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雜阿含經(jīng)


作者: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點(diǎn)校     整理日期:2017-02-19 22:10:06


  《雜阿含經(jīng)》五十卷,南朝劉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羅譯,系佛陀在世時為比丘、 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天子、天女等開示四圣諦、八圣道、十二因緣的教授、教誡,為修禪者必習(xí)的法門。
    佛陀涅檠后的三個月,大迦葉率領(lǐng)五百阿羅漢在耆闡崛出的畢缽羅窟舉行結(jié)集,將佛陀近五十年所傳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葉發(fā)問,阿難口誦佛陀一生的教法,其中便有《雜阿含經(jīng)》,此后《雜阿含經(jīng)》在印度各派中代代傳承。
    佛教傳入中國后,適值大乘佛教興起,因沒有全面理解阿含經(jīng),隋唐時期將之判為小教,致使后來的佛教徒很少重視該經(jīng)。近代以來,隨著國內(nèi)外對阿含經(jīng)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認(rèn)識到了其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風(fēng)貌,最能體現(xiàn)佛陀出世的本懷。為了滿足佛教學(xué)者和佛教徒的需要,我們以高麗藏為底本,參考近現(xiàn)代研究整理成果,重新整理出版。

目錄:
 。ㄉ蟽裕
  總序
  五陰誦第一
  卷第一(一――三二)
  卷第二(三三――五八)
  卷第三(五九――八七)
  卷第四(八八――一○二)
  卷第五(一○三――一一○)
  卷第六(一一一――一三八)
  卷第七(一三九――一八七)
  六入處誦第二
  卷第八(一八八――二二九)
  卷第九(二三○――二五五)
  卷第十(二五六――二七二)
  卷第十一(二七三――二八二)
  雜因誦第三
  卷第十二(二八三――三○三)
  卷第十三(三○四――三四二)
  卷第十四(三四三――三六四)
  卷第十五(三六五――四○六)
  卷第十六(四○七――四五四)
  卷第十七(四五五――四八九)
 。ㄖ袃裕
  卷第十八(四九○――五○三)
  卷第十九(五○四――五三六)
  卷第二十(五三七一―五五八)
  卷第二十一(五五九――五七五)
  卷第二十二(五七六――六○三)
  卷第二十三(六○四)
  道品誦第四
  卷第二十四(六○五――六三九)
  卷第二十五(六四○――六四一)
  卷第二十六(六四二――七一一)
  卷第二十七(七一二――七四七)
  卷第二十八(七四八――七九六)
  卷第二十九(七九七――八二九)
  卷第三十(八三○――八六九)
  卷第三十一(八六一――九○四)
  卷第三十二(九○五――九一八)
  卷第三十三(九一九――九三九)
  卷第三十四(九四○――九六九)
 。ㄏ聝裕
  卷第三十五(九七○――九九二)
  卷第三十六(九九三――一○二二)
  卷第三十七(一○二三――一○六一)
  八眾誦第五
  卷第三十八(一○六二――一○八○)
  卷第三十九(一○八一――一一○三)
  卷第四十(一一○四――一一二○)
  卷第四十一(一一二一一―一一四四)
  卷第四十二(一一四五――一一六三)
  卷第四十三(一一六四――一一七七)
  卷第四十四(一一七八――一一九七)
  卷第四十五(一一九八一―一二二一)
  卷第四十六(一二二二――一二四○)
  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一――一二六六)
  卷第四十八(一二六七――一二九三)
  卷第四十九(一二九四――一三二四)
  卷第五十(一三二五――一三六二)





上一本:地獄的思想 下一本:圣經(jīng)文學(xué)十二講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雜阿含經(jīng)的作者是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點(diǎn)校,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