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性的行話》是阿多諾批判二十世紀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即存在主義思潮的著作。本書從語言批判開始,但卻是嚴格意義上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本書的主題延續(xù)阿多諾的教師資格論文對克爾凱郭爾的分析,其主要的批判對象是布伯、雅思貝斯和海德格爾。阿多諾分析了存在主義者圈子內的一種特別“內向性”的用語,表明其所指是直接地就是“虛無”,而這就導致了一種特別主觀化的內在經驗,喪失了所有的客觀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主體活動。阿多諾認為,這種向內心世界的退縮,盡管也可以被視為對物化的外在世界的反抗,但是這種反抗是虛弱的,很終只是對外界的虛假的隔絕,從而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接受。阿多諾主張德國古典時代的理性精神,主張創(chuàng)造性主體與客體的辯證互動。對存在主義這種虛假意識的改變,具有直接的、廣泛的實踐意義。如阿多諾介紹的,本書很初的意圖是作為《否定辯證法》中的一章,對應著“與本體論的關系”,但因體量超出了計劃而獨立成書。本書與《否定辯證法》的這部分內容是可以對照閱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