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年2月3日-1992年11月7日),美國小說家,被文學(xué)史長期不公正對待的大師,被遺忘的最優(yōu)秀的美國作家。耶茨出生于紐約州揚克斯市,一生落魄不堪,煙鬼兼酒鬼,一生共著有長篇小說7部,短篇小說集2部。1961年,其極富盛名的處女作《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發(fā)表,引起轟動,與《第22條軍規(guī)》、《看電影的人》一同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其首部短篇小說集《十一種孤獨》(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于次年出版,被評論界譽為“紐約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獲《紐約時報書評》,《君子》,《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好評,有四本小說入選“每月一書俱樂部”。他后來接連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擾亂和平》(Disturbing the Peace,1975)、《復(fù)活節(jié)游行》(The Easter Parade,1976)、《好學(xué)校》(A Good School,1978)、《年輕的心在哭泣》(Young Hearts Crying,1984)、《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1986)等。耶茨有“作家中的作家”以及“焦慮時代的偉大作家”之稱,藝術(shù)風(fēng)格影響了雷蒙德·卡佛、安德烈·杜波依斯等文學(xué)大家。美國很多作家都對耶茨贊譽有加,如著名黑色幽默作家科爾特·馮內(nèi)古特。
理查德·耶茨主要作品有: ·
《十一種孤獨》 在線閱讀 “我根本不敢肯定這間房子有沒有窗戶……上帝知道,伯尼,上帝知道這兒當(dāng)然在哪兒會有窗戶的,一扇我們大家的窗戶。”《十一種孤獨》以冷峻的筆觸描寫了美國二戰(zhàn)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紐約人的生活,寫了十一種孤獨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頓辦公樓里被炒的白領(lǐng)、有著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車司機、屢屢遭挫卻一心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即將結(jié)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師、新轉(zhuǎn)學(xué)的小學(xué)生、肺結(jié)核病人、老病號的妻子、爵士鋼琴手、郁郁不得志的軍官、退役軍人等。耶茨筆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寫的是普通人的孤獨、失落與絕望…… ·
《革命之路》 在線閱讀 耶茨透過筆下一對住在郊區(qū)的惠勒夫婦,重現(xiàn)了凡夫俗子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現(xiàn)實:生命給人希望,往往又在同一時間推翻了這份希望!陡锩贰凡坏且淖罹叽硇缘淖髌罚彩亲畛晒Σ蹲矫绹辶甏鐣婷驳淖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