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三家之學,一般多作為一種哲學思想來研究,或當作一種知識來講解,而本書作者之所見則與此有所不同。梁漱溟先生認為,這三家都是關于人們修持、涵養(yǎng)或修養(yǎng)的一種學問,其固有的根本精神在“力行實踐”。因此,他說:“儒、佛、道三家之學均貴踐履實修,各有其當真解決的實在問題,非徒口耳三寸之間的事。不掌握此點,不足以言三家之學。”如儒家孔門之學,依作者所見,就是“專務導致吾人身心生活日進于自覺而自立,整個生命有所變化提的那學術”。作者并非不承認這三家之學“其中有思想有知識”,但“主要則在返乎自家身上之修持、涵養(yǎng)、證悟”,若不如此,而“只當作哲學來講者殊屬失真無當”。現(xiàn)本書所收錄之文字,各篇既強調三家之學這一固有之根本精神――“力行實踐”,又指出儒家修養(yǎng)實踐的具體方法。...
作者簡介: 梁漱溟,原名換鼎,字壽銘,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yè),其后皆自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30-1937年從事鄉(xiāng)村建設運動,1941年參與發(fā)起創(chuàng)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xiāng)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李淵庭,男,內蒙古托克托縣人。山東鄉(xiāng)村建設研究所畢業(yè),重慶北碚私立勉仁書院研究員。長期追隨梁漱溟、熊十力兩位先生治學,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儒家學說有一定造詣。1941年以鄉(xiāng)建派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活動,1943年,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民主同盟,解放后在全國政協(xié)工作,1985年補辦離休。業(yè)余從事翻譯工作,有《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等四部譯著出版,晚年與妻子閻秉華一起整理《梁融漱溟先生講孔孟》,并協(xié)助編寫《梁漱溟先生年譜》。閻秉華,1917年出生,女,內蒙古托克托縣人。1932年考入綏遠省女子師范學校,后因病輟學,至今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自學。1945年參加中國主同盟,1950年到民盟總部工作,1959年調入民盟中央組織部。1985年補辦離休后協(xié)助丈夫李淵庭整理《梁漱溟先生講孔孟》,并編寫《梁漱溟先生年譜》。
目錄: 梁漱溟先生論儒佛道 孔子學說之重光 中西學術之不同 東方學術之根本 東方學術概觀 儒佛異同論 孔學繹旨 佛法大意 佛法與世間原始佛教三法印 《禮記?大學篇》伍嚴兩家解說 《禮記?大學篇》解說 《禮記?大學篇》伍氏學說綜述 《禮記?大學篇》通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