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播學視角中的艾儒略與<口鐸日抄>研究》這本書中,作者羅群恰當地運用傳播學的方法,對《口鐸日抄》所記錄的零散而繁多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部勒組織,圍繞著傳播與接受這兩個中心,一方面對傳播者、傳播對象、傳播內容與傳教風格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與闡釋,另一方面對接受者、接受方式進行了細致的考察與分析,同時又將上述工作結合艾儒略的前期傳教活動和所有中文著述,以及晚明福建教徒的相關作品,置于晚明天主教傳播由精英上層轉向民間社會的大背景中進行討論,從而很好地描繪出那段歷史,并揭示了那段歷史所承載的含義。 《傳播學視角中的艾儒略與<口鐸日抄>研究》從傳播學角度出發(fā),以《口鐸日抄》為主要研究文本,圍繞艾儒略在1630——1640年間在福建期間與當地士人的對話,嘗試探討天主教東傳過程中中西文化在特定時間和區(qū)域內的交流與融合,特別關注于中下層士人教徒群體對天主教文化的理解和接受過程。 《傳播學視角中的艾儒略與<口鐸日抄>研究》作者羅群對《口鐸日抄》所記錄的零散而繁多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部勒組織,圍繞著傳播與接受這兩個中心,將艾儒略前期傳教活動及其所有中文著述,還有福建教徒的相關作品,置于晚明天主教傳播由精英上層轉向民間社會的大背景中進行討論,從而很好地描繪出那段歷史,并揭示了那段歷史所承載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