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北宋沙門契嵩的全部四種著作:《鐔津文集》十九卷,《傳法正宗記》九卷、《傳法正宗定祖圖》一卷、《傳法正宗論》二卷。 契嵩(1007-1072),俗姓李,字仲靈,自號潛子,宋廣南西路藤州鐔津(今廣西藤縣)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七歲出家,十三歲剃度,十四歲受具足戒,法號“契嵩”。十九歲開始游方天下,訪求明師。后于江西筠州(今江西高安)洞安寺得法,依止青原行思十傳弟子、云門宗三世禪師曉聰,傳云門宗法嗣。 北宋初年,文人士子在學理上多宗韓愈,尊孔排佛,契嵩廣征博引釋儒道諸家經(jīng)論及史書著述,論述釋家之“五戒”、“十善”等教義與儒家“五!泵痰熔E異而體同,都出于“圣人之心”、人之先天心性,屬“圣人之道”,能引導天下民眾為善去惡,使天下得到治理,并勸儒者應當對釋家有所理解和支持。契嵩的著作,在一定范圍內(nèi)影響了當時人對佛教的看法。此外,契嵩針對佛教內(nèi)部其他宗派對禪宗系統(tǒng)的批評,撰寫了《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論》三部著作,以確立禪宗的正統(tǒng)正位,契嵩將諸書進獻宋仁宗,仁宗詔付傳法院編入藏經(jīng),賜契嵩紫方袍,并賜號“明教大師”。 契嵩門下弟子曾將其著作編成《嘉祐集》、《治平集》行世,但在契嵩圓寂后,二書漸次散佚。后人在收集到的《嘉祐集》基礎(chǔ)上,重新整理了契嵩的著作,以契嵩的籍貫命名,編輯成《鐔津文集》十九卷!秱鞣ㄕ谟洝贰ⅰ秱鞣ㄕ诙ㄗ鎴D》、《傳法正宗論》,歷來被保存在藏經(jīng)系統(tǒng)中。本書將契嵩的著作匯為一書,能為學者的研究使用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