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育孩子,顏之推氣就不打一處來。他曾眼睜睜看著梁朝亡了國。那個時代,真是太爛了。讀書人根本不值幾個錢,師道尊嚴早就死了。梁朝紅火那些年,江南的名門望族說了算,偌大一座官場,全讓“貴游子弟”給包了。無官無職的王公貴族叫做“貴游”,他們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聲色犬馬的公子哥兒。饒是酒囊飯袋,朝廷有了“肥缺兒”還得緊著人家。當時流傳一句諺語:“登車不跌倒,可當著作郎。身體沒毛病,就是大秘書!蹦切┘彝ビ斜尘暗暮⒆,個個兒打扮得妖里妖氣,油頭粉面。一出門,前呼后擁,坐著非常華麗的車馬;丶襾,吃盡穿絕,玩得都是奇珍異寶。朝堂上,一手遮天,就他們這個“裙帶圈”做主;其他人,學得再好,干得再棒,也沒你什么事兒。 教育毀了,年輕人的教養(yǎng)也就完了。一個沒教養(yǎng)的社會,只能出產“人渣”。梁朝那群牛哄哄的公子哥兒,中看不中用。過太平日子,當然舒坦了;一趕上動亂,立刻變成了可憐蟲。剝了那身虎皮,他們什么也沒有了,惶恐地面對戰(zhàn)亂,個個兒成了大傻瓜。一點兒能耐也沒有。吃飯都成問題,再起戰(zhàn)爭,他們只能“轉死溝壑”————尸體都讓狗叼走了。 奚落完一陣子,顏之推得出一個結論:“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薄坝袑W藝者,觸地而安!弊孀诹粝铝硕嗌馘X,沒用;得靠自己的本事才能維持。香港富豪李嘉誠曾對人說:如果兒子有本事,留給他很多錢干什么?(言外之意,兒子可以自力更生)假如兒子沒能力,留給他很多錢又能怎么樣?(明擺著,是送錢給孩子敗家嘛)《顏氏家訓》把學問和技藝當作“鐵飯碗”,所謂“學藝”和“薄伎”,不過是安身立命的手段。有這點本事,就能養(yǎng)活自己,不至于像梁朝世家子弟那樣“轉死溝壑”。 顏之推幾次淪為階下囚,很熟悉亡國奴的悲慘生活。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有些老百姓,雖然滿腦袋高梁花子,沒喝過幾天墨水,但是,粗通《論語》,略知《孝經》。憑這點兒學識,就能當個教書先生————撈著飯碗了。有些高門子弟,忽然敗家了,居然提不起毛筆,寫不成文章,這群廢物,全都給人種地養(yǎng)馬去了。這就是讀書的力量,現(xiàn)代人也承認:知識改變命運。 《顏氏家訓》進一步解釋“學藝”和“薄伎”這兩種謀生手段,說:“伎之易學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賢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边@段話點明了主旨:天下三百六十行,只有一個行當“既好吃、又好看”,那就是————讀書。除此之外,想長本事,或者出人頭地?都是癡心妄想,緣木求魚。顏之推說得非?隙ǎ瑳]留任何回旋的余地。 讀書,首先是一種謀生手段,其次應該成為生活方式!额伿霞矣枴窐O力誘導子孫,接受這種生存哲學。顏之推倔強地宣稱:“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于無學之富貴也!彼X得,只要有學問,窮點兒,不丟人;倘若胸無點墨,滿世界炫耀金銀財寶,就很招人瞧不起。這很像潦倒書生們聊以自慰的話:“你可以嘲笑一個國王的富有,但是,不能嘲笑一位詩人的貧窮!薄@很令人費解。莫非“詩人的貧窮”比“賣豆腐腦兒的貧窮”更體面?作詩敗家,和做生意賠錢一樣晦氣。窮,就是沒混出來,有啥可吹的! 當然,顏之推先生絕不可能主張“越窮越有理”。他指著街頭巷尾那些活靶子們說:不讀書,沒學問,將來能干什么?要么,披一身死沉的鎧甲,當兵去吧。要么,蹲在冷板凳上,“咋筆為吏”。什么叫“咋筆小吏”呢?咋,就是“啃”、“咬”的意思,《北齊書·徐之才傳》里說,“小吏好嚼筆”,那些跑腿聽喝的“毛毛官兒”,既沒本事,也沒頭腦,天天趴在桌子上,叼著筆頭兒瞎琢磨————這些人怎么會有出息! 顏之推掰著手指,逐個列舉:一不學“貴游子弟”;二不做“咋筆小吏”;三不當“面墻之徒”。面墻,泛指讀書不入門,攤開書本,就愁眉苦臉,猶如對著一面空墻。應該學問扎實,做個“明白人”。顏之推希望:“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干載終不為小人也!敝挥斜3纸K生苦學的姿態(tài),才不致“為無賴所欺”?v然肚里有點兒墨水,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讀書,得干一輩子,永遠沒頭兒!《顏氏家訓》立馬抬出一種反面典型: “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眹栏裾f來,這種“小丑兒”壓根兒就算不上讀書人,剛認倆字,眼里就沒人了,而且四處招搖,妄稱“大師”。他們走到哪里,臭到哪里,純粹被自己禍害了。與其這么糟踐自己,當初還冒充“文化人”干嗎呀? 講完這些事兒之后,顏之推才慢慢地打開自己那本智慧之書。 實在無法統(tǒng)計,人類究竟出版過多少書,只能用“汗牛充棟”、“浩如煙!边@類“虛詞兒”來描述。或問,傳世之作,到底有多少值得一讀?這些愣頭愣腦的問題,似乎沒有答案。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講過一段趣事:年輕時,他曾懷著極為崇敬的心情,拜會學界前輩夏曾佑。此公是浙江杭州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進士,歷任禮部主事、泗州知州、充兩江總督文案。民國以后,在教育部任職,還做過北平圖書館館長。他對經學、佛學頗有研究,所著《中國歷史教科書》更是聲明顯赫,連胡適都“深佩夏先生之功力、見地”。陳寅恪小他27歲,剛見面,這位老前輩就語驚四座,他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标愐“敌ο脑樱遣皇抢虾苛。等自己老年,才覺得那話有些道理:中國古書,不過那么幾十種,的確能夠讀完。P32-35 繼合先生機敏、捷智、穎悟與樂觀,他比同齡人有更多的歷練、精明、通脫及豁達;他始終孜孜不倦地學習、寫作、追求和探索,曾留給讀者不少的啟迪。在文學道路上,只有堅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是正道。 ————李國文 《顏氏家訓新解》這部嶄新的力作,視角獨特、內容新穎、筆墨優(yōu)雅、好看耐讀,具備很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影響力。繼合先生的作品,顯示出學養(yǎng)深厚、貫通文史和雅俗共賞的文化特征。 ————林非 繼合先生最新出版了這部《顏氏家訓新解》,采用豁達的胸懷、美妙的文字、睿智的文化和奇妙的思路,來引領讀者。篇篇美妙的文章,回蕩在古典與現(xiàn)代時空,似乎提醒人們,如何脫離世俗而平庸的觀念,怎樣踏入優(yōu)美且豐盈的人生。 ————蔣子龍 智慧的人生,庭院里煉成。經典的活法,在兄弟書中。 ————紀連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