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人生十論--論語中的處世之道


作者:(日)澀澤榮一     整理日期:2021-12-27 05:05:13


  觀察人物法
  佐藤一齋先生認為,根據(jù)對一個人第一次見面時所得到的印象,然后判斷這個人如何,這是最正確、最不會有差錯的觀察人物的方法。在其所著《言志錄》中,有這樣一句話:“初見時的觀察,多半無誤!闭缫积S先生所說,第一次見面時,好好觀察這個人,多數(shù)不會有錯。次數(shù)一多,因為有種種考慮,反易發(fā)生錯誤。初次相見之時,對一個人的判斷,由于在感情中,沒有各種考慮和夾雜私情在內,所以是極為純凈的。如果對方有所偽裝,那么這種偽裝在一見面時,就能完全反映在我們胸中這面鏡子上,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見面的次數(shù)一多,就容易因聽到他人種種不同的反映和自己從道理上的判斷,以致因考慮過多,反而不能正確加以觀察了。
  孟子也說過:“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眨焉!保ā睹献印るx婁上》)這可以稱之為孟子一派的觀察人物的方法。也就是說,孟子看人是根據(jù)人的眼睛來鑒別的。心地不正,眼睛就會失神,而心地正,眼神就足,眼睛自然會清澈透明。孟子的這種觀察人物的方法,也是相當準確的方法。只要仔細觀察人的眼睛,大體上就能知道一個人的善惡正邪。
  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論語·為政》)佐藤一齋先生這種根據(jù)一個人的初次印象的觀察法和孟子那種觀人眼神的觀察法,都是比較容易且敏捷的方法,大體上不會有失誤,能夠正確地識別一個人。但是,要真正了解一個人,這些觀察法就不夠了。必須根據(jù)孔夫子的遺訓,即這里所舉《論語·為政》中說的,必須從視、觀、察三個方面來識別人。
  視和觀,在日語中的讀法是相同的,不過從意義上來說,視只是單單用肉眼去看外表,而觀則不僅看外表,而且要更進一步觀察其深處;不僅要用肉眼看,而且要打開心眼去看。也就是說,孔子在《論語》中所講的人物觀察法,首先是觀察這個人行為中所顯現(xiàn)的善惡正邪,由此以觀察這個人的行為的動機是什么?然后更進一步去了解這個人安于哪一方面,生活滿足于什么?只要這樣,這個人的真實人品就會昭然若揭,即使他想隱藏也隱藏不住。一個人,盡管從他外表所顯現(xiàn)出的行為看上去十分正當,可是作為其行為動機的精神如果不正,那就絕不能說這是個正直的人。有的人,雖然不能說做了什么特別的壞事,而且從外表看,其所表現(xiàn)的行為和其動機也都正當,但如果安于飽食終日、暖衣逸居,無所用心,有時也會經不住誘惑,做出想不到的壞事。所以,行為、動機和所滿足程度三者不能全部端正的話,就很難說這個人完完全全、自始至終是一個正直的人。P10-12
  本書涉及了人生的許多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人生的指南。因此,這部書不僅對健全地發(fā)展中國經濟、改變現(xiàn)在的道德秩序混亂大有裨益;而且通過作者的親身體驗所揭示的人生道理,對后人設計自己的人生,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都會有積極的啟示。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中江
  本書是將從明治到昭和問,在我國的政界、經濟界,尤其是在社會公共事業(yè)方面都留下了偉大的業(yè)績,被稱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澀澤榮一經常所作的一些演講,分成“處世與信條”、“立志與學問”、“常識與習慣”、“仁義與富貴”、“理想與迷信”、“人格與修養(yǎng)”、“算盤與權利”、“實業(yè)與士道”、“教育與情誼”、“成敗與命運”等十項編輯而成的。
  本書自昭和三年(1928年)初出版發(fā)行以后,很快就又再版,為許多人所喜愛。本書內容意味深長,而且通俗淺顯,具有普遍性,它超越了時代,而且即使經歷了半個世紀之后的今日,還能為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帶來勇氣、忍耐和光明。
  生活在混亂時代的現(xiàn)代人,常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惑,對將來失去希望。在這種時候,如果能理解到這位偉大先輩的精神,那么,就會高興地感到,他的教導到現(xiàn)在還是有用的,從而對未來充滿信心。





上一本: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嗎 下一本:心靈的平靜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人生十論--論語中的處世之道的作者是(日)澀澤榮一,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