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16開精裝,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 中華雜技藝術通史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不僅限于雜技藝術本身,而且涉及歷史學、文學、美學、社會學等許多領域的內容,為此,本書寫作人員中既有歷史學、古典文學的學者、教授,又有長期從事雜技編導與理論研究人員 ★ 時限上起遠古,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按歷史發(fā)展順序,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近現(xiàn)代六編 ★ 內容極其豐富——不僅書寫了雜技藝術的起源以及各個時期發(fā)展的歷史、表演形式和各種技巧、藝人生活等內容,而且對與雜技發(fā)展有關的社會背景、歷史背景如生產(chǎn)勞動、科學技術、政治、外交、軍事、民族關系、階級斗爭、秘密會社、民情風俗等也作了必要的敘述雜技藝術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舊社會,雜技藝人處于社會下層,雜技藝術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雜技藝人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雜技藝術也受到高度重視,并成為中國對外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國際雜技比賽中連獲大獎,享有很高的聲譽。但是對中國雜技歷史和理論的研究,相對來說卻比較薄弱,論著很少,資料也不多。于是,這部比較系統(tǒng)詳細的《中華雜技藝術通史》應運而生。 中華雜技藝術通史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不僅限于雜技藝術本身,而且涉及歷史學、文學、美學、社會學等許多領域的內容。為此,本書的寫作人員中既有歷史學、古典文學的學者、教授,又有長期從事雜技編導與理論研究人員。彼此互相配合,取長補短,熔于一爐,集結成書。時限上起遠古,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按歷史發(fā)展順序,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近現(xiàn)代六編。 主要特點: 一,資料翔實。如前所述,在過去,雜技藝人和雜技藝術地位低下,不被世人重視,因而有關雜技的記載很少,而且十分零亂。新中國建立以后,雖有所改觀,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雜技歷史研究的落后狀況。本書除參考了古代遺留下來的幾部有關雜技著作和正史中少量的雜技記載外,還注意搜集了歷代詩文集、稗官野史、筆記小說、報刊資料以及石刻繪畫中所反映的資料,并吸收了當代包括海外的一些新研究成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參考引用主要書目即達300余種之多。另外,對有些記載中的某些封建迷信或過分夸飾的內容,也作了分析研究,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盡可能使之符合歷史事實的本來面貌。 二,內容豐富。本書不僅書寫了雜技藝術的起源以及各個時期發(fā)展的歷史,雜技的表演形式和各種技巧,雜技的組織、流派和各種禮俗制度,雜技藝人的生活逸事、名人傳記等內容,而且對與雜技發(fā)展有關的社會背景、歷史背景如生產(chǎn)勞動、科學技術、政治、外交、軍事、民族關系、階級斗爭、秘密會社、宗教信仰、民情風俗等等,也作了必要的敘述。把雜技放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歷史舞臺上去考察,就使這一部書比較符合中華雜技藝術通史的基本要求。 三,文圖并茂。雜技史與一般的歷史書不同,僅有文字的表述是不夠的,還必須配合以圖片說明,才能使讀者對各個歷史時期的雜技表演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一目了然,明白易懂。為此,本書搜集了古今中外大批的圖片資料,經(jīng)過篩選,保留了400多幅,其中不乏極為珍貴而罕見的資料。 四,古為今用。這是本書編寫的一個根本目的。中國的雜技藝術源遠流長,在歷史上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各種高難度的表演技巧,其中有些已經(jīng)失傳,需要我們加以發(fā)掘和繼承。更重要的是雜技藝人熱愛祖國、胸懷世界的愛國主義思想,博采古今中外眾家之長、精益求精的敬業(yè)精神,為人處世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值得發(fā)揚光大。 《“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雜技藝術通史》記述了中華雜技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的歷史,雜技的表演形式和各種技巧,還記述了雜技的組織、流派和各種禮俗制度,雜技藝人的生活逸事,以及與雜技藝術發(fā)展有關的社會背景、宗教信仰、民情風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