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清西學傳入到20世紀50年代之間的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出現(xiàn)了大量有獨到見地的學術論著,其所涉及的領域及所抵達的境界,足以使我們震撼。 王銘銘主編的《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以人類學的關懷擇選論著,聚焦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中國社會科學萌芽階段的關鍵概念及多元的學術取徑?傮w上,這些論著都牽涉“民族”與“文明”這兩個20世紀中國學術中至關重要的概念。 書中記述了26位老一輩學者的學術故事。其中,既有學者的多舛命運,同時也反映了學術發(fā)展變化的時代背景,基于此,讀者可以一窺中國學術的發(fā)展路徑。 王銘銘,人類學家,1993年于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獲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教授,學術領域涉及城市儀式時空研究、鄉(xiāng)村民族志、歷史人類學、物論、民族學、中國西方論、比較神話學、社會理論等。著有《草根卡里斯瑪》(2002)、《西學“中國化”的歷史困境》(2005)、《心與物游》(2006)、《中間圈:“藏彝走廊”與人類學的再構思》(2008)、《帝國與地方世界》(2009)、《人生史與人類學》(2010)、《超越“新戰(zhàn)國”:吳文藻、費孝通的中華民族理論》(2012)、《西方作為他者——論中國“西方學”的譜系與意義》(英文版,201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