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智慧的概念史研究》由劉宇著,作者以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思想為原點,通過對其發(fā)展歷程中所涉及的那些重點哲學家或流派的專門論述,概括出了實踐智慧的意義變遷之路:創(chuàng)生一建構一變異一否定一復興。這當中對某些哲學家實踐智慧思想的闡述也有諸多的閃光點,相信讀者自會辨識。 《實踐智慧的概念史研究》由劉宇著,是首部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西方實踐智慧思想發(fā)展史的專著。實踐智慧是實踐理性的德性,是古代倫理體系中的核心德性之一。在亞里士多德的界定中,其基本含義是指能夠使人在具體的實踐事務中做出合理思考、踐履良好行為,并最終實現幸福的那種理智品質。他的闡釋使其成為西方實踐哲學傳統(tǒng)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更在當代西方實踐哲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代實踐哲學中的亞里士多德主義思潮,力圖從亞里士多德的倫理政治哲學中尋求理論資源,批判和反思現代社會的某些問題,尤其是人們的實踐生活被科學技術思維所主宰而造成的諸般惡果。實踐智慧植根于生活世界,把握但不刻意改造生活實踐的千姿百態(tài),始終以造福人類生活為旨歸。它無疑為現代社會所亟需。 盡管西方學界對實踐智慧概念做過諸多解釋和闡發(fā)性的研究,但至今未有全面考察它在哲學史上之整體發(fā)展脈絡的專著。漢語學界更是如此。本項研究希望有所開創(chuàng)。本書一則重點詮釋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思想。再則以“概念史”的研究方法梳理和闡述此概念在西方哲學史上的不同樣態(tài),以點線結合的方式呈現出它在不同時代背景和理論體系下的復雜意義,并以此從一個側面來深入理解西方實踐哲學傳統(tǒng)中的某些根本問題。同時,本書也可作為一項基礎性文獻,為中國當代實踐哲學的建構提供他山之石。 《實踐智慧的概念史研究》材料極為翔實,文獻的把握和詮釋到位,觀點新穎且論述深入,曾得到境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臺灣輔仁大學潘小慧教授甚至認為,此書“不論在臺灣或大陸,都可稱得上是學術界的鳳毛麟角之作。有極佳之創(chuàng)新性與學術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