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國作家。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行》、《玻璃球游戲》等。
主要作品有: 《荒原狼》 這本小說的中心人物哈瑞·黑勒是黑塞本人第二次婚姻觸礁后的寫照。習慣于布爾喬亞生活的哈瑞,其深入又獨立的思想使他看出德國受到軍事與工業(yè)勢力的影響與控制,正一步步的邁向戰(zhàn)爭。他和平主義的意見與周遭平庸的布爾喬亞格格不入。缺乏家庭溫暖又無社交活動的哈瑞在強烈理性又孤立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不知道感覺與感情為何物。他只覺得心中有一只原始有野性的荒原狼,時時會不由自主的爆發(fā)出來。一方面他是受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另一方面他是沖動直率又孤僻的荒原狼。深陷入矛盾接近自殺邊緣的哈瑞依靠他本身無意識中的阿尼瑪與自性引導調和心靈中的理性與感性。
《彼得·卡門青》 那時候,我家鄉(xiāng)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還一無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紅日之下平湖似鏡,碧綠的湖面交織著絲絲銀光,環(huán)抱著湖泊的崇山峻嶺層層疊疊,高遠處的山縫間是白雪皚皚的凹口和細小的瀑布,山腳下是傾斜的、稀疏的草場,其間點綴著果樹、茅屋和灰白色的阿爾卑斯山母牛。我的可憐的、小小的心靈是那么空虛,那么平靜,又有所期待,于是,湖泊和高山的精靈便把它們勇敢壯麗的事跡書寫在我的心靈上。
《蓋特露德》 主要內容講述庫恩年少輕狂時因一場戀愛事件意外殘疾,盡管飽受殘疾與愛情所帶來的壓力與折磨,仍在音樂之途不懈追求,最終爆發(fā)出旺盛的創(chuàng)作激情,成為了一位大音樂家。最后,蓋特露德的婚姻以悲劇告終。這既是一部關于音樂與愛情的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探究生命意義的哲思小品。書中對音樂和情感的描寫非常細膩而感人,在這里,音樂、愛情、友情、親情和生命交織為一體。
《席特哈爾塔》 席特哈爾塔,這個婆羅門的英俊兒子,這只年輕的雄鷹,在房子的背陰處,在河岸邊小船旁的陽光下,在婆羅雙樹林的樹蔭里,在無花果樹的濃蔭下,與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羅門之子的戈文達一起長大了。在河岸邊,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禮時,在神圣的祭祀時,太陽曬黑了他的淺嫩的肩膀。在芒果樹林里,在孩子們游戲時,在母親哼唱時,在神圣的祭祀時,在他那身為學者的父親教誨時,在賢人們講話時,濃蔭融入了他的烏黑的眼睛。席特哈爾塔早就參加了賢人們的談話,與戈文達苦練辯論,與戈文達苦練觀察的技巧,以及專心潛修的功夫。
《玻璃球游戲》 一種懺悔式的文學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它也同樣暗含著外在的現(xiàn)實。黑塞所頌揚的內在旅程也不光是對個人主義一種浪漫派式的歡呼,它指的是個人潛能通過一種叔本華意義上的意志力量而得以實現(xiàn)的過程,這顯然強調了人的實存這一面。黑塞的主人公們總是置身于旅程之中。他們由于無力控制外在的現(xiàn)實,轉而尋求個體的發(fā)展、實現(xiàn)和意義。富有意義的是,黑塞追溯了主人公們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