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郁星期天》,1930年由匈牙利作曲家Rezso Seress寫出的一首動人樂曲。在納粹當(dāng)?shù)赖亩未髴?zhàn)期間,世局動蕩,人心惶惶,許多人在聽了這首凄美樂曲,不禁動了輕生念頭,同時選在星期日自殺。這股自殺風(fēng)潮,從匈牙利開始蔓延至歐洲、大西洋彼岸,約造成140人自殺,最后遭到匈牙利、英國等地禁播。成了著名的自殺圣樂。 尼克·巴科夫以這首《憂郁星期天》為創(chuàng)作靈感,撰寫成小說。 二戰(zhàn)前夕,納粹橫行的布達佩斯,一位叫做查波的猶太商人經(jīng)營著一家餐館,在這個熱愛生活、樂于享受的城市,他過得輕松而愉快。他雇傭了一位鋼琴師,這位氣質(zhì)憂郁、才華橫溢的鋼琴師創(chuàng)作了一支曲子,名叫《憂郁星期天》。精明而寬厚的查波幫助鋼琴師賣出這支曲子
作者簡介 尼克·巴科夫(Nick Barkow),1928年生于柏林。長年任職駐外特派記者,曾旅居倫敦、紐約、東京及非洲與歐洲。對匈牙利這個熱愛生活卻又深深抑郁的小國十分著迷,特別是《憂郁星期天》的故事及其背后的因緣。此外也涉獵德國文學(xué)史的各項研究。 譯者簡介: 林敏雅,1966年生,臺灣南投人,臺大心理系畢業(yè),德國特利爾心理系肄業(yè)。譯作有《小國王十二月》《黑貓尼祿》《當(dāng)世紀(jì)年紀(jì)還小的時候》《巴移釣手尤納斯》、《但愿我不是一只小鳥》《會跳舞的熊》。曾四度獲得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青少年翻譯圖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