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皮格伯格《現象學運動》一書是專為英美讀者寫的一部現象學入門書,完成于1959年,多次再版和修訂。本書是根據1982年第三版譯出。作者是按照現象學運動的歷史向一般讀者介紹現象學運動,對現象學運動的起源、成長和繁衍加以簡明易懂的敘述。著者認為,現象學運動并不是胡塞爾一個人的現象學的發(fā)展史,這個運動的多樣性比起他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性更為突出。本書從現象學縱向的歷史發(fā)展方面和橫向的傳播方面,展示了現象學運動豐富多彩的內容,是迄今為止介紹現象學的一部最全面、最完整的著作。
目錄: 第一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縮寫詞表 導言 1.現象學運動的定義 2.無親緣關系的諸現象學 A.非哲學的現象學 B.哲學的現象學 3.預告 第一編 現象學運動的準備階段 第一章 弗朗茨·布倫塔諾(1838—1917):現象學運動的先驅 第二章 卡爾·施圖姆福(1848—1936):實驗現象學的奠基人 第二編 現象學運動的德國階段 第三章 艾德蒙德·胡塞爾(1859—1938)的純粹現象學 第四章 最早的現象學運動 第五章 本質的現象學:馬克斯·舍勒(1874—1928) 第六章 尼古拉·哈特曼(1882—1950)的批判本體論中的現象學 第七章 作為現象學家的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 第三編 現象學運動的法國階段 導言 第八章 法國現象學的早期階段 第九章 作為現象學家的加布里埃爾·馬塞爾(1889—1974) 第十章 讓-保羅·薩特(1905—1980)的現象學 第十一章 莫里斯·梅洛-龐蒂(1908—1961)的現象學哲學 第十二章 保羅·里科爾和幾個同人 第十三章 埃馬紐埃爾·萊維納(1906—):現象學的哲學(斯特凡·施特拉塞爾撰寫,H.施皮格伯格譯) 第四編 現象學運動的地理分布 1.緒言 2.德語地區(qū):“現象學的復興?” 3.法國:繼續(xù)與選擇 4.意大利:侵入 5.西班牙:由于現象學而復興 6.拉丁美洲:繁衍 7.葡萄牙地區(qū):支流 8.英國的景象:起伏不定 9.美國和加拿大:寬容 10.俄國:滲透 11.東歐:對話 12.印度:近似 13:日本:回聲 14.評價 A.今日的狀況 B.代替預測 第五編 現象學方法的要點 A.現象學與現象學方法 B.現象學方法是對簡化主義的反抗 C.現象學方法的諸步驟 1.研究特殊現象 a.現象學的直觀 補論:現象學只探討主觀現象嗎? b.現象學的分析 c.現象學的描述 2.研究一般本質(本質直觀) 3.理解諸本質關系 4.觀察顯現的方式 5.考察現象在意識中的構成 6.將對存在的信念懸擱起來 7.解釋隱蔽的意義 D.結論 附錄 圖表I:德國現象學運動年表 圖表II:法國現象學運動年表 圖表III:英美國家現象學運動年表 主題索引(以及經過選擇的現象學術語詞匯表) 人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