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在2013年8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為配合全軍開展的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的教育,精心策劃了一套“將軍寫給士兵們的信”叢書,共十卷本。當時約我寫了其中的一卷——《在軍營里學做人》。在繁忙的軍務之余,我冥思苦想,加班加點,用近半年的時間,抓緊完成了出版社交給的撰稿任務,盡管有怕質量不過關的忐忑,但總的感覺是任務終結后的輕松。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叢書出版后,《在軍營里學做人》一書引起熱烈反響。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根據(jù)讀者反映,專門安排我作為參與叢書寫作的九位將軍的代表,在武警北京總隊某師五支隊召開了一次“作者與讀者見面會”,望著臺下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官兵稚嫩的臉龐、渴望的眼神,我感到了一個思想政治工作者沉甸甸的責任。叢書的作者之一、總參謀部軍訓和兵種部原政委田永清將軍,是軍中學者型領導,也是我至今不曾謀面的文友,著有《將軍與大學生十日談》《成人成才成家成功》等多部書籍,專門給我打來電話,說是用了一晚上的時間讀了我寫的這本書,感到文字生動精練、說理性強、可讀性強。《解放軍報》《戰(zhàn)友報》《軍隊黨的生活》等報紙雜志都相繼選發(fā)了一些基層部隊官兵讀《在軍營里學做人》的體會文章。某部政治部主任韓憲瑞撰文評價說,作者用自己的豐富經歷和感悟,解答了年輕官兵從軍路上遇到的各種做人方面的難題,循循善誘,娓娓道來,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哲娔巢恐笇T楊芝說,讀了這本書,增強了在為人處世上做好表率的自覺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具備教育人管理人的資本。某部副班長趙敏則表示,讀了《在軍營里學做人》,讓我豁然開朗,在迷失中找回了自己……二十七集團軍某修理所一位技術軍官,在石家莊的書店里買到書后愛不釋手,專門掛號將書寄給我,讓我簽名并寫上一句激勵的話后寄給他;北京軍區(qū)朱日和訓練基地“中國第1藍軍旅”的政治機關,在全旅官兵中開展了“讀《在軍營里學做人》,爭當踐行強軍目標標兵”的活動,給我寄來許多年輕官兵的讀書心得體會;更讓我感動的是,許多已經轉業(yè)地方工作的昔日部下,通過網購、郵購等途徑尋到書籍,紛紛與我聯(lián)系交流看法,已在山東一公司擔任經理,曾是我在某炮兵旅帶過的士兵李修永,專程從青島趕來,把寫滿了旁批的書籍拿給我看,他說:“老政委,您在部隊就教我們如何做人,使我受益匪淺,現(xiàn)在看了您的新書,感覺又有了前行的正能量。”多年不見的老部下一席話,說得我眼睛都有些濕潤了…… 馬譽煒,原北京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現(xiàn)任北京軍區(qū)善后工作辦公室副政治委員,少將軍銜。河北省景縣人。畢業(yè)于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政治機關干部隊、中央黨校地廳級干部班、國防大學聯(lián)合作戰(zhàn)指揮員專業(yè),研究生學歷。1997年起任原63集團軍炮兵旅政治委員,以“兵有痛癢我著急,兵有委屈我內疚,兵有長進我高興,兵有難處我解憂”為座右銘,科學帶兵,真情愛兵,文化育兵,被基層官兵譽為“愛兵政委”,榮立二等功。2002年初新華社發(fā)出《“愛兵政委”的情懷》通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解放軍報》《戰(zhàn)友報》在頭版頭條刊出《說說我們的馬政委》的通訊,在全國全軍引起熱烈反響。后任內蒙古烏海、呼倫貝爾軍分區(qū)政治委員,北京衛(wèi)戍區(qū)政治部主任。利用先進文化尤其是影視、網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軍政工網上創(chuàng)辦的《馬達小輯》頻道、《北疆杜鵑》網站和《主任信箱》欄目享譽軍內外。著有《磨合人生》(作家出版社)、《走近新生代》(國防大學出版社)、《在軍營里學做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等書籍,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和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雜文學會理事。曾四次蟬聯(lián)解放軍報社“長征文藝獎”,榮獲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銀獎和三等獎各一次。系國防大學在職研究生部隊導師,西安政治學院和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兼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