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對“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服務”作出全面部署。在政務服務創(chuàng)新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的同時,地域性發(fā)展不均和實際效果未達到預期的問題也有所凸顯。 本書以問題為導向,運用上海、重慶、天津、沈陽、武漢、成都、深圳、長沙等地大規(guī)模的調研數(shù)據(jù)對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服務”公民使用現(xiàn)狀開展實證分析。基于用戶使用行為的視角,構建概念模型,深入探究用戶行為意向及其影響因素,力圖為調節(jié)“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服務”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鼓勵公眾使用在線政務服務、提升“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服務”公民獲得感,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李燕,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2016年7月至今任大連理工大學講師,兼任上?萍脊芾砼c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擔任《公共行政評論》、《數(shù)字治理評論》等期刊的評審人、編委。專攻電子政務、公共政策分析與科技政策方向。近年來曾在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Sustainability、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公共行政評論》、《科學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南京社會科學》、《北京行政學院學報》、《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等SSCI 、SCI、CSSCI期刊上發(fā)表20余篇高水平學術文章,多篇文章曾被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作為主要執(zhí)筆人參與完成《電子化公共服務需求偏好、服務質量與民眾滿意度: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綜合配套改革中的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社會組織視角下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等著作。 現(xiàn)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用戶使用行為視角下“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服務”公民獲得感提升機制研究》(71704018),同時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與獲得感提升研究》(16ZDA08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效度和實現(xiàn)程度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城市群環(huán)境治理背景下網(wǎng)絡不確定性與政府間協(xié)作機制研究》(7177404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話語結構挖掘的PPP項目關聯(lián)社會風險識別研究》(71774024)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曾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地方服務型政府建構路徑與對策》(09&ZD06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十二五”時期八大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10zd&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