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東北亞安全制度中的同盟主義與多邊主義


作者:許亮     整理日期:2018-11-19 02:15:23

  冷戰(zhàn)后東北亞的權力結構呈現(xiàn)一種均勢狀態(tài),均勢的邏輯必然導致安全困境的出現(xiàn),而朝核危機正是這種安全困境激化到一定程度的爆發(fā)。如何突破這一困境?目前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雙邊同盟,二是多邊機制。美韓、美日代表的同盟路徑是冷戰(zhàn)遺留產(chǎn)物,為能在后冷戰(zhàn)時期繼續(xù)發(fā)揮功效,美國進行了同盟的再定義。多邊安全機制在冷戰(zhàn)后的東北亞一直處于空白,為解決朝核問題而建立的六方會談機制有希望成為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雛形,這也得到了有關國家的支持。朝核危機的發(fā)生讓兩條安全路徑不期而遇,由此引發(fā)了我們的問題:同盟安全與多邊安全會產(chǎn)生怎樣的互動?二者能否兼容?為解答此問題,許亮編著的《東北亞安全制度中的同盟主義與多邊主義:理論與歷史》選取了轉型中的美韓同盟和處于起步階段的六方會談機制為研究對象。二者與朝核問題關系密切,而且處于制度變遷過程中,比較有典型性。
  冷戰(zhàn)后,東北亞存在兩種安全路徑:同盟主義與多邊主義。是同盟體系主導多邊機制,還是多邊機制替代同盟體系?這將決定東北亞安全模式的未來走向。朝鮮核危機的爆發(fā)讓這兩種安全制度不期而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二者聯(lián)系互動的視角。許亮編著的《東北亞安全制度中的同盟主義與多邊主義:理論與歷史》采用制度主義理論作為分析工具,選取美韓同盟與六方會談為研究對象! H關系中的制度主義理論認為:國際制度能夠有效彌補國際政治無政府狀態(tài)中的治理缺位。權力不是制度建立的必要條件,但卻是制度運行的重要影響因素;共同利益是形成制度合作的基礎,而外部性收益會導致制度失衡;觀念塑造國家的偏好,制度離不開觀念的指導;制度建立后具有自我維續(xù)的慣性邏輯,即“路徑依賴”。因此,權力分配、利益分配、觀念分配和路徑依賴是影響國際制度的四個因素。反之,制度也可以分配權力、塑造利益和建構觀念。同盟和多邊機制雖然是兩種不同的安全制度,但在一定條件下,二者是可以兼容的! ∶理n同盟是冷戰(zhàn)的產(chǎn)物,進入后冷戰(zhàn)時期美韓之間權力、利益和觀念重新分配,同盟難以適應東北亞新的安全形勢,陷入失衡狀態(tài),需要重新定義。然而,美、韓對新時期兩國同盟的定義是有分歧的:美方主張同盟能夠扮演地區(qū)“警察”,管理東亞安全;而韓方希望同盟只是朝鮮半島的“門衛(wèi)”,保護韓國安全。多邊安全模式是擺脫安全困境的zui佳出路,但在東北亞卻一直處于空白。朝核危機爆發(fā)后,六方會談成為各方所能接受的zui佳方案,也是在東北亞建立多邊安全機制的一次有益嘗試! ≡诔宋C中,同盟主義與多邊主義發(fā)生制度碰撞,六方會談地位提升,美韓同盟呈弱化趨勢。主導權的擱置、利益的可塑性、集體身份的建構和制裁權的轉移,這為六方會談兼容美韓同盟提供了空間。當然,也存在一些變數(shù),國內(nèi)政治的反復與制度自身的脆弱成為影響二者兼容的zui大挑戰(zhàn)。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多邊安全機制尚不能完全取代美國的同盟體系,二者將共存共容。未來東北亞的安全制度既不會適用“北約模式”,也不會采取“東盟模式”,而是一種嵌套式制度聯(lián)系模式。中國奉行多邊外交,要積極參與到東北亞多邊安全制度建設中去,同時也要謹慎應對美韓同盟的轉型。





上一本:后危機時代的中國與歐洲 下一本:從分散到整合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東北亞安全制度中的同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作者是許亮,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