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敬,1954年生于陜西省扶風縣,西北大學文學碩士,現(xiàn)任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陜西分院院長,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省政協(xié)委員,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西安市政府參事。近年共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隨筆400余萬字,出版了《渭河五女》《碑說》《狀元羊》《風流樹》等二十八部著作,作品多被國內(nèi)著名選刊轉載,《羞澀的火焰》《拉手手》等作品改編拍攝成了電影。2008年獲冰心文學獎,2008年、2010年兩次獲柳青文學獎。2010年以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藍花花》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1年以長篇小說《初婚》入選國家“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出版工程。2012年中篇小說《你說我是誰》,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文學類)。2011年編劇策劃的電影《拉手手》獲美國紐約國際雪城電影節(jié)最佳藝術片獎。家風的力量 當一個人心中有一份激勵時,往往能夠進發(fā)出無窮的力量,令他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當一個家庭懷有同一份激勵的時候,更是能互相影響共同前行。彌足珍貴的家風,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不僅為我們的家,也會為我們的國,產(chǎn)生強大的激勵作用。 家風無法觸摸,卻無處不在;家風柔若細絲,卻能春風化雨。 生活中的每個人,不論愿意不愿意,喜歡不喜歡,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要受到家風的影響,柔若細絲也罷,春風化雨也好,都會經(jīng)歷家風的洗禮,幸運或是不幸,想要逃避是不可能的。那樣的洗禮,沒有一定的范式,沒有一定的規(guī)則,全在于一個家庭的傳統(tǒng)了!按蠹覒T騾馬,小家慣娃娃”,我成長在古周原的老家時,父母親說給我最多的,就是這一句話了。把自己的孩子與騾馬相比,有這么狠的父母親嗎?“好心黑模樣”,不瞞大家說,我的家里兄弟姐妹七人,從人口上看,便不是一個小家,還有家庭的傳統(tǒng)氣度,亦然不是個小家庭。我的成長經(jīng)歷,就是一個證明,絕不會被父母親慣著了,有那么一個階段,我從老父親的“黑模樣”上,痛徹心扉地感受到,我是不如一頭騾馬的,騾馬是真的能夠獲得寵溺呢,而我不能。我眼睜睜看著,騾子在地里干活,老父親心疼騾子的辛勞,干罷活兒了,老父親有豌豆料給騾子吃,有殘鋸片兒做的刷子,延長在老父親的手,像是撫摸騾子一樣,給騾子既撓癢癢,又梳理毛發(fā)。 我能得到什么呢?除了老父親的一張“黑模樣”,還是一張“黑模樣”。常常感覺自己不比騾子清閑,甚至比騾子還要辛勞,卻很難獲得老父親的贊揚,更別說親昵的撫慰了。許多細節(jié),我在回憶老父親的文章里,都已例數(shù)過,在此就不贅述了。 直到我沒有了老父親,才驀然明白,那就是我們的家風哩。 家風如此,我的老父親執(zhí)行得很透徹,不走樣子,也才有了我的健康成長。因此我要說,不獨我們家是這個樣子,傳統(tǒng)的家風,大約都是這個樣子呢。以家訓的形式,把握在父祖長輩的手里,對子孫后代以必須的訓教,使之建立起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的原則。其所具有的道德約束力,甚至勝過一定的法律效力。傳統(tǒng)的一些書籍,干脆對此稱之為宗族法。諸如各個不同的家族,其所形成的家教、家誡、家規(guī)、家儀、家法、家約、家矩、家則、家要、家箴、家政、家制等。凡此種種,基本都出自嚴父之手,被嚴父所執(zhí)掌。 與之起著輔助作用的,還有出自于慈母之口的說教呢。那就是傳統(tǒng)中所說的慈訓與母訓等。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最終是都要歸于家風而存在的。 把“克己復禮”視為己任的孔老夫子,應該是倡導家風的第一人。他的眾弟子記憶了他說過的話,輯著成的《論語》一書,可說就是家風的集大成者。許多年了,不論機構,還是個人,要我向公眾給推薦我喜歡閱讀的圖書時,都少不了推薦《論語》!凹t沙發(fā)”作為全民閱讀的一個著名品牌,昨天邀約我寫出三百字的一段話,并囑托我給讀者推薦幾本書,我愉快地接受了。去年在西安舉辦的書博會,他們也邀請我參加了他們主辦的一場活動。我喜歡他們的活動,讓人頗受教益。這一次的邀約,主題就是新冠肺炎疫情,要我談點感受。我真有自己的感受呢,因此我寫了《真話的難度》一段話。我的話是由“決不能讓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jīng)滿世界跑”這句關于新冠肺炎的話引起的,這句話說得是接地氣和人氣的。為此我是想了,如果真誠地說人的好話,特別是在人后說,這個人一定是幸福的;如果刻意地說人的壞話,特別是在人后說,這個人一定是痛苦的。說人好話,他是坦蕩的,什么時候都能直面他人;而說人壞話,他是陰暗的,常常要躲著他人,躲不開時,還要來編瞎話,掩蓋自己的丑惡。同樣的道理,說真話的人是幸福的,而說謊話的人是痛苦的。哪怕說了真話被冤枉,被懲戒,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要緊。因為真話經(jīng)得起考驗,時間會還真話一個公道。而謊言則不能,哪怕巧舌如簧,可以獲得榮譽,獲得獎賞,但最終會被時間識破,漏出謊話的尾巴,而遺臭萬年。 傳統(tǒng)的家風,所最崇尚的可不就是這樣嗎!沒有哪個家庭的父母親,會指教自己的孩子說謊騙人吧。 有了那一段話,我還根據(jù)我說的話推薦了四部書籍。其一為人民出版社版的《鄧小平文集》三卷本,齊魯書社版的《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釋》,再是北京十月出版社版的徐則臣《北上》。 四部書籍無論哲學的,無論文學的,都給人以啟迪,就是要讓人說真話。這與傳統(tǒng)家風,可是太相和了,追溯我國最早的一則家訓,亦即家風的起源,該是周公對伯禽的訓教了。那是周初大分封的時候,周公被分封到魯國,由于他的爸爸去世了,他哥哥去世了,他的侄子繼位,但他的侄子年幼,他要在朝廷輔佐,因此不能去建國,所以讓他的兒子伯禽到魯國建國。在兒子臨行前,他對伯禽有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