引、考據(jù)精審著稱,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楊萬里稱其為“遠自唐虞三代,近逮漢唐本朝,上自六經(jīng),下逮子史百氏,內(nèi)自王制,外逮戎索,網(wǎng)羅放失,貫綜煩悉”。2.《樂書》版本雖然較多,但比較完整者很少。《〈樂書〉點!啡‖F(xiàn)存較完整的版本——元明遞修本、四庫本、光緒本之長,內(nèi)容更為完整,校正更為精審!丁礃窌迭c校》是對陳旸《樂書》的首次點校整理,更方便讀者的學(xué)習和利用。4.《樂書》后105卷《樂圖論》部分圖文并茂、圖文并重,表達效果極佳。《〈樂書〉點!分,圖片的選用兼采底本和校本,擇善而從,并對其中模糊不清的進行了一定的修補或重繪。《〈樂書〉點!返陌媸皆O(shè)計從讀者角度出發(fā),字體、字號、字距給人以舒適之感。紙張選用、裝幀等均精益求精。6.《〈樂書〉點!窞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