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央決定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這是黨中央在思想理論建設方面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部署,對于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繁榮和發(fā)展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意義。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基本觀點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究,是中央理論工程的重要內容。在這里我想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叢書”出版之際,著重談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正確態(tài)度,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的研究。 立足當代中國和世界發(fā)展變化的新實踐,科學地、完整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基本觀點,忠實于經典著作的原意;結合新的實際,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fā)展的理論判斷,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引導干部群眾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是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目的,也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對加強和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提出的根本要求。 **,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內容廣博的思想體系,既包括基本原理,也包括個別觀點;既包括指導原則,又包括具體結論;既包括價值觀,又包括方法論。堅持馬克思主義,首先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價值。一般的說,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就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制度,其基本原理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終理想是消滅人類社會在經濟上的剝削和政治上的壓迫,消滅產生剝削和壓迫的社會制度,解放被剝削和被壓迫的工人階級,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解放全人類,建立一個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實現(xiàn)人性的完全復歸和個性的徹底解放。為了實現(xiàn)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目標,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出了一套分析和認識世界的完整理論和科學方法,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貫串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背后的,是這樣一種科學精神:對任何重大問題的認識和分析,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辯證地、歷史地加以看待,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拘泥于教條和書本。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東西。我們經常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觀點和個別言論可能隨著現(xiàn)實的變化而不再適用,但其基本原理則放之四海而皆準。然后,我們常常開列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一二三。其實,仔細的研究和比較后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開列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的條件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這說明,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我們也仍然需要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在更加具體的層次上分清究竟哪些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仍然是我國理論工作者的緊迫任務。 第二,要努力分清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fā)展的理論判斷。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它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不斷探求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思想體系,它要求我們以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善于吸取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馬克思主義的目的不僅在于解釋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其不竭的動力來源于旨在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偉大實踐。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世界的實踐相結合,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領域中日新月異的新成果去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所在。著眼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以世界的眼光,嚴肅認真地研究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現(xiàn)實問題和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的理論問題,整體性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神圣職責。這就需要我們努力辨識經典作家的哪些論斷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正確的,但在現(xiàn)時代那些歷史條件已經不復存在,從而對這些論斷需要進行新的反思;努力辨識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哪些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是經典作家所不曾遇到的,因此需要我們做出新的理論概括;努力辨識馬克思主義誕生后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突破性進展,需要我們及時地用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來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第三,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作為一個科學的、開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的行動指南,而不是束縛我們行動的教條。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必須與變化著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及時汲取新鮮的營養(yǎng)成分,與時俱進,使黨的指導思想始終保持時代的先進性。一旦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僵死不變的教條,黨內就必然迷信盛行,黨的事業(yè)就必然受到嚴重的損害。教條主義是黨的事業(yè)和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大敵,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共同得出的一條慘痛教訓。所以,絕不可僵化地、一成不變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更不能對馬克思主義抱迷信的態(tài)度。必須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根據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現(xiàn)實來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并對黨員干部不斷進行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教育。要達到上述目的,一個顯而易見的起碼要求是,必須首先弄清楚哪些東西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究竟存在著哪些迷信態(tài)度,在哪些方面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現(xiàn)實相比還顯得守舊和僵化。 第四,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許多對馬克思主義不正確的和錯誤的理解,是在馬克思主義名義下進行的。這種情況甚至在馬克思在世時就曾經發(fā)生,針對當時流行的各種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觀點,馬克思氣憤地說: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這種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對我們事業(yè)的損害往往比那些公開的非馬克思主義觀點還要大,因為它更具有蒙騙性和蠱惑性。這些錯誤觀點有時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權威的面目出現(xiàn),危害性就更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努力辨清哪些是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對全面準確地堅持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意義極其重大,難度也要大得多。對于馬克思主義名下的各種錯誤觀點,還要善于區(qū)分并區(qū)別對待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出于反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利用馬克思主義之名故意歪曲馬克思主義;另一種是在堅持和探索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偏差。 努力做到上述四個分清,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十分緊迫的課題。要從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的重要意義,使我們的研究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要立足于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既要梳理理論、澄清是非,又要緊緊聯(lián)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特別要注重研究那些過去不夠重視而今天看來特別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和觀點。要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使我們的研究具有世界眼光和時代特征,既要研究國內的情況,又要研究國外的情況;既要梳理歷史,又要著眼今天的現(xiàn)實。要抓住重點,不搞體系,直接面對現(xiàn)實對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新挑戰(zhàn)。*后,還要集中全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力量,協(xié)同攻關,整體推進。 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允許而且應當鼓勵人們對此進行嚴肅的討論,包括正常的爭論,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能壟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解釋權。馬克思主義的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正是其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但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和評論,必須采取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既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的個別結論當做僵化的教條,來要求現(xiàn)實的萬古不變;也不能用變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隨心所欲地去解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歷史結論。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對待工人運動和革命理論的態(tài)度,為我們樹立一個如何對待理論與實踐相互關系的榜樣。我認為,無論當今世界和中國的現(xiàn)實如何變化,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均應當采取以下四種正確的態(tài)度。 其一,應當歷史地看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fā)展和工人運動興起的產物,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絕不能用今天的現(xiàn)實去裁剪當時的理論,否則就會發(fā)生歷史的錯位,導致對經典著作的歷史性誤解。例如,從我們今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私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采取鼓勵措施,對合法的資本收益采取保護政策。對此,我們既不能因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倡導私有制、市場經濟和資本收益,就斷定我們的改革措施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也不能反過來去挖空心思地論證,馬克思當年的理論中就包含著對私有制、市場經濟和按資分配的肯定和鼓勵。 其二,應當全面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行動理論,是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性;馬克思主義也是19世紀人類先進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充分地吸取了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理論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因此,我們既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道路,去孤立地理解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人類文明格格不入;也不能形而上學地去解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個別結論,實用主義地用經典作家的個別觀點去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其他觀點。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的作用,肯定階級斗爭是人類社會的政治公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人類社會除了階級斗爭之外也存在著其他的政治公理,不能把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看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離。 其三,應當國際地看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無論是作為一種理論,還是一種實踐,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一種國際現(xiàn)象。馬克思說過,其全部理論的根本目的,既是解釋世界,但更在于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宗旨,從理論上說是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的普遍規(guī)律;從實踐上說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因此,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研究,同樣也必須具有世界的眼光。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對人類社會普遍發(fā)展規(guī)律的解釋能力上,而不僅僅是對某個國家的特殊發(fā)展規(guī)律的解釋。相應的,也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放到世界范圍內的人類實踐中,用世界范圍內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來檢驗其理論的正確性。用世界眼光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另一層意思是,應當充分借鑒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國對馬克思主義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中國家還是發(fā)達國家,都有大量的專家學者在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研究。雖然每個研究者的立場、分析和觀點各有不同,但從總體上看,許多研究都試圖用馬克思主義原理來解釋各國實踐,或從各國的實際出發(fā)來闡釋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對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成果,我們當然不能不加辨別地盲目認同,但也不能不加審視地一概否定,而應當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成分。 其四,應當發(fā)展地看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實踐的理論,其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源自生生不息的社會實踐?萍嫉陌l(fā)明、經濟的發(fā)展、政治的進步、文化的變遷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將進一步豐富,經典作家的一些結論也會過時,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看一種理論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不在于馬克思恩格斯有沒有說過什么樣的話,甚至也不在于經典作家是否肯定或否定過某個觀點,而在于是否從根本上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人類解放的價值觀。馬克思從來沒有倡導過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從來沒有談及社會主義的憲政與法治,而這些恰恰是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所在。僅僅因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未論述過這些問題,就認為它們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僅僅因為某些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可能*初源于資本主義國家,就斷定它們是非社會主義的,那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正背離。 作為中央理論工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課題的首席專家,我要衷心感謝“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叢書”的編者和出版者,他們把近年來國內外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匯編成冊,為本課題的研究和廣大讀者提供了極好的參考資料!皡矔彼x文章僅僅是近年來國內發(fā)表的一小部分研究成果,因而帶有局限性。但從收錄的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編者不以作者的地位和名望取舍文章,不追求觀點和結論的劃一,而以文章本身的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為基本標準。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態(tài)度?茖W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必須擯棄“自大狂”,這些“自大狂”自以為壟斷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凡是與自己觀點不同者動輒扣上“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或“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高帽!白源罂瘛笔降难芯,只會葬送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事業(yè)。對于任何一位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學者,只要他采取嚴肅的態(tài)度,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哪怕觀點和結論有所不同,其研究都應當受到鼓勵。*后,我想,可以說,該“叢書”的出版不僅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的深入研究作出了貢獻,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當代中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探索和新貢獻。 本套叢書共十卷,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基本問題》、《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 》、《當代西方社會主義研究》、《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全球化》、《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代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當代闡釋》、《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現(xiàn)代解讀》、《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前沿問題 》。書中以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全球化為時代背景,以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雜志、中山大學《現(xiàn)代哲學》雜志近幾年發(fā)表的文章為主,兼收了其他雜志的部分文章,書中文章以理論性、現(xiàn)實性、學術性和文獻性作為自己的學術目標,反映了在中國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主要趨勢和發(fā)展流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