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佛學尤其是禪學研究享譽國際學壇,在禪學研究領域被視為杰出的、最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學者。其治學的特點是跳出傳統(tǒng)宗派系譜敘事的話語框架,在方法論上進行深層次的反省,將西學前沿學科諸如解構學、后現(xiàn)代、后殖民理論與禪學文獻相結合,獨辟蹊徑,予以深入的分析并時有非同一般的觀點與結論。本書即為其代表作之一。本書以神秀為中心,發(fā)現(xiàn)了許多被遺忘和改寫的北宗禪歷史和思想的蹤跡,并以之與天臺、華嚴、密宗等關系予以梳理,同時給出新的闡述,其中涉及到過去學界未曾留意或研究不夠深入的課題很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正統(tǒng)性意欲”這個具有權利學話題的概念來審視禪學內(nèi)部的學派之爭,雖說難免會將宗派、思想間的問題簡單化、政治化,但作為一種學術研究仍不失為一種角度。
作者簡介: 伯蘭特·佛爾(Bernard Faure),法國著名佛教學者(現(xiàn)移居美國)。1978年佛爾畢業(yè)于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獲研究生文憑。1984年,佛爾畢業(yè)于巴黎第七大學,獲哲學國家博士學位。1978-1983年期間,佛爾留學日本,先后作為訪問學者和研究生就讀于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歷史學京都學派重鎮(zhèn)),從柳田圣山先生研究禪學(柳田圣山在此期間任教于京都大學,后曾任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以倡導歷史文獻批評學方法研治禪學而知名)。1983年,佛爾移居美國,先后任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1983-1987)和副教授(1987),及斯坦福大學副教授(1987-1994)、教授(1994-1999)、講座教授,現(xiàn)為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系、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并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日本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佛爾佛學研究的主題是東亞佛教。在這一論域內(nèi),他的論述主要集中在中日禪學和古代日本佛教方面。在禪學領域,佛爾的研究一方面表現(xiàn)出濃重的京都學派風格,注重嚴格的歷史考證和細密的文獻梳理;另外一方面,他又擅長于將禪史研究置于西方書寫傳統(tǒng),尤其是當代西方思想中進行考量,在學科交叉性背景中對禪研究史進行多視角的考察。在理論資源方面,佛爾擅長于將西學前沿尤其是后結構、后現(xiàn)代、后殖民理論和禪學的歷史材料和學術實踐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提出了“禪的東方學”、“禪帝國主義”等富有沖擊性的命題。在方法論層面,佛爾有效地整合了法國東方學、日本京都學派傳統(tǒng),及多種當代西方前沿思想史研究法。他強調(diào)對禪的學術傳統(tǒng)進行方法論方面的反省,提出了“行事的學術”的研究方法。佛爾禪學研究貢獻主要在中國早期禪學方面,他和馬克瑞(John McRae)一起,借助于文本批評學和社會文化史等分析,修正了從傳統(tǒng)禪到現(xiàn)代日本學者禪史寫作中一直沒有根本動搖過的禪宗傳法譜系。? 佛爾著述甚豐,已出版十余種。佛爾的禪學著作大多建立在對禪研究傳統(tǒng)的批判性思考基礎之上,主要有如下三種“批判”:《頓之修辭:禪佛教之文化批判》(The Rhetoric of Immediacy: A Cultural Critique of Chan/Zen Buddhism, Princen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禪的洞見和溢見:禪傳統(tǒng)之認識論批判》(Chan Insights and Oversights: an Epistem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Chan Tradi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以及《正統(tǒng)性的意欲:北宗禪之批判系譜》The Will to Orthodoxy?A Critical Genealogy of Northern Chan Buddhis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目錄: 總序 譯序 致謝 導論 第一章 神秀與他的時代 第二章 神秀之教義背景 第三章 神秀身后的北宗 第四章 北宗教法之開展 第五章 禪師凈覺 第六章 楞伽傳統(tǒng)和東山法門 第七章 楞伽師資記的文本傳統(tǒng) 結論 附錄一 禪學研究:走向“行事的”學術 附錄二 當前英語世界的禪研究 參考文獻 譯后記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