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國人眼中,宗教改革運動只是西方漫長歷史長河中年代久遠的事件,至于這場運動所由發(fā)生的思想根源,改革中所涉及的神學教義,我們卻了解甚微,更不用說它對包括今天的東西方在內(nèi)的整個人類社會及基督教會所帶來的影響了。 如果我們可以把宗教改革運動比作一棵樹的話,透過《宗教改革運動思潮》這本書,讀者可以洞察這棵樹所賴以汲取養(yǎng)分并向各個方向伸展的樹根——改教家所共同關注的“因信稱義”、“預定論”、“回到圣經(jīng)”、“圣禮教義”、“教會教義”等基督教神學思想;也可以直觀地看到其粗壯挺拔的樹干及其繁茂的枝杈——宗教改革運動中的眾派別和個人,比如路德的信義宗,加爾文的改革宗,以及茨溫利、梅蘭希頓、布塞等人,以及濃郁的樹葉——眾派別和個人在改革中所堅持的同中有異的改革措施和神學教義;并且可以看到它的豐碩果實—— 改革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帶給教會及人類歷史的重要影響。 作者動態(tài)地展現(xiàn)了宗教改革運動從改革的呼聲到發(fā)生、發(fā)展、結束的整個過程,以及這場運動得以展開的背景,比如人文主義和經(jīng)院哲學等偉大的思潮運動、極端的宗教改革運動和羅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識形態(tài),以及16世紀早期的帝國城市的政治和社會實況,從其中凸現(xiàn)出宗教改革運動的主要神學觀念 作者簡介 阿利斯特·麥格拉思(Alister McGrath),當代杰出的福音派神學家和教育家,曾任英國牛津大學威克里夫?qū)W院歷史神學教授、威克里夫?qū)W院院長;現(xiàn)任英國國王大學(King’s College)神學、宗教與文化中心主任。麥格拉思是一位影響廣泛的福音派作家,他的研究范圍包括歷史神學、宗教與科學、基督教靈修學等。他的《上帝的義》、《追尋真理的激情》、《科學的神學》等神學著作使他躋身于當代最杰出的福音派神學家之列。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基督教教育家,能將復雜的問題梳理得清晰易懂。他所編著的神學教材,如《基督教神學手冊》、《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歷史神學》等被神學院和大學廣泛使用。
目錄: 中文簡體字版序 蔡序 陳序 原書序 如何使用本書 1 導論 改革的呼聲 “宗教改革運動”的概念 信義宗的宗教改革運動 改革宗教會 極端的宗教改革運動(重洗派) 天主教的改革運動 印刷術的重要性 宗教改革運動的社會背景 改教家的宗教觀念 宗教觀念的社會角色:日耳曼與英格蘭 2 中世紀晚期宗教 民眾宗教的增長 反教權主義的興起 教義多元主義的興起 權威的危機 英格蘭的個案研究:羅拉德派 3 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運動 “文藝復興”的概念 “人文主義”的概念 古典學術與語言學 文藝復興的新哲學 克里斯特勒對人文主義的觀點 Ad,fontes:回到本源 歐洲北部的人文主義 歐洲北部對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反應 歐洲北部人文主義的觀念 瑞士東部的人文主義 法蘭西的法律人文主義 英格蘭的人文主義 鹿特丹的伊拉斯謨 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運動的評價 人文主義與瑞士宗教改革運動 人文主義與維騰堡宗教改革運動 宗教改革運動與人文主義的張力 4 經(jīng)院哲學與宗教改革運動 “經(jīng)院哲學”的定義 經(jīng)院哲學與大學 經(jīng)院哲學的類型 唯實論對唯名論 “帕拉糾主義”與“奧古斯丁主義” 新路派(“唯名論”) 新奧古斯丁派(“奧古斯丁主義”) 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對宗教改革運動的沖擊 路德與中世紀晚期經(jīng)院哲學的關系 加爾文與中世紀晚期經(jīng)院哲學的關系 經(jīng)院哲學的社會處境 5 改教家生平導論 馬丁·路德 茨溫利 梅蘭希頓 布塞 加爾文 6 因信稱義的教義 奠基性主題:借基督得救贖 恩典的概念 馬丁·路德的神學突破 稱義的教義 路德早期的稱義觀 路德對“上帝的義”的發(fā)現(xiàn) 稱義之信心的性質(zhì) 路德稱義的教義的原因和結果 “法律式稱義”的概念 改教家對稱義的分歧 稱義與瑞士宗教改革運動 后期的發(fā)展:布塞和加爾文論稱義 天主教的回應:特蘭托公會議論稱義 稱義的性質(zhì) 稱義之義的性質(zhì) 稱義之信心的性質(zhì) 拯救的確據(jù) 7 預定的教義 茨溫利論上帝的主權 加爾文論預定 后期加爾文主義的預定 恩典的教義與宗教改革運動 8 回到圣經(jīng)去 中世紀時期的圣經(jīng) “傳統(tǒng)”的觀念 圣經(jīng)的武加大譯本 圣經(jīng)的中世紀地方語言譯本 人文主義者與圣經(jīng) 圣經(jīng)與宗教改革運動 圣經(jīng)的正典 圣經(jīng)的權威 傳統(tǒng)的角色 解釋圣經(jīng)的方法 解釋圣經(jīng)的權利 天主教的回應:特蘭托公會議論圣經(jīng) 9 圣禮的教義 圣禮與恩典的應許 路德論圣禮 路德論真實臨在 茨溫利論圣禮 茨溫利論真實臨在 茨溫利論嬰孩洗禮 路德與茨溫利的對比:總結與評價 加爾文論圣禮 天主教的回應:特蘭托公會議論圣禮 10 教會的教義 宗教改革運動爭論的背景:多納徒派的爭議 宗教改革運動教會觀的思想背景 路德論教會的本質(zhì) 極端派的教會觀 路德教會教義的張力 加爾文論教會的本質(zhì) 教會的兩個記號 加爾文論教會與宗教法庭 加爾文論教會的角色 教會大公性的爭論 11 宗教改革運動的政治思想 極端的宗教改革運動與俗世政權 路德兩個國度的教義 茨溫利對國家與地方官員的看法 布塞對地方官員與教會事奉的看法 加爾文對地方官員與教會事奉的看法 12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的擴散 擴散的自然途徑 地方語言 書籍 民眾的交流 教理問答 信條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 13 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思潮 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的起源:亨利八世 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的鞏固:從愛德華六世至伊麗莎白一世 在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中的因信稱義 在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中的“真實臨在” 14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對歷史的影響 對世界持肯定的態(tài)度 新教工作倫理 宗教改革運動思想與資本主義的根源 人權與有據(jù)弒君的概念 宗教改革運動思想與自然科學的出現(xiàn) 結論 附錄1神學及歷史用語匯編 附錄2主要原始資料的中英譯本 附錄3主要期刊和資料的標準縮略語 附錄4如何引用主要的原始資料 附錄516世紀引用《詩篇》的方式 附錄6宗教改革運動的最新書目 附錄7政治與思想歷史年表 精選參考書目 中英對照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