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放下,隨處安然,影帝濮存昕·靈隱寺主持釋光秀聯(lián)袂推薦。 林老師這本書直指現(xiàn)代人生活的實處,告訴我們,禪悟便在實際生活中,你可以不假外求,當下安然。
——濮存昕 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我是讀《十年去來》認識林谷芳老師的。當時我正扮演弘一,林老師的書曉通佛理禪道,自然幫我不小。 能否“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地認識我們生活的外觀內相,關系生命的安頓與幸福,林老師這本書直指現(xiàn)代人生活的實處,告訴我們,禪悟便在實際生活中,你可以不假外求,當下安然。
著名演員 濮存昕 勝教東來,兩千余年,魏晉以降,終成大現(xiàn)。尤以禪宗一脈,綿延至今,宗分七葉,代有高僧。各以手段,引領一方。雖有法難,逾是昌盛。時至今日,釋教傳揚。禪宗普世,各領風騷。 林谷芳先生.臺灣新竹人氏,弱冠之年,偶見“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句,而省。遂人無生法門。八十年代后葉,乃至大陸,證其所學,遍歷諸方,終成自家說教。 吾與先生相識,源于“海峽兩岸佛教音樂”,一來二去,成方外之交,每每聆聽先生高論,為之動容。見地與眾不同。其近作《如實生活如是禪》,實乃禪者生活之如實直抒。因為之薦。
靈隱寺住持 釋光泉 禪是不離生活的,但我卻不曾想過要寫一本生活禪的書。 不寫,不因為它無法體現(xiàn)孤輪獨照的絕待、兩刃相交的截然。 不寫,也不因它缺乏機關不露的綿密、兵法嚴厲的森然。 不寫,是因寫的人太多,可依文解義的結果卻只能讓人死于句下。 不寫,還因寫的人多非行者,無有境界現(xiàn)前的勘驗。 先前的不寫,為的正是這禪者的如實;如今的寫,卻也緣于同樣的如實。 這本書,只有如實的提問、如實的回答,但若能因此觸動你如實的觀照,則那不離生活、超越生活卻又回歸生活的種種也就離你不遠了。 考慮到書名的直觀性,我們與出版者權衡再三,*終將書名確定為《如實生活如是禪》,是想再次顯示,禪與生活就是如此的綿密相關。而就這本書的采訪,禪給我的*大啟迪,是它的核心智慧:“臨界點”——無數(shù)次,我都從林老師口中聽到這個詞匯。理解其深意后發(fā)現(xiàn),它應該成為每個人人生抉擇的一個標尺——智慧就在于你曉不曉得你的臨界點在哪里。 其實在各個領域,都很強調臨界點。而作為個體生命,到底哪一處是你的臨界點,卻需要自己時時追問。很多人在不該犯錯的時候重復一些低級錯誤,生命徒然浪費于此;而禪者的智慧提醒我們,智者是洞悉自己的臨界點的,所以做與不做之間,呈現(xiàn)出了清明的生命軌跡,是林老師常說:識得時間奧秘之人。 這是一部禪者處世心語,與市面上流行的生活禪書不同,該書并非一些禪書觀點的集成。而是由與他相識多年,并合作過《十年去來——一個臺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的大陸媒體記者孫小寧歷時一年采訪完成。全書以對話體的形式完成,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對話”,一問一答,問者無所不問,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的煩惱、困擾以及當下流行的諸多話題(“人際”、“愛情”、“財富”、“友誼”、“孩子”、“藝術”、“修行”、“宗教”等),答者無所不答,不過,答的卻非一個既定答案,而是一種思維的打開——是一面鏡子,照見你思維僵住的那個點。顯示出禪者的應機與如實,也顯現(xiàn)出觀照一切的禪者智慧。更重要的是,讀者能從書中體味到一種生命的安然,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話所言: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