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把幸福攥在手里


作者:朱興明     整理日期:2021-12-27 05:17:12


  當你看了一場精彩的文藝表演,你感到愉悅或興奮。那就是你對藝術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如果是一個餓得心慌或是冷得發(fā)抖的人去看文藝表演,恐怕再精彩他也不會感到愉悅或興奮。為什么呢?因為他此時此刻需要的不是藝術的享受,而是可以讓他吃飽或穿暖的物質(zhì)需求,他的需要并沒有得到滿足。
  人一旦實現(xiàn)某一愿望,滿足某一需要,就會獲得某種幸福感。心理學家把人的需要分為兩大類五個層次,猶如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衣食住行————工作)、安全需要(人身安全、職業(yè)安全、保障安全)、社交需要(愛、友誼、關懷)、尊重需要(認同、尊敬、夸獎————社會地位)、自我價值實現(xiàn)需要(成長、成就、認可————人生價值)。第一、二兩個層次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三個層次是發(fā)展需要。人在滿足高一層次的需要之前,必須首先滿足或部分滿足低一層次的需要。兩大類需要中,第一類需要屬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匱乏性動機,為人與動物所共有。缺失需要的滿足是產(chǎn)生幸福感的基礎和前提,一旦得到滿足,興奮就會降低,便又失去動機或降低了對它追求的迫切程度。第二類需要屬于發(fā)展需要,可產(chǎn)生成長性動機,為人類所特有,是一種超越了生存滿足之后,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求發(fā)展和實現(xiàn)自身潛能的需要。滿足了這種需要的個體才能進入心理的自由狀態(tài),體現(xiàn)人的本質(zhì)和價值,從而產(chǎn)生深刻的幸福感,給人帶來無限的幸福。
  物質(zhì)生活條件一旦滿足或基本滿足人們的第一類需要之后,人們對于第一類需要的追求就遠不及對于第二類需要的追求那樣迫切,那樣渴望,因而幸福感更多地來源于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需要的滿足。人們的信任、理解、友愛、尊重、體諒、勉勵;人們的掌聲、贊揚聲、喝彩聲;人們敬佩的表情、羨慕的目光;人們的愛戴、敬仰、認可;學業(yè)上的成就、事業(yè)上的成功給人帶來的自信與自豪感等等,已成為大多數(shù)人們的需要和追求,成為人們獲得幸福感的主要源泉。
  人的這些“需要”得到“滿足”的過程,所反映的都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而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中,都同樣有著一個“作用與反作用”的客觀存在。要想得到他人和群體的信任,你首先要誠懇待人,為人有誠信;要想得到他人和群體的關愛,你首先要關心、愛護他人和群體;要想得到他人和群體的尊重,你首先要尊重他人和群體;要想得到他人和群體的體諒,你首先要學會諒解他人;要想學業(yè)有所成就,你就必須尊重學習規(guī)律,付出努力和艱辛;要想事業(yè)取得成功,獲得自然和社會的恩賜,你就必須遵從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正視客觀現(xiàn)實,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要想得到人們的掌聲、贊揚聲、喝彩聲,得到人們的愛戴、敬仰、認可,你就必須通過艱苦的奮斗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和修養(yǎng)良好的做人品格。
  人的需要具有相對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量或質(zhì)的需要也有所不同。邊遠山區(qū)鄉(xiāng)村的人們,長期生活在僻靜與落后之中,總希望能有機會到大城市里去玩一玩,感受一下都市的熱鬧與繁華。而大城市里的人們,過慣了喧囂和嘈雜,又多么盼望能在休假時到鄉(xiāng)下去走一走,享受那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吃膩了山珍海味的人,偶爾吃上一頓青菜或蘿卜,也覺得是美味佳肴。聽慣了鄧麗君歌聲的人,偶爾聽上一次少數(shù)民族的山歌,也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沒有乘坐過輪船的人,乘上一回輪船,感覺好生愜意。志向高遠的學生,僅僅學會了老師教授的課程并不滿足,而要超過老師后才有滿足感?梢,人的需要,是與人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經(jīng)歷、基礎以及認知水平、理想抱負等因素的不同而各異的。所以它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需要”的相對性告訴我們,不要認為別人擁有的才是好的,才是絕對的需要,自己擁有的就是次的,不好的;就是不需要或不十分需要的。要珍惜你的擁有,不僅要珍惜你擁有的榮譽和地位,珍惜你擁有的金錢與財物,珍惜你已具備的高尚與善良,珍惜你獲得的學習與進步的機會,珍惜你擁有的優(yōu)越環(huán)境和條件,珍惜你擁有的天賦,更要珍惜你擁有的艱苦經(jīng)歷,珍惜你擁有的吃苦機遇,珍惜你擁有的不太好的處境和條件,珍惜你擁有的失敗后的深刻教訓……一句話,就是要珍惜你擁有的一切。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財富,尤其是你的艱苦經(jīng)歷。
  人對需要的滿足感也具有相對性。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或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對需要的滿足是不同的。我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常常盼望“過年”,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有一件兩毛多錢一尺的布做成的新衣服穿,才能吃上幾頓用油炒過的青菜和沒有加入任何蔬菜的白米飯。那時心里常常想:要是什么時候能不穿那補丁重重的衣服,每天都能吃上那“沒有加入任何蔬菜的白米飯”該是多么的幸運!后來參加了工作,有了薪金,小時候的愿望完全實現(xiàn)了,可滿足感很快就淡化了,看見別人住的是寬敞明亮的房子,又覺得自己太寒酸,住的不到八平方米的房子又破舊又潮濕,心里又想:要是什么時候能住上比較寬敞明亮的房子,別說是有多寬敞,只要再多個“八平方米”就好了!隨著工齡的加長,社會的發(fā)展,條件改變了,住的房子遠超過兩個“八平方米”,且買了電視機、冰箱等什么的。該滿足了吧,可還是覺得不如有的人那么富有,用錢時還得合算合算后才出手,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還瀟灑不起來。因而心里的滿足感還是未能充分體現(xiàn)。從筆者的經(jīng)歷中得知,人對需要的滿足感,隨著時間的推移,環(huán)境、條件、基礎以及認識的變化而在不斷地比較中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滿足與不滿足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P17-20
  限于筆者的淺薄和筆拙,這本小冊子難免有不當之處。好在說的都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事,道的都是人生中真真切切的理,且出發(fā)點是絕對的善意。若能讓讀者從這本小冊子中受到一些教益與啟迪,哪怕是只有其中的一兩句話讓讀者受用,使人生多一份幸福,使社會多一點和諧,也算筆者沒有枉寫這幾許文字。倘若能讓讀者的心胸更寬廣一點,眼界更高遠一點,思想更成熟一點,智慧更深邃一點,一生都充滿幸福,那筆者就是最幸福的人了。
  本冊子的出版,有幸得到了長江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思想科學教授王久淵同志寫序;得到了巴蜀書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誠摯的謝意!





上一本:正心正身正己 下一本:女人這樣最美麗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把幸福攥在手里的作者是朱興明,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