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略解》(即《孫子注》),曹操著。開創(chuàng)整理注釋《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其“兵以義動”的戰(zhàn)爭觀,因事設奇、任勢制勝的“詭詐論”,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強水軍建設的遠見,頗受后世推崇。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