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研究的是中原北方地區(qū)北朝晚期的石窟寺,在年代上包括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和隋朝。這一時期,在南北和東西文化不斷地碰撞和交融下,石窟造像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樣式和新內容,構成了這一階段獨特的風貌。學術界往往稱其為上承北魏之余緒,下開唐代之先河,是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因而研究北朝晚期石窟造像在中國佛教考古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在實地調查、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重點選擇了鄴城、太原、固原、天水和敦煌五個區(qū)域的石窟寺作為研究對象。這些石窟處于都城或中心城市附近,洞窟數量較多,相對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大體反映這一時期石窟寺的總體特征。作者采用考古類型學方法,首先從各區(qū)石窟寺的類型著手,進行分類排隊,找出其前后演變發(fā)展關系,進而對各區(qū)石窟寺作分期與年代探討。在此基礎上,作區(qū)域之間的橫向比較,找出各區(qū)之間的異同關系,揭示了東西部石窟寺之間由不平衡向平衡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并對產生這種變化的諸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最后,重點討論了鄴城地區(qū)石窟與刻經的問題。 作者簡介 李裕群,1957年生于浙江桐鄉(xiāng)。1982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yè)。其后在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工作。198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并在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F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民族與宗教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考古與佛教考古。曾發(fā)表《天龍山石窟》、《試論成都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隋唐時代的揚州城》等數十篇論文及著作。
目錄: 緒言 上篇 石窟寺區(qū)域類型研究 壹 石窟寺的類型 一 鄴城附近諸石窟 二 太原附近諸石窟 三 固原須彌山石窟 四 天水麥積山石窟 五 敦煌莫高窟 貳 石窟寺的分區(qū) 一 諸石窟之間的橫向比較 二 區(qū)域成因的諸要素分析 三 結語 下篇 鄴城地區(qū)石窟與刻經研究 一 刻經洞窟的分類 二 洞窟與刻經的關系 三 造像題材與刻經的關系 四 刻經反映的石窟性質的變化 五 刻經與末法思想 六 刻經反映的鄴城三階教的影響 七 結語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