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意義上的幸福無處不在 佛教不追求一時的幸福。佛教所追求的幸福,是一種超凡、終極且不會隨著任何場合變化而變化的境界。這一點,普通人也許無法完全理解。因為那些超越自身認知范圍之外的超驗知識,塵世間的眾生是沒有能力去完全理解的。因此,佛陀殫精竭慮,想要將到達佛教幸福境地的方法傳諭世人。 佛教,從古至今就是以全人類為說法對象的。它的教義科學(xué)而客觀,即使是不同民族,在佛教當(dāng)中受到的對待也是相同的。 佛祖的說法任何人都無需加以妨礙。因為釋迦牟尼既非只跟日本人說法,亦非只跟歐洲人說法,他的說法針對全人類。佛祖?zhèn)鞣ǖ哪繕?biāo):眾生幸福 只要提起“傳法”二字,很多人就認為是集中到某個人所在的地方,舉行類似競選講演一般的活動,但這是其他宗教的做法。佛教的傳法與競選講演是截然不同的活動。競選講演時,若看到許多人愿意附和自己的意見,候選人的內(nèi)心會很喜悅。因為當(dāng)選了,他也會獲得利益。 但無論多少人信仰佛教,佛陀也不會得到任何利益。相反,遵循他的教誨并努力踐行的人卻能得到很大收益。有傳說曾提到,實際上佛陀也曾很討厭說法,因為聽的人悟性不高卻又偏愛糾纏不休,佛陀覺得對這些人說法很麻煩,甚至一度想放棄說法。創(chuàng)造宇宙的主神梵天聞知后,便懇求佛陀雖然傳法會令你很為難,但你要懷著一顆仁慈的心去說法!狈鹱鏌o奈,只得繼續(xù)說法。 在我看來,對于已經(jīng)斷去一切執(zhí)念、欲望與煩惱的佛祖而言,宣講佛教的目的絕不是希望獲得任何回報,因為他得到的只有與日俱增的疲勞而已,并且釋迦牟尼不太喜歡別人對自己行禮拜! 坝袝r間來禮拜我,不如把時間花在修行之上吧,這也是對我的一種尊敬!彼哉f,我們與其把精力放在糾結(jié)儀軌形式的正誤上,還不如腳踏實地去實踐佛法,這才是對佛陀真正的敬意。從不修行,一味敲鑼打鼓舉辦儀典,結(jié)果只是給佛祖添麻煩。 但是,盡管釋迦牟尼已經(jīng)到了不仰仗任何事物的境界,但內(nèi)心還懷著那份純粹的對生命的憐憫與關(guān)懷,所以他時刻擔(dān)心還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們。佛陀曾這樣想:我所到達的境界,所體驗到的幸福與得到的安寧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我要把這些方法教給眾人,讓他們能夠獨立修行,達到徹悟。這被稱為“佛陀的慈悲”。 釋迦牟尼最初派阿羅漢①們傳教之時,說過以下的話: 諸比丘!去游行! 此乃為眾生利益、眾生安樂、哀憫世間,人天之 義利、利益、安樂。 正如你從這些話中明白的一樣,佛教并非只為了一部分人而存在,它是為了眾生的幸福而存在的。 除了人之外,傳說還有許多的神明也皈依到佛祖座下聽其說法。因此不只是人類,佛教也是為了諸神的幸福而存在的。 P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