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特的著作《人的境況》是其重要學術著作,德文版為《積極生活》。作為海德格爾的學生,作為海德格爾的學生,阿倫特在這本書中在對海德格爾的思想做比較有效清算的同時,建立了自己著名的“行動理論”:強調(diào)人只有在與他人分享這個世界、共同擁有這個世界并在這個世界中積極行動,才能使人獲得意義。這樣的立場被稱之為翻轉(zhuǎn)了西方哲學幾千年推崇“沉思”的傳統(tǒng)。在這本書中,阿倫特區(qū)分了人類實踐的三種形式和與之相適應的三個領域。1.勞動(labor)。勞動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維持肉體的生存和延續(xù),它所生產(chǎn)的生活必需品,“一生產(chǎn)出來就被消費掉了”。在這個意義上,勞動具有一種與外界無關的“黑暗”和“隱秘”的性質(zhì)。2.生產(chǎn)(work)!吧a(chǎn)”包含了技能、技巧在內(nèi);所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盡可能避免被迅速消費掉,因而具有一種持存性,在時間上更為悠久。3.行動(action)!靶袆印笔窃诠差I域中展開的,在公共領域中的行動意味著:排除了任何僅僅是維持生命或服務于謀生目的,不再受到肉體性生命過程那種封閉性的束縛。書稿系統(tǒng)爬梳了阿倫特的積極生活理論,并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對其理論進行了深入批判,為其注入現(xiàn)實意義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