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生活再難都是對的拼到想哭也就笑了


作者:米德     整理日期:2021-12-27 05:18:51


  通往理想生活的路上,誰都曾孤獨
  這個世界上有一條鯨魚叫Alice,他從太平洋游了數(shù)千英里游到大西洋。沒有人知道他為什么會游這么遠,有人說,海洋這么大,他想去看看;也有人說,他跋涉千里,只是為了尋找一頭能夠聽懂他的鯨魚。
  因為其他鯨的頻率是15~25赫茲,而Alice的頻率是52赫茲。
  這意味著這些年來,在其他鯨魚的眼里,他一直是個啞巴。沒有親屬和朋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
  如果他遇到了自己喜歡的鯨魚,鼓足勇氣想和她打個招呼,他說“hey”,她還在旁邊吐泡泡,他給她唱歌,鯨魚聽不到。她不開心的時候,Alice賣力地在海里表演肚皮舞、翻跟頭,直到他筋疲力盡,重重地摔回海里,她還是看不到。
  Alice只能在她身邊默默地看著她,看著她結(jié)婚,看著她生了小鯨魚,看著她一臉幸福地在海里和其他鯨魚游來游去。
  二十年來,沒有人能聽到Alice的聲音,但是他一直歌唱,從太平洋唱到大西洋。
  他還會一直唱下去,也許他能夠遇到另外一只52赫茲的鯨魚,也許他只能夠孤獨終老。
  這是我聽過的最孤獨的故事。
  我在看到這則故事的時候,正面臨著高考。
  凌晨,借著廁所里的燈研究怎么也研究不透的數(shù)學(xué)題。宿舍樓的對面是教學(xué)樓,美術(shù)室還亮著燈,只有美術(shù)生允許在教學(xué)樓留宿,因為不久他們就要參加藝考,好多人幾夜都在反復(fù)畫著同一張素描。
  我躲在廁所里看書的時候經(jīng)常會羨慕他們,晚上不用蹲在廁所里看書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那段時間我覺得有理想的人應(yīng)該都是孤獨的吧,不然為什么所有人除了吃飯、上課,都在低著頭做著自己的事,沒有人聚在一起聊八卦,也沒有人相約下課打籃球。
  沒有一顆孤獨的心,又怎么能夠在幾夜反復(fù)畫著同一張畫。
  當時我一直堅信老師和我們說的一句話:耐住寂寞,靜下心來,孤獨才能成就偉大。
  大概是孤獨久了,到了大學(xué),談戀愛便成為大學(xué)的第一課。
  好多人的戀愛標準從我喜歡的變?yōu)槲也挥憛。只要長相得過去,并且對方同樣需要一個男/女朋友,不到一周,就能共同出現(xiàn)在同一張餐桌前。
  舍友和隔壁班的姑娘認識了半天就進入了戀愛狀態(tài)。我問他,你喜歡那個姑娘嗎?
  舍友說,談不上喜歡不喜歡,我只是想在吃飯的時候,身前有兩套餐具,服務(wù)員不會收走一套。
  至于感情,就不要再談愛不愛,我們只聊聊需要不需要。
  薇薇是我身邊單身最久的朋友。書讀得多,人長得美。一大批男子慕名而來,都被薇薇婉言拒絕。
  薇薇的拒絕讓身邊的閨蜜看得一陣心疼。向她示好的有的是班草,有的家里有錢,閨蜜都說薇薇眼光高,恨不得自己就是薇薇,挑一個就趕緊投懷送抱。
  薇薇不理睬,健身,做瑜伽,一個人看書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朋友們問薇薇:“一個人不孤獨嗎?”
  薇薇說:“當然孤獨,可是也不能因為孤獨就和另一個孤獨的人在一起啊!
  朋友們繼續(xù)追問:“那你打算什么時候找男朋友?”
  薇薇的回答很有趣:“動心的時候!
  在她眼里,沒有應(yīng)該戀愛的年紀,只有應(yīng)該戀愛的感情。
  朋友們一陣無語,看薇薇的眼神只寫了四個字:莫名其妙。
  愛情里看一個詞,叫“寧缺毋濫”。
  P2-4
  愿這個東西化為蛀紙的時候,你還能回憶起自己當年冒險的旅程
  “愿這個東西化為蛀紙的時候,你還能回憶起自己當年冒險的旅程。”
  這句話,是韓寒寫在《獨唱團》扉頁的話。
  當我敲完這本書最后一個符號,起身準備出去抽根煙的時候,我忽然瞥見了書桌上的《獨唱團》,便順手拿出來翻了一下。
  所有關(guān)于年少的記憶就都跑出來了。
  那個時候,如果形容我,大概就是熱血青年吧。
  我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韓寒,所以把韓寒所有的書都買了,一本不差。我高中的時候,寫東西還不錯,不愿意去寫常規(guī)的課堂作文,偏要標新立異,也是我高中的時候,盡管課業(yè)繁忙,卻還是喜歡寫點小詩,彈個吉他。
  那個時候,如果要談未來的話,會覺得未來很近,好像我跨出高中校園,觸手可及的就是未來。
  一直到,高考不太順暢,我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失之交臂。
  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摸索,我以為我會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所以,即使在家人的意見下報了市場營銷,我對經(jīng)濟并沒有什么興趣,我卻有一段時間在說服自己。
  既來之,則安之,學(xué)一科,愛一科。
  所以,在后來有過一段時間我在嘗試,做很多種嘗試,好的、壞的、有用的、沒用的……在諸多的嘗試中,我有喜悅,更多的,則是一次次否定自己。
  包括現(xiàn)在。
  如果要我來定義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我恐怕沒有辦法定義。
  我曾經(jīng)以為我們會攜手共戰(zhàn)商海的搭檔,后來分開了。
  我身邊愛了很多年的情侶,畢業(yè)各奔東西。
  有些姑娘單身了幾年忽然火速戀愛。
  有些人,在畢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注定要前程似錦,有些卻連工作都沒有著落。
  有些人忽然輟學(xué),有些人在游戲里醉生夢死。
  連身邊這種熟悉環(huán)境里的小圈子,都各有各的姿態(tài),更不要說去放眼這個大干世界。
  千萬種人,活成了千萬種模樣。
  高中的時候,我特喜歡想象以后的樣子,如果現(xiàn)在,你要問我能夠想象你以后十年的樣子嗎?
  我想,我十年之后,應(yīng)該會更好一些。
  但是,我只能定義一種狀態(tài),卻無法定義更精確的生活。
  有一種人,是那種你和他一周沒見,他的經(jīng)歷就能豐富成一年變化的樣子。
  也有一種人,你和他一年沒見,他的經(jīng)歷卻和去年沒有分別,除了加重的體重,和眉眼上多了一些的皺紋。
  經(jīng)歷更多,再去選擇一種生活。
  最開始寫這一本書的時候,我腦子里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但是寫到后來的時候,我也曾不斷地問過我自己,意義為何?
  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談,而且,我還年輕,我的經(jīng)歷我的年齡于整個生命軌跡來說,根本就不算什么厲害的經(jīng)歷。
  但是,當我把我所經(jīng)歷、所感、所想寫出來的時候,我又漸漸明白了,無所謂意義,它的作用在于分享。
  小學(xué)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是填空和判斷,只有標準答案和對錯。初中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是單選題,面對一堆錯答案的誘惑,把正確的答案選出來。
  到了高中,我們的生活是多選題,一道題,有很多種選擇,經(jīng)歷高考后,你能選擇多樣的軌跡。而到了大學(xué),我們的生活開始變成問答題。
  一道陳述題擺在面前,需要用很多的理論去印證,標準答案也只是參考答案,而所答的可能性全在于自己的筆下。
  等出了大學(xué),我們的生活就不再是一張試卷,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里,開始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也不會去知道,這個的正確答案是什么,這應(yīng)該是對還是錯,這有幾種選擇,我從哪種選擇里是對的。
  我們開始變成了出題人與答題人的共同體。
  我們自由地選擇考什么范圍、難易程度,我們也去答這些題,去摸索著它們的答案。
  我聽過很多人和我說,每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都希望能夠有一個人跳出來,告訴我應(yīng)該怎么辦,可是卻沒有這個人跳出來,只能自己來摸索。
  他們說這些話中,都是有些無奈的樣子。
  可是,也因為這樣,經(jīng)歷了迷茫、試探、摸索、犯錯、糾正之后,開始在自己的出題與答題之間,越來越穩(wěn)健,越來越堅定。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的某些言論能夠改變什么,言論這種東西,有時候會很蒼白。
  但是我記得曾經(jīng)有過一個公益廣告有這樣一句話:公益廣告就像一盞燈,這個世界燈多一點,黑暗就會少一點。
  我還不足以做一盞燈,也許未必能夠照亮你們前行的路。
  我更希望,這是一個交流的機會。
  感謝奇妙的際遇以及這樣的一種途徑,我說了故事,你們看到了我。
  之后,就讓我們各自去為我們自己的人生奮斗吧。
  等下一個五年,或者十年,甚至是這本書化為蛀紙的時候,我們早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我們冒險的旅程。
  不管那個時候,我們是仍舊在旅程途中,還是早已經(jīng)上岸,不再冒險。
  都可以記得。
  再會,追夢路上的伙伴們。
  米德
  2016.9.10





上一本:文化與人格 下一本:完美女人的修成之道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生活再難都是對的拼到想哭也就笑了的作者是米德,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