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就篇》在漢代雖為蒙學讀物,但發(fā)展至今,其內(nèi)容已經(jīng)顯得非;逎,如不加以注釋,殊難理解。唐代學者顏師古即注釋過該書,宋代王應麟又踵事增華,對顏注做了擴充。此次校理,將顏、王兩家注釋全部加以吸納,并充分吸收其他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從古文字學角度做了點校和注釋,視角新穎,創(chuàng)獲頗多。 二、本書作者張傳官,自博士階段,即師承著名學者劉釗先生研讀《急就篇》,并以此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長期以來深耕細作,既具有扎實深厚的文獻功底,又掌握了非常豐富的文獻史料,寫作《急就篇校理》,可謂水到渠成。 本書是漢代產(chǎn)生的一部小學著作, 傳為西漢時史游所撰。該書是為了教授蒙童識字而撰, 是一部漢代的蒙學讀物。由于學術環(huán)境和用字習慣的改變, 及至后來, 其內(nèi)容已漸顯晦澀, 不易理解, 唐代顏師古曾為之作注, 宋代王應麟又對顏注做了訂補, 由此, 《急就篇》的學術研究價值彰顯出來, 成為一部研究古文字的重要典籍。此次推出的《急就篇校理》, 將顏注、王注全部吸收, 利用多種傳世本和出土材料, 訂正文字訛誤, 并在二注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大義, 附以多種序跋、出土資料, 體例規(guī)范, 對研讀原典很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