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信仰(東晉士族與佛教)》內(nèi)容簡介:中國佛教從印度東傳以來,在中華大地生根、發(fā)展,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綿延不絕。從東漢到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譯經(jīng)與格義佛教,是中國佛教的初揚時期,其結(jié)果是以某一經(jīng)論為核心而形成了部分學(xué)派;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宗派大成的階段,華嚴(yán)、天臺、禪宗等宗派的形成,表明了印度佛教在理論思想上的全部中國化。而宋元之際的佛教,又以禪、凈為主流,進入佛教中國化的鼎盛時期,在民間發(fā)生了全面影響。到了明代,圓融的思潮已經(jīng)成為佛教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目錄 導(dǎo)論 一 研究的對象 二 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三 研究的文獻與方法第一章 東晉出家士族考 ——兼論士族身份的變化 第一節(jié) 門閥制度與士庶劃分的標(biāo)準(zhǔn) 第二節(jié) 北方士族出家考 第三節(jié) 南下士族出家考 第四節(jié) 士族身份的變化:從圣人之徒到方外之賓第二章 儒玄士族與佛教(上) ——兼論兩晉士族信仰的變遷 第一節(jié) 瑯邪王氏 第二節(jié) 陳郡謝氏 第三節(jié) 太原王氏(一)——王昶一支第三章 儒玄士族與佛教(下) ——兼論兩晉士族信仰的變化 第一節(jié) 太原王氏(二)——王默一系 第二節(jié) 潁川庾氏 第三節(jié) 譙國桓氏第四章 禮法士族與佛教 ——兼論兩晉士族責(zé)任的變化 第一節(jié) 何曾、江統(tǒng)合論 第二節(jié) 卞壹與蔡謨合論 第三節(jié) 徐邈、范宣、范弘之合論第五章 東晉建康佛教與士族 ——兼論佛教的合法性問題 第一節(jié) 公元317年至342年 第二節(jié) 公元343年至372年 第三節(jié) 公元373年至420年第六章 東晉會稽佛教與士族 ——兼論佛教的莊園經(jīng)濟問題 第一節(jié) 佛教傳人的時間與北方土族遷入的時間 第二節(jié) 寺院經(jīng)濟與門閥莊園第七章 東晉僧團與士族 ——襄陽、廬山合論 第一節(jié) 襄陽僧團 第二節(jié) 廬山僧團第八章 文化問題與流民問題 ——論東晉士族與佛教的關(guān)系(上) 第一節(jié) 建康 第二節(jié) 襄陽與廬山 第三節(jié) 會稽第九章 致治問題與人生問題 ——論東晉士族與佛教的關(guān)系(下) 第一節(jié) 族群信仰與個體信仰 第二節(jié) 養(yǎng)生送死與內(nèi)圣外王 第三節(jié) 與化同體與生死涅槃 第四節(jié) 把人生問題與政治問題分開來主要參考書目后 記 導(dǎo)論 一 研究的對象 二 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三 研究的文獻與方法第一章 東晉出家士族考 ——兼論士族身份的變化 第一節(jié) 門閥制度與士庶劃分的標(biāo)準(zhǔn) 第二節(jié) 北方士族出家考 第三節(jié) 南下士族出家考 第四節(jié) 士族身份的變化:從圣人之徒到方外之賓第二章 儒玄士族與佛教(上) ——兼論兩晉士族信仰的變遷 第一節(jié) 瑯邪王氏 第二節(jié) 陳郡謝氏 第三節(jié) 太原王氏(一)——王昶一支第三章 儒玄士族與佛教(下) ——兼論兩晉士族信仰的變化 第一節(jié) 太原王氏(二)——王默一系 第二節(jié) 潁川庾氏 第三節(jié) 譙國桓氏第四章 禮法士族與佛教 ——兼論兩晉士族責(zé)任的變化 第一節(jié) 何曾、江統(tǒng)合論 第二節(jié) 卞壹與蔡謨合論 第三節(jié) 徐邈、范宣、范弘之合論第五章 東晉建康佛教與士族 ——兼論佛教的合法性問題 第一節(jié) 公元317年至342年 第二節(jié) 公元343年至372年 第三節(jié) 公元373年至420年第六章 東晉會稽佛教與士族 ——兼論佛教的莊園經(jīng)濟問題 第一節(jié) 佛教傳人的時間與北方土族遷入的時間 第二節(jié) 寺院經(jīng)濟與門閥莊園第七章 東晉僧團與士族 ——襄陽、廬山合論 第一節(jié) 襄陽僧團 第二節(jié) 廬山僧團第八章 文化問題與流民問題 ——論東晉士族與佛教的關(guān)系(上) 第一節(jié) 建康 第二節(jié) 襄陽與廬山 第三節(jié) 會稽第九章 致治問題與人生問題 ——論東晉士族與佛教的關(guān)系(下) 第一節(jié) 族群信仰與個體信仰 第二節(jié) 養(yǎng)生送死與內(nèi)圣外王 第三節(jié) 與化同體與生死涅槃 第四節(jié) 把人生問題與政治問題分開來主要參考書目后 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