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先提出“人間佛教”的可以說是六祖惠能。雖然說他沒有像民國太虛大師那樣直接提出,但他的“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的法語和《壇經(jīng)》中所表達(dá)出的諸多思想,可以說是以“人”“心”和“人間”為標(biāo)的的。故推崇人間佛教,則有必要深入體悟《六祖法寶壇經(jīng)》。 佛性,人心本具!爸挥么诵,直了成佛”,“是心做佛”,除此沒有商量。這便是六祖惠能直示給我們的佛性理論。 信佛人莫要愿東愿西,“西方只在目前”,心中不凈,沒有覺悟,黑鍋底一塊,東求西求有何益處?只因念佛、求佛蒙蔽了心性,豈不是“執(zhí)藥成病”? 禪不在坐。坐禪是修定啟悟的方法。心中迷悶,坐斷筋骨,又有何益?和心性沒有半點(diǎn)交涉。磨磚不能成鏡,就是最好的注腳。 “心平何勞持戒”。戒是為了防非止惡,最高原則是無上心戒。心中不凈,與戒何干? 學(xué)問人只言“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豈知戒、定、慧皆由心體而發(fā)。說即有三,“合理歸一”。直用心體去悟,何必分三分四。 六祖惠能的南宗禪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睘榘l(fā)大乘心的人說,為最上乘的人說,為平民大眾說。故此,其語言直截了當(dāng),平白簡易。其風(fēng)格是對小乘禪法、經(jīng)院哲學(xué)、貴族佛教的反動。雖然因他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得以“焊接”、“融合”、“本土化”,但不失大乘經(jīng)典的宗旨,妙契佛陀出世之本懷。 中國佛教在現(xiàn)在社會條件下雖然還不能定位,也無法表現(xiàn)其特質(zhì),但必須是“佛教”,不能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的影響下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佛教,存不存在又有何價值呢?! 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壇經(jīng)》的心性說,其實是不錯的開心散、清潔劑,不妨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