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巴特的兩種著作,前者約14萬字,后者2萬余字。1952年巴特進入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從事詞匯學和社會學研究,在其后的七年間在《新文藝》雜志上發(fā)表了許多揭露大眾文化迷思的文章,后來集結成《神話修辭術》(Mythologies 1957)。從此,巴特被公認是關于我們怎樣通過語言、服飾、手勢相互交流的最有獨創(chuàng)性的評論家之一。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研究符號學和結構主義,他對傳統(tǒng)學院文學理論觀點以及大眾文學形態(tài)作了論述,其獨特的觀點被稱為新批評,引起其他思想家的不滿,認為他漠視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學根源。巴特則發(fā)表《批評與真實》(Critique et verite 1966)與其對抗,控訴那種陳舊的、布爾喬亞式的不重視語言細節(jié)、刻意忽視其他理論概念(如馬克思主義)挑戰(zhàn)的批評方式;他熱情地呼吁讀者要擺脫既成觀念,按照現(xiàn)代思想看待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總是先由一種語言與其自身的沖突組成的。 《神話修辭術》 1952年巴特進入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從事詞匯學和社會學研究,在其后的七年間在《新文藝》雜志上發(fā)表了許多揭露大眾文化迷思的文章,后來集結成書。從此,巴特被公認是關于我們怎樣通過語言、服飾、手勢相互交流的最有獨創(chuàng)性的評論家之一。 《批評與真實》 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研究符號學和結構主義,他對傳統(tǒng)學院文學理論觀點以及大眾文學形態(tài)作了論述,其獨特的觀點被稱為新批評,引起其他思想家的不滿,認為他漠視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學根源。巴特則發(fā)表此文與其對抗,控訴那種陳舊的、布爾喬亞式的不重視語言細節(jié)、刻意忽視其他理論概念(如馬克思主義)挑戰(zhàn)的批評力‘式;他熱情地呼吁讀者要擺脫既成觀念,按照現(xiàn)代思想看待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總是先由一種語言與其自身的沖突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