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的養(yǎng)菊歷史悠久,遠(yuǎn)在唐代就初具規(guī)模。唐代詩人劉禹錫對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的描述就可見一斑。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每逢重陽佳節(jié),不僅民間有花市賽菊之舉,而且宮廷內(nèi)也養(yǎng)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飲菊花酒,甚至還開“菊花花會”。明清時代開封養(yǎng)菊、賞菊之風(fēng)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臺賞菊時,就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并被刻在當(dāng)今禹王臺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穆青先生拍攝的牡丹,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品種更是異彩紛呈,花形碩大豐滿,雍容華貴,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春來誰作韶華主,總令群芳是牡丹”的詩情畫意。再看他拍攝的菊花,一株株不甘示弱,競相怒放,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 穆青先生談到,宋人李格非在《書洛陽名園記后》中喟嘆“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園囿之興廢,洛陽盛衰之候也”。唐人杜牧也有詩云“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以示生活的無奈和憂傷。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穆青先生的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