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思想與社會


作者:張東蓀     整理日期:2018-11-18 11:30:12


  本書的目的在想說明形而上學是人類知識中的一種具有特別性質(zhì)與特別功用在文化上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東西。作這樣的說明依然是以知識社會學(或稱社會學的知識論sociolog-ical epistemology)為立場。故在未入正文以前必須先討論知識,尤其是概念的知識,因為必如此方見其有社會性。
人類的心必須發(fā)展到概念的階段方能成為知識。至于動物有沒有概念以及人類有沒有“概念以前的認知”(Knowledge at the pre-conceptual stage),則讓比較心理學家、動物心理
學家、兒童心理學家去研究。現(xiàn)在完全不管。因為在實際上是不是有一種純粹知覺perception in the purest form)而不雜含有記憶辨別比較在內(nèi);倘其無之即可說知覺就是知識而知覺與概念即沒有鴻溝的分界。誠如斯泰司(W.T.Stace)所說:“吾人不能說出心如何與為何而構(gòu)成概念。然其能構(gòu)成概念則為一zui終之事實。概念構(gòu)成系思想之基本性質(zhì),此為吾人所發(fā)見,且應虔誠承認者也!(We can not say how or why the mind conceptualizes.that it does so is an ultimate fact.Conceptuality is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thought which we find and which we have to accept with natural piety,見The Thcory of Knowledge and Existence P.49。)所以我們不再向概念以前的心理狀態(tài)來追問而只承認這個概念階段之為事實。這是我們討論“知識”時所必須認定的前提。
既說到概念則又必須知道概念有幾個特性。照心理學家(例如C·Spearman)說概念有固定性(fixity)、顯界性(dis-creteness)與言語性(verbality)等特性。我則以為都是從言語性這一點上而成的。因為必須附在符號上所以變?yōu)楣潭,因為是固定的所以不能有中間的漸接與連續(xù)階段,遂成為顯明截分的界限。至于尚有所謂集合性(compositeness)亦未嘗不是由于言語性所演成的。因為一個概念附在一個符號上則自然會把同一個符號用以指表許多具體的事物。由此可見人類的思想到了有概念的階段。思想與言語完全合而為一。亦可勉強說這是思想之言語化。須知言語是社會的產(chǎn)物,所以人類的心發(fā)達到了概念的階段則心意之社會性(sociality of conseci-ousness)自然便成功了。
真的性質(zhì)是隨知識系統(tǒng)而不同,在常識上真就是便(truth as convenience)。未有便(便利)而不真者,亦無法發(fā)見有真而不便者,有真而不便者必待科學而后發(fā)見。在科學上真就是實(truth as fact),未有實(事實)而不真者,亦未有真而不實者。有真而不實者必待形而上學乃可窺見。在形





上一本:金岳霖卷 下一本:凈土宗經(jīng)典精華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思想與社會的作者是張東蓀,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