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來,西方的“技術知識”已有兩種趨勢顯露于世:長遠的一種是“宇宙論物義論”的“非人屬”趨向,即愈來愈“單子化”的“個人”亦步亦趨地走向“人是機器”; 現(xiàn)實的一種是一切來自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種性”全都消解到唯“力”是圖/ 唯“利”是圖的知識性的“無德無義無恥”之中。 前一種背叛“神性”引起猶太人羞愧。 后一種背叛“德性”引起中國人羞愧。
目錄: 編者前言:“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孫周興:人生就像懸崖邊的樹 【附】詩作:沒有花我們怎么辦? 張志揚:“人是可能死於羞愧的” 【附】旅歐札記:阿姆斯特丹凋零的沉醉 陳家琪:什么是萌萌所關心的理論問題? 蕭 帆:囹圄微光 張志林:《情緒與語式》對哲學問題的開掘 程 煉:身后功名慰寂寞 鄭文龍:從《創(chuàng)世紀》1-3看猶太教的羞愧感與神法的關系 張文濤:回憶和感悟:紀念萌萌 【附】對萌萌問題的一點理解 婁 林:斯文不喪 曹 聰:通往“存在”的想象與回憶 周 潔:堅持守望那片隱秘的空白 郭熙明:如何“拯救復仇”? 張凱迪:苦月亮之謎 王凌云:溫暖的現(xiàn)象學 徐 飛:認識“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賈冬陽: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土地品格 張芳寧:女人:“是淵藪,也是希望” 柯常詠:只與自己的靈魂相廝守 李安琴:薇依、她和我 楊曉強:誰來拯救不幸的人生 田一坡:萌萌的興與言 郝春鵬:語詞的索引 高 琪:無語中的期待 唐俊峰:理想的墜落與升騰 牟 琦:萌萌的哲學問題 魏春雷:“情緒—水墨”:轉換與哀悼 鄭一萌:給我一個想象 朱 贏:“中國”人的德性 龍卓婷:“幸存者之幸與不幸” 肖訓能:斷裂的缺口:人生的殘缺與人性的殘缺 陳 輝:世界的光榮就這樣消逝了 劉 嬋:靜默中的獨白:在幽隱處開顯與盤旋 萌 萌:“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未完成遺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