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如何治理,堯舜夏商周春秋六代君子經過長期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孔子將其總結為“仁學”和“禮學”兩大理論。“仁學”要求君子公道治國,“禮學”要求君子公正分配,總之君子治理國家要公道公平公正,自覺自愿與蕓蕓蒼生結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為蒼生謀福祉,為國家謀發(fā)展,為子孫謀安寧,如此蒼生才能生活富裕,國家才能興旺發(fā)達,子孫才能幸福安寧,君子才能青史留名?鬃涌偨Y的這兩大理論,集中體現在《論語》中,故大漢至清末,《論語》一直都是培養(yǎng)官員的國學教科書。中國過去兩千年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世界強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展很快,從文化層面來說,都與孔子有關,與《論語》有關,與官員公道治國、公平分配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