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菩薩為什么低眉嗎?”“為了眾生的悲心。”《為了眾生的悲心》選取李叔同、梁啟超、季羨林、胡適、梁漱溟、馮友蘭、豐子愷、許地山、朱自清等中國現代著名佛學大家、文學大家談佛散文幾十篇,從佛理、佛心、修心、覺悟四方面,全景展現大師的佛緣與佛學體悟,闡釋了佛學思想的境界,即是慈悲。我們可以從季羨林《釋迦牟尼》和梁啟超的《論佛教與群治之關系》領悟佛教的緣起和佛理,可以從弘一大師李叔同的《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南閩十年之夢影》以及圓瑛大師的《念佛即是修行》感受到大師的佛學修為與悲心,可以從豐子愷的《佛無靈》《我的燒香癖》徐志摩的《天目山中的筆記》體悟到修行的力量,一念起萬物生,拈花一笑萬山橫。 “你知道菩薩為什么低眉嗎?”“為了眾生的悲心!薄稙榱吮娚谋摹愤x取李叔同、梁啟超、季羨林、胡適、梁漱溟、馮友蘭、豐子愷、許地山、朱自清等中國現代著名佛學大家、文學大家談佛散文幾十篇,全景展現大師的佛緣與佛學體悟,闡釋了佛學思想的境界,佛即是慈悲。我從二十歲至二十六歲間的五六年,是平生*幸福的時候,此后就是不斷的悲哀與憂愁,一直到出家!钍逋ê胍唬┪覀冎袊酥灰研念^上、口頭上本來有的阿彌陀佛時時提醒著,自然不愁不一日日地好起來!——太虛禪宗有個和尚曾說:“達摩東來,只是要尋求一個不受人惑的人。”我想借用這句話來說:“哲學教授的目的也只是要造就幾個不受人惑的人!薄m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魯迅無常之慟,大概是宗教啟信的出發(fā)點吧,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宗教的行為,皆建筑在這一點心上!S子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