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造音翻土


作者:何東洪/鄭慧華/羅悅?cè)?nbsp;    整理日期:2017-02-20 20:36:11


  長期被某幾種音樂類型綁架了嗎?《造音翻土》邀請你透過聽覺感知進入歷史之中翻轉(zhuǎn),重新發(fā)現(xiàn)一種聆聽與解釋臺灣聲音的角度。
  戰(zhàn)後至今,臺灣聲響文化的討論一直付之闕如,或僅偏重特定類型,本書策劃團隊歷經(jīng)多年田野調(diào)查、研究與蒐集,將臺灣聲響文化中的重要事件與運動的口述歷史、第一手文件、照片、史料,在2014年以展覽形式呈現(xiàn),2015年邀集作家、學(xué)者、音樂人與展演策劃者、藝術(shù)家共同著述,探索戰(zhàn)後臺灣聲響文化運動的脈絡(luò)。
  本書以「造音」來跨越音樂類型的分析藩蘺──無論是一般熟悉的流行、電子、民謠、搖滾等音樂,甚至是聲音實驗與創(chuàng)作,重新聆聽不同的時空脈絡(luò)裡,「造音者」與權(quán)力在消音、規(guī)訓(xùn)、閃躲、協(xié)商、拮抗與顛覆的可能交鋒下所展開的文化與政治意義;「翻土」則是從歷史的社會土壤裡,重新翻、掘、找,爬梳聲響「本土化」的軌跡,思考它再一次被「造音」轉(zhuǎn)化的可能。
  本書作者包括長期與此領(lǐng)域耕耘的文化工作者:何東洪、何穎怡、范揚坤、馬世芳、張照堂、張鐵志、黃孫權(quán)、羅悅?cè)趯N呐c訪談文之外,也搭配短文介紹說明文中提及的人物、事件、歌曲、專輯,並穿插藝術(shù)家的展覽作品,紙上再現(xiàn)時代氛圍。 作者簡介
  何東洪:現(xiàn)任教於輔仁大學(xué)心理系。曾為水晶唱片製作企劃,地下社會live house經(jīng)營者之一。研究興趣包括當(dāng)代社會與文化理論、通俗音樂社會學(xué)、文化政策、文化行動主義。
  鄭慧華:獨立策展人,近年策劃「重見/建社會」系列展(2011-2013)、第54屆威尼斯臺灣館「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2011)、「巫士與異見」(2013)等。她是「立方計劃空間」成立者之一,關(guān)注與研究當(dāng)代藝術(shù)與知識生產(chǎn)、社會實踐之關(guān)係,並持續(xù)與創(chuàng)作者進行長期合作。
  羅悅?cè)涸幹睹孛芑兀号_北音樂版圖(Since '90)》(2000)、翻譯《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少年文化的故事》(2002)。臺北「立方計劃空間」的成立者之一,目前持續(xù)進行與臺灣地下音樂、聲響文化相關(guān)之長期文化研究計劃。

目錄:
  前言
  關(guān)於音樂,不只是音樂  羅悅?cè)?br/>  造音翻土:戰(zhàn)後臺灣聲響文化的探索何東洪、鄭慧華、羅悅?cè)?br/>  第一章 控管與隙縫:戒嚴(yán)與冷戰(zhàn)下的審查與小自由
  細(xì)數(shù)禁歌淨(jìng)曲的故事  徐睿楷(EricScheihagen)
  三個政權(quán)都要查禁的《何日君再來》  羅悅?cè)?br/>  臺灣熱門音樂場景下的「陽光合唱團」  王淳眉、何東洪、鍾仁嫻
  《今日世界》雜誌    羅悅?cè)?br/>  第二章 聲響翻土:尋找自己的聲音
  以臺灣為名:民族音樂、田野錄音及其反思  范揚坤
  黑澤隆朝的臺灣田野錄音計畫  范揚坤
  民歌採集運動    范揚坤
  呂炳川      范揚坤
  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    羅悅?cè)?br/>  臺灣有聲資料庫    羅悅?cè)?br/>  陳達歲月  張照堂
  民歌採集運動與青年下鄉(xiāng):丘延亮的回憶點滴何東洪、羅悅?cè)?br/>  臺灣山地流行歌曲  黃國超
  田野錄音與傳統(tǒng)音樂的再生  澎葉生(YannickDauby)
  複島計畫與歷史中的聲音:高雄點唱機裡的社會圖景   黃孫權(quán)
  第三章 另翼造音:不願主流的發(fā)聲
  重探現(xiàn)代與鄉(xiāng)土:鍾永豐與何東洪對談  何東洪、鍾永豐
  臺灣新音樂的顛覆和矛盾  何穎怡
  水晶唱片    羅悅?cè)?br/>  王明輝與黑名單工作室:從《抓狂歌》到〈不在場證明〉劉雅芳
  以歌造翻:管窺臺灣異議歌曲  馬世芳
  邊緣翻騰:黑手那卡西的社運音樂實踐  陳柏偉
  獨立音樂的情感認(rèn)同與危機:「地下社會」的生與死  何東洪
  地下社會大事紀(jì)    鍾仁嫻
  第四章 另逸造音:公共空間、身體與聲音的解放
  〈機能喪失第三號〉  陳界仁
  臺灣地下噪音:學(xué)運反文化之聲林其蔚
  零與聲音解放組織    羅悅?cè)?br/>  1990年代的地下刊物    游崴
  王福瑞/NOISE      羅悅?cè)?br/>  濁水溪公社    張鐵志
  吳中煒與九零年代破爛視聽  游崴
  春天吶喊    王淳眉
  北區(qū)大專搖滾聯(lián)盟/野臺開唱    王淳眉
  往舞會的路上:臺灣瑞舞十年1995-2005  黃孫權(quán)
  幽微的常民電音:再見,桃園的大會操  吳牧青
  第五章 另藝造音 聲響創(chuàng)作的另一種途徑
  著迷於不可名狀的「在地實驗」葉杏柔
  最道地的臺灣聲音快炒:失聲祭馮馨
  和Party    羅悅?cè)?br/>  思念是最古老的取樣:開演前三十分鐘的旃陀羅公社  張又升
  認(rèn)真唱爛別人的歌:黑狼那卡西與臺灣搖滾場景  張又升
  藝術(shù)家作品
  動力聆聽:通過聲響去思考  鄭慧華
  姚瑞中:〈萬歲〉
  鄧兆旻:〈唱還是不唱〉
  陳界仁:〈西方公司〉
  張照堂:〈紀(jì)念陳達〉、〈楊祖珺與青草地慈善演唱會〉
  澎葉生:〈臺北聽三遍〉、〈聽見桃山〉、〈六堆〉、〈穿梭美濃〉
  朱約信:〈望花補夜〉
  王明輝:〈不在場證明〉
  Floaty:〈地下社會〉
  黃明川:〈1995後工業(yè)藝術(shù)祭〉、〈淡水河上的風(fēng)起雲(yún)〉
  洪東祿:〈跑〉、〈涅槃〉
  王福瑞:〈聲碟〉、〈聲泡〉
  黃大旺:〈有聲塗鴉室〉
  陳懷恩:〈一臺不能放映的放映機放映了不再放映的放映機〉
  展場掠影
  書後
  用體制外觀點看臺灣體制外音樂 黃大旺
  造音容易,翻土困難   黃孫權(quán)
  致謝





上一本:唐宋人物畫 下一本:視覺文化與視覺藝術(shù)符號學(xu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造音翻土的作者是何東洪/鄭慧華/羅悅?c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